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2016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包括前道集束上油槽以及后道集束上油槽;前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内,距纺丝组件11.5米处;后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与导丝钩之间;所述的前道集束上油槽通过一个独立设置的储油罐向上油槽中供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丝束的上油量得到提高,丝束的抱合程度好,使得牵伸过程中不易发生叠丝;在环吹冷却之后设置了前道集束上油,缩短了丝束未上油的纺程,使得丝束受到气流影响产生的扰动小,增加了丝束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由于包角增大而造成的中心与外部丝束张力的偏差,使得生产的纤维性能均一,同时也降低了断头、毛丝发生的几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业用纺织品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为了提高单纺位的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的投资与生产成本,多头纺已经成为长丝生产的发展趋势。八头纺设备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由于设备产量大、速度快、生产稳定、产品质量好,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涤纶工业丝生产的主流设备。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八头纺生产的效率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同时目前市场对500旦以下的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若使用八头纺设备生产500旦以下的产品,则会由于熔体停留时间过长,粘度降大而使生产出的产品强度下降、外观毛丝增多,从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要求,需要对八头纺设备进行一系列改造,把八头纺设备改为十六头纺设备,从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十六头纺细旦高强、高强低缩涤纶工业长丝。传统的涤纶工业丝的生产流程是:聚酯切片一螺杆挤出一纺丝箱体一计量泵一喷丝板挤出一侧吹风冷却一卷绕上油一导丝钩一牵伸一网络一卷绕。其中上油单元是涤纶工业长丝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化纤油机均匀地涂于丝束上,增加了丝束中单丝之间的抱合性,改善拉伸、卷绕工序中丝条与金属构件、导丝器之间的润滑性和抗静电性,从而减少毛丝,提高成品的满卷率。而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生产工艺对于上油工序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在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生产工艺要求对丝束的上油更加均匀而且上油量要足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因为十六头纺纺速高,丝条与金属表面摩擦大,在高速运行中与金属表面的接触分离次数多,因此使得丝束表面会聚集大量静电荷,加上涤纶本身导电性不良,聚集在丝束上的静电荷很难转移,若上油量不够则会造成丝束的抱合性不好,进而使得丝束在牵伸辊上发生叠丝而引起断头、毛丝的产生;其次八头纺改十六头纺之后,纺丝位距增大,使得包角增大,增加了中心与外部丝束张力的偏差,因此由于上油不均匀而造成的丝束间的受力偏差会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大了丝束断头发生的可能性。目前,涤纶工业长丝生产广泛采用一道上油工序,即采用卷绕上油工序,上油方式为油嘴上油。而传统 的一道上油工序的上油量小,并且使用油嘴上油的方式进行上油时因为丝束在油嘴的前后、左右位置均不固定,造成了丝束上油的不均匀。此外八头纺改十六头纺后,丝束纺程变长,因此丝束在环吹冷却与集束上油之间的纺程离增大,因此丝束在环吹冷却中受到的轻微气流扰动经过传导都会造成丝束在集束上油时较大的晃动,因此造成丝束在纺丝过程中的不稳定。综上所述,传统的一道上油工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十六头纺生产工艺的要求了,需要对生产设备的上油装置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包括前道集束上油槽和后道集束上油槽;前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内,距纺丝组件1-1.5米处;后道集束上油在前道集束上油之后进行,后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与导丝钩之间。所述的前道集束上油槽通过一个独立设置的储油罐向上油槽中供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I)本技术的丝束经过两道上油之后,丝束的上油量得到提高,丝束的抱合程度好,使得牵伸过程中不易发生叠丝。(2)本技术在环吹冷却之后设置了前道集束上油,缩短了丝束未上油的纺程,使得丝束受到气流影响产生的扰动小,增加了丝束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断头、毛丝发生的几率。(3)本技术的二道上油能使得丝束中更多的单丝被油剂浸润,使得上油更加均匀,从而降低由于包角增大而造成的中心与外部丝束张力的偏差,使得生产的纤维性能均一,同时也降低了断头、毛丝发生的几率。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纺丝组件;2、侧吹风窗;3、输油管;4、储油罐;5、前道集束上油槽;6、后道集束上油槽;7、导丝钩;8、导丝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技术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所示,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包括前道集束上油槽5和后道集束上油槽6 ;前道集束上油槽5安装在侧吹风窗2内,距纺丝组件I有1-1.5米处;后道集束上油在前道集束上油之后进行,后道集束上油槽6安装在侧吹风窗2与导丝钩7之间。所述的前道集束上油槽5通过一个独立设置的储油罐4向上油槽中供油。本技术的丝束从纺丝组件I进入,首先通过前道集束上油槽5进行第一道上油,前道集束上油槽5由储油罐4经过输油管3供油。经过前道集束上油之后,丝束从侧吹风窗2底部输出进入后道集束上油槽6进行第二道上油,再经过导丝钩7导丝后由导丝辊8进行卷绕,然后进行牵伸等步骤,得到涤纶工业长丝成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道集束上油槽和后道集束上油槽;前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内,距纺丝组件11.5米处;后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与导丝钩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道集束上油槽通过一个独立设置的储油罐向上油槽中供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包括前道集束上油槽以及后道集束上油槽;前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内,距纺丝组件11.5米处;后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与导丝钩之间;所述的前道集束上油槽通过一个独立设置的储油罐向上油槽中供油。本技术的丝束的上油量得到提高,丝束的抱合程度好,使得牵伸过程中不易发生叠丝;在环吹冷却之后设置了前道集束上油,缩短了丝束未上油的纺程,使得丝束受到气流影响产生的扰动小,增加了丝束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由于包角增大而造成的中心与外部丝束张力的偏差,使得生产的纤维性能均一,同时也降低了断头、毛丝发生的几率。文档编号D01D13/02GK203049111SQ20132002612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汤方明, 王朝生, 郑羿, 赵慧荣, 孙晓华 申请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涤纶工业长丝十六头纺的二道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道集束上油槽和后道集束上油槽;前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内,距纺丝组件11.5米处;后道集束上油槽安装在侧吹风窗与导丝钩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方明王朝生郑羿赵慧荣孙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