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853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的弯梁(1),在弯梁(1)的下端设置有发动机(2),该发动机(2)的中、后端与弯梁(1)固定,发动机(2)前端设置有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与弯梁(1)之间设有前连接板(4),该前连接板(4)由上连接板(4a)和下连接板(4b)构成,上连接板(4a)为“U”形,上连接板(4a)上端与弯梁(1)焊接固定,上连接板(4a)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板(4b)与安装支架(3)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前连接板分为“U”形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连接强度,减小了前连接板及整车与发动机的共振,提高了驾车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发动机位于车架弯梁的下方,发动机的中、后端与弯梁近距离固定,发动机的前端中部通过前悬挂组件与弯梁固定。其中,前悬挂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前连接板,该对前连接板的上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弯梁的两侧,前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减震套,减震套通过螺栓与发动机上伸出的安装支架连接固定。上述发动机前悬挂连接结构存在以下不足:I)前连接板较长,在车架运输时易变形,导致左右两边发动机前连板减震套组件不同心,螺栓不容易穿过,给组装摩托车带来了困难,影响了装配的效率。2)发动机前连接板相对细长,其刚度不足,易与发动机发生共振,最终使得整车振动较大,影响驾车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的弯梁(1),在弯梁(I)的下端设置有发动机(2),该发动机(2)的中、后端与弯梁(I)固定,在发动机(2 )前端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支架(3 ),该安装支架(3 )的两侧设置有减震套(8 ),这两个减震套(8 )通过第一螺栓(5 )与安装支架(3 )连接,在安装支架(3 )与弯梁(I)之间设置有前连接板(4 ),所述前连接板(4 )由上连接板(4a)和下连接板(4b )构成,其中,上连接板(4a)为“U”形结构,上连接板(4a)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弯梁(I)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在上连接板(4a)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下连接板(4b),下连接板(4b)的上端与上连接板(4a)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下连接板(4b)的下端套装在对应侧的减震套(8)上。本技术通过将前连接板一分为二,形成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并且上连接板为“U”形。这样在安装的时侯,可先将上连接板焊接在弯梁上,下连接板的下端与套装在减震套上,并由第一螺栓固定,最后将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安装起来有序快捷;同时,上连接板的“U”形结构具有较强的防变形能力,使其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变形,装配时与下连接板可快速准确对位,大大加快了安装效率;安装好后,在前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之间形成有加强筋,可以提高前连接板的连接强度和整个前悬挂结构的装配强度,也减小了前连接板与发动机的共振性,最终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驾车的舒适性。所述上连接板(4a)下部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内侧焊接固定有螺母(6),所述下连接板(4b)的上部开设有过孔,第二螺栓(7)分别穿过下连接板(4b)的过孔和上连接板(4a)的安装孔,并由螺母(6)锁紧。以上结构在装配时可免去在安装第二螺栓的同时还要为其安装螺母,大大提高了安装的速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I)在前连接板安装时,可先将上连接板焊接在弯梁上,下连接板的下端套装在减震套上,并由第一螺栓固定,最后将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安装起来有序快捷;2)上连接板的“U”形结构具有较强的防变形能力,使其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变形,装配时可与下连接板快速准确对位,大大加快了安装效率;3)安装好后,前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之间形成有加强筋,提高了前连接板的连接强度和整个前悬挂结构的装配强度,减小了前连接板与发动机的共振,最终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驾车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由车架的弯梁1、发动机2、安装支架3、前连接板4、第一螺栓5、螺母6、第二螺栓7和减震套8等组成。其中,弯梁I为车架的一部分,其位于摩托车前部的下端。在弯梁I的下端设置有发动机2,该发动机2的中、后端与弯梁I中、后部的下端固定,固定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在发动机2前端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由发动机2上端面中部一体凸出形成,作为等同的替换,安装支架3也可以通过固定方式安装于发动机2上。在安装支架3的上部开有左右方向的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支架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减震套8,第一螺栓5依次穿过左边的减震套8、安装支架3上的安装孔、右边的减震套8,并由螺母锁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发动机2前端的安装支架3与弯梁I之间设有前连接板4,该前连接板4由上连接板4a和下连接板4b构成。其中,上连接板4a为“U”形结构,上连接板4a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弯梁I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上连接板4a下端两侧开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的内侧焊接固定有螺母7。在上连接板4a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下连接板4b,该对下连接板4b为平板状,下连接板4b的上端开有过孔,并且紧贴在上连接板4a下端的两侧,第二螺栓7依次穿过下连接板4b的过孔和上连接板4a的安装孔,并由螺母6锁紧。下连接板4b的下端为安装套结构,该安装套套在减震套8的外面,并且由第一螺栓5的垫片在安装套外端限位。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的弯梁(1),在弯梁(I)的下端设置有发动机(2),该发动机(2)的中、后端与弯梁(I)固定,在发动机(2)前端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支架(3 ),该安装支架(3 )的两侧设置有减震套(8 ),这两个减震套(8 )通过第一螺栓(5 )与安装支架(3)连接,在安装支架(3)与弯梁(I)之间设置有前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4)由上连接板(4a)和下连接板(4b)构成,其中,上连接板(4a)为“U”形结构,上连接板(4a)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弯梁(I)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在上连接板(4a)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下连接板(4b),下连接板(4b)的上端与上连接板(4a)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下连接板(4b)的下端套装在对应侧的减震套(8)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4a)下部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内侧焊接固定有螺母(6),所述下连接板(4b)的上部开设有过孔,第二螺栓(7)分别穿过下连接板(4b)的过孔和上连接板(4a)的安装孔,并由螺母(6)锁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的弯梁(1),在弯梁(1)的下端设置有发动机(2),该发动机(2)的中、后端与弯梁(1)固定,发动机(2)前端设置有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与弯梁(1)之间设有前连接板(4),该前连接板(4)由上连接板(4a)和下连接板(4b)构成,上连接板(4a)为“U”形,上连接板(4a)上端与弯梁(1)焊接固定,上连接板(4a)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板(4b)与安装支架(3)固定。本技术通过将前连接板分为“U”形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连接强度,减小了前连接板及整车与发动机的共振,提高了驾车的舒适性。文档编号B62M7/00GK203047489SQ20132002532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专利技术者谢安明, 罗运琨, 周毕强, 秦正伟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的弯梁(1),在弯梁(1)的下端设置有发动机(2),该发动机(2)的中、后端与弯梁(1)固定,在发动机(2)前端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支架(3),该安装支架(3)的两侧设置有减震套(8),这两个减震套(8)通过第一螺栓(5)与安装支架(3)连接,在安装支架(3)与弯梁(1)之间设置有前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板(4)由上连接板(4a)和下连接板(4b)构成,其中,上连接板(4a)为“U”形结构,上连接板(4a)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弯梁(1)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在上连接板(4a)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下连接板(4b),下连接板(4b)的上端与上连接板(4a)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下连接板(4b)的下端套装在对应侧的减震套(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安明罗运琨周毕强秦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