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
技术介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包括了无规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两种。其中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是采用类似聚苯乙烯(PS)的生产技术制造出来的。它在重要的汽车内结构部件应用方面,作为最具有经济性的产品而被采用;同时,在工、商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树脂具有耐磨性、高光泽度、容易成型以及很好的装饰性,所以其制品不仅耐用,而且美观、成本低。传统的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大多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反应温度高,反应控制难,放热大,得到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宽,酸值小。·如时正金等人在“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工艺”(中国专利CN1247876A)中提及使用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直接混合配成溶液,在温度为100-130°C的情况下,不使用引发剂,以2,6- 二叔丁基对甲酚为终止剂,得到分子量在20万-40万的无规共聚物。如皱纹、潘恩黎在“SMA树脂的本体-悬浮法合成及表征研究”(《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9,第4期,pp., 5-9) 一文中,通过连续滴加单体的方法先进行本体聚合,当转化率达一半时进行悬浮聚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分子量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苯乙烯、马来酸酐与引发剂溶解于芳香烃与酮类的混合溶剂中,配制成混合液,其中: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1?5∶1;混合液中芳香烃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0%?80%;混合液中酮类溶剂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0.5∶1?3∶1;引发剂质量占混合液的0.5?5%;将混合液滴加进入恒温的、适量的芳香烃溶剂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80?100℃,滴加时间为2?6小时,滴加结束后再反应0.5?2小时,得到低分子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冬晨,刘翘楚,李海荣,钟亮,张金山,王寅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