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13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包含液晶单元、偏振薄膜、双折射薄膜、散射层和光反射装置,其中当光的入射角在大于等于25度和小于等于45度情况下,将散射层的漫反射系数“R”设定为大于等于7%,但小于等于110%,这里,漫反射系数“R”由以下公式定义:R=R1/R2×100(其中R1是以0度入射角入射的反射系数,而R2是以25度入射角入射的反射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能够提供这样的反射型LCD,其白色显示明亮,能够产生高对比度,并减小图像的模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介绍
随着诸如蜂窝式电话、PHS’s、PDA’s(个人数码助手)等数字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基本设施已经准备妥当,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容易地访问和通信。由于这些设备得在移动中使用,这需要重量轻、薄和功率消耗低的显示元件,故而目前液晶显示元件成为主要的元件。这种液晶显示元件用液晶分子提供显示,当由几伏的有效电压驱动这些液晶分子时,它们改变光的透射系数。但是,由于液晶是不发光材料,它需要另外形式的光源。和用于驱动液晶的电功率相比,需要为这种光源提供非常大的电功率。另一方面,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下面称为“反射型LCD”)花费极低的功耗,并实现了一种显示元件,由于在这种显示元件下面设置了反射板,以通过周围的照明来帮助显示,故而充分利用液晶本身固有的特点。反射型LCD作为一种显示装置,对于个人数码助手等渐渐不可缺少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反射型LCD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因为它使用环境光来显示,所以除了入射光至显示元件正反射的方向以外,不能在所有方向提供足够的亮度。为此,曾经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使用散射薄膜等以将光扩散到正反射以外的其他方向,以增大视角。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些反射型LCD,已知第H08-201802号日本专利公告中所揭示的一种(下面称为“现有技术结构A”),和第H08-338993号日本专利公告中描述的另外一种具有由形成在上基底上的粗糙面提供的散射特点的元件(下面称为“现有技术结构B”)。图5示出反射型LCD的配置,它具有在上述现有技术结构A和现有技术结构B中,仍存在各种基于用于每一种配置的散射薄膜的散射特征的问题。如果散射特性弱,即漫反射系数低,则由于入射到元件上的光除了朝正反射方向反射以外,几乎不散射,故而几乎没有光朝现有技术结构A或现有技术结构B的反射型LCD的前方(垂直于LCD表面的方向)反射,因此产生一个问题它显示得非常暗淡。另一方面,如果散射特性强,或者漫反射系数高,在环境光入射到现有技术结构B的反射型LCD(由其基底粗糙面提供散射特性)时发生向后的散射。由于这防止反射系数在黑色显示中足够低,故而还产生另一个问题无法提供高对比度。另外,且不说现有技术结构B,在现有技术结构A配置的情况下,这种配置中使用前散射薄膜,由于散射特性强,当光通过散射薄膜时,在散射薄膜中产生多次散射。这将传播的光在进入薄膜时的偏振状态改变成相反地离开薄膜。这导致无法通过低的反射系数提供良好的黑色显示,因此产生一个问题无法提供高对比度。另外,如果在上述现有技术结构A和现有技术结构B中,散射特性过强,则在离开形成有粗糙面的散射薄膜或散射层时漫射的光产生另一个问题使图像模糊。还曾提出另一个结构的反射型LCD,其中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偏振薄膜和液晶层之间设置散射层。但是,虽然上述结构对于一些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对另外一些装置却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已经需要建立详细的结构条件,以便可靠地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反射型LCD具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提供一种反射型LCD,它在白色显示中是亮的,能够产生高的对比度,并且减少了图像的模糊。专利技术揭示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反射型LCD,包括液晶单元、偏振薄膜、双折射薄膜、散射层和光反射装置,其中当入射角在大于等于25度并小于等于45度时,散射层的漫反射系数“R”大于等于7%,但小于等于110%。假设这里使用的漫反射系数由下面的公式表示R=R1/R2×100R1和R2定义如下。首先制备的是铝制常规反射板,对于入射角(相对于物体法线的角度)为0度,波长为546nm的入射光,其法线方向的反射系数为91%。将当光以0度入射角入射到黏附在铝制常规反射板上的散射层物体时,在法线方向的反射系数设定为R1。还有,将当光以25度入射角入射到MgO层时,相对于厚度与黏附到铝制常规反射板的物体的厚度相等的MgO层的法线方向的反射系数设定为R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提供这样的反射型LCD,它能够实现极好的黑色和白色显示,由此产生高对比度和清晰图像,而图像不会模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散射层,当入射角为25度时,其漫反射系数“R”大于等于60%。另外,对于从法线方向入射到散射层的入射光,本专利技术的散射层的总光透射系数大于等于80%。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减小了向后的散射,不仅可得到反射系数更高的良好白色显示,还可得到反射系数低的极好的黑色显示,由此,实现了可见度改善的图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散射层特点在于散射特性各向同性。通过这种结构,在反射型LCD前方可实现极好的黑色和白色显示,而不必依赖于入射到LCD上的光的方向,由此,得到高对比度和清晰的没有模糊的图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散射层特点在于还具有黏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用于结合反射型LCD的黏性部分中提供了散射特性。和采用单独形成在薄膜结构中的散射层的情况相比,这能够减小反射型LCD的整体厚度。另外,通过采用形成在液晶单元和双折射薄膜之间的黏性散射层,不再单独需要黏性层。这可缩短散射层和反射表面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减少图像模糊。附图概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比较例子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修改例子的截面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反射型LCD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型LCD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 图10是第二比较例子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1是第三比较例子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7是第四比较例子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图18是第五比较例子的反射型LCD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和图19是第六比较例子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的散射特性的图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射型LCD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该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射型LCD包括液晶单元13,包含封入上透明基底14和下基底19之间的液晶;设置在液晶单元13的基底14的一侧上的偏振薄膜11;设置在偏振膜11和液晶单元13之间的双折射薄膜12和散射层10;和设置在液晶单元13的基底19的一侧上的光反射装置(镜面反射电极18)。在这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将散射特性为对于从25度和45度之间的角进入的入射光,漫反射系数″R″为7%或更大,但是110%或更小的散射层用作如上所述构成的反射型LCD的散射层10。如果漫反射系数是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液晶单元;偏振薄膜;双折射薄膜;散射层;和光反射装置,其中,当光的入射角在25度到45度范围内时,所述散射层的漫反射系数“R”大于等于7%但小于等于110%,假设所述漫反射系数 “R”根据下面公式定义:“R”=R1/R2×100其中,R1是当光以0度入射角入射到黏附到铝镜面反射板上的物体上时,所述物体法线方向的反射系数,所述铝镜面反射板对于入射角为0度,波长为546nm的入射光,在其法线方向的反射系数为91 %,R2是当光以25度入射角入射到其厚度等于所述物体厚度,并黏附到所述铝镜面反射板的MgO层时,MgO层的法线方向的反射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中孝之藤田晋吾小川铁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