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2034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7重量%至84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6重量%至23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二烯系橡胶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9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10重量%至76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35μm至0.5μm的双峰分布,且所述二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双峰分布。这种树脂组成物所制得的成型品耐候性与耐冲击性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树脂组成物,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技术介绍
热可塑性树脂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家用电器、机械零件、办公用品、电子元件、汽车工业等。其中用于电气器材或家庭用品等的塑胶成型品所使用的原料可为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resin)。其中,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例如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或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等,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具体例如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Resin,简称ABS),具有高表面硬度、良好耐化学性、耐冲击性佳且易于成型等优异特性。然而,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树脂中的二烯系橡胶容易因紫外线照射而被破坏,造成耐候性不佳。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业界常通过混用丙烯酸酯系橡胶以提升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耐候性。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为一种包含丙烯腈、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系橡胶组成的三元接枝共聚物。与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相比,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因以双键含量少的丙烯酸酯系橡胶取代二烯系橡胶,而大幅改善耐候性,也即不易因照光或加热而裂解。进一步而言,由于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耐候性比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高出约10倍,因此可直接在户外使用。然而,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耐冲击性相较于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差,因此当混合使用丙烯酸酯系橡胶和二烯系橡胶时,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整体的耐冲击性下降。因此,在利用丙烯酸酯系橡胶提升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耐候性的同时,如何兼顾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整体的耐冲击性,已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突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不仅能提升耐候性也能顾及耐冲击性,且其耐冲击性具有加乘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7重量%至84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6重量%至23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二烯系橡胶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9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10重量%至76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35μm至0.5μm的双峰分布,且所述二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双峰分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4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100重量%,所述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的含量为60重量%至80重量%,所述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μm的含量为20重量%至40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烯系橡胶的所述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包含0.2μm至0.4μm及0.8μm至1.2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76重量%,且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76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64重量%,且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36重量%至76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烯系橡胶的所述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包含0.05μm至0.15μm及0.2μm至0.4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60重量%至9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10重量%至40重量%。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则是由如上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所形成。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包括有二烯系橡胶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且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具有特定重量平均粒径范围的双峰分布,且所述二烯系橡胶的粒子也具有双峰分布的重量平均粒径,使得树脂组成物所制得的成型品耐候性与耐冲击性优异。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为例示性,且本专利技术揭露不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77重量%至84重量%是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16重量%至23重量%是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上述橡胶粒子包括二烯系橡胶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9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10重量%至76重量%。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35μm至0.5μm的双峰分布,且所述二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也为双峰分布。以下将就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丙烯酸酯系橡胶的来源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的来源可为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例如由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所形成的分散相所构成。如以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橡胶(ASA)树脂为例,其可包括55重量%至80重量%的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及20重量%至45重量%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从另一观点而言,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包括15重量%至25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55重量%至65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及15重量%至25重量%的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上述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可是由60重量%至74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及26重量%至40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所述聚合反应可采用块状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悬浊聚合法或乳化聚合法来进行,其中以块状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为优选。所述苯乙烯系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α-甲基-对-甲基苯乙烯或溴苯乙烯等,其中以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为优选。所述丙烯腈系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丙烯腈或α-甲基丙烯腈等,其中以丙烯腈为优选。上述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苯乙烯系单体单元及丙烯腈系单体单元,分别指丙烯酸酯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丙烯腈系单体在聚合及接枝反应后,在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中或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中的重复结构单元。另外,所述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使用可进行连续式块状或溶液聚合法的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所述反应器包括:柱状流式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或者含静止型混合元件的管反应器等,其中以完全混合式反应器为佳。所述反应器的使用数量可为一个,也可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溶液聚合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剂例如是甲苯、乙苯、或甲乙酮等。优选地,该溶液聚合反应的操作温度范围为70℃至140℃;更佳地,该溶液聚合反应的操作温度范围为90℃至130℃。在制备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时,可采用热聚合方式或者可将聚合引发剂加入反应中,其中所述聚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括:77重量%至84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6重量%至23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二烯系橡胶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9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10重量%至76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35μm至0.5μm的双峰分布,且所述二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双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07 TW 1041294711.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括:77重量%至84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6重量%至23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二烯系橡胶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二烯系橡胶的含量为24重量%至9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含量为10重量%至76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35μm至0.5μm的双峰分布,且所述二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双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的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及0.4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100重量%,所述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至0.2μm的含量为60重量%至80重量%,所述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μm的含量为20重量%至40重量%。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至程苏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