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797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4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包括主机、纱架、滚轮架、卷筒和底座,滚轮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主机的侧壁设有可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包括固定于主机侧壁的椅背、与椅背转动连接的椅座,所述椅座可相对椅背翻转90°;所述滚轮的中心轴上连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一夹紧部设于上滚轮的中心轴上,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二夹紧部设于下滚轮的中心轴上,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可配合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自动断线、卷筒可传送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纱机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
技术介绍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专利技术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到1800年,英国已有这样的工厂三百家。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太粗,还需要改进。走锭精纺机,是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专利技术的。它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又称“骡机”。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应用。到1800年,英国已有六百家“骡机”纺纱厂。但传统的走锭精纺机结构复杂,需耗费较大的能源,不利于大量投入生产,无法满足现代智能化的加工生产环境,且无法生产出再生涤纶混纺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自动断线、卷筒可传送回收的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包括主机、纱架、滚轮架、卷筒和底座,滚轮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的侧壁设有可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包括固定于主机侧壁的椅背、与椅背转动连接的椅座,所述椅座可相对椅背翻转90°;所述滚轮的中心轴上连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一夹紧部设于上滚轮的中心轴上,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二夹紧部设于下滚轮的中心轴上,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可配合夹紧;所述主机上通过支撑杆还固定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从动轮和套设于动轮外的传送带,所述卷筒间隔固设于传送带的外表面,所述底座开设凹槽,所述卷筒可在凹槽中无障碍通过;所述卷筒包括固设于传送带上的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再生涤纶混纺的走锭精纺机,包括主机、纱架、滚轮架、卷筒和底座,滚轮架上设有上滚轮和下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的侧壁设有可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包括固定于主机侧壁的椅背、与椅背转动连接的椅座,所述椅座可相对椅背翻转90°;所述滚轮的中心轴上连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一夹紧部设于上滚轮的中心轴上,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二夹紧部设于下滚轮的中心轴上,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可配合夹紧;所述主机上通过支撑杆还固定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从动轮和套设于动轮外的传送带,所述卷筒间隔固设于传送带的外表面,所述底座开设凹槽,所述卷筒可在凹槽中无障碍通过;所述卷筒包括固设于传送带上的支撑座和套管,所述支撑座上端外壁对称开设有L型槽,所述套管底部中空,该套管的内壁对称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可在L型槽中滑动;所述L型槽的端部连有圆形槽,该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浙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沈吉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