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头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33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头进给装置,包括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及磨头箱体;所述磨头箱体内装设有磨头滑移机构,所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分别与磨头滑移机构传动连接及与磨头箱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磨头箱体内增设了磨头滑移机构,通过磨头滑移机构的上下移动实现磨轮的进给,无需滑移磨头箱体和磨头转动驱动机构,从而强化整个设备的刚性,增强稳定性,而且缩小了整个设备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和减少零部件磨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给装置,属于陶瓷墙地砖(石材)深加工机械设备 领域,尤其是一种磨头进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陶瓷墙地砖深加工领域,抛光作为一道重要工序,其效率和质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率。而抛光设备作为抛光工序的关键设备, 其好坏直接着影响抛光工序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图1所示为现有磨头抛光设备,其包括磨头箱体2、固定于箱体上的磨头转 动驱动机构3及与磨头箱体传动连接的磨头进给驱动机构1,所述磨头进给驱动 机构1设有导轨及传动丝杆,磨头箱体2由传动丝杆驱动沿导轨上下滑动,带 动磨头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产品定厚、磨头磨损补偿的进给需要。但是,这种 磨头抛光设备的进给结构中,磨头工作重心与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导轨安装面之 间的悬臂较长,导致整个设备的刚性较差,工作中容易产生振动;而且需设置 专门的导轨机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制造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磨头箱 体与磨头转动驱动机构形成一体且同时由传动丝杆驱动上下移动,导致磨头进 给驱动机构的工作负荷大,丝杆容易造成磨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刚性强、稳定可靠、体积小、成本低且不易磨损的磨头进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磨头进给装置,包括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及磨头箱体;所述磨头箱体内 装设有磨头滑移机构,所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分别与磨头滑移机构传动连接及 与磨头箱体固定连接。上述磨头滑移机构包括 一固定于磨头箱体内部的滑套座、 一活动装设于滑套座内的滑套及一穿套于滑套内的磨头主轴;所述滑套内装配有轴承,磨头 主轴通过轴承与滑套连接且连动。进一步,所述磨头主轴一端部固设有磨轮,另一端部固设有花键,所述花 键与设置在磨头转动驱动机构卸荷皮带轮上的花键套配合使用。进一步,所述滑套座和磨头箱体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通槽,及所述磨头进 给装置设有一连接块,该连接块穿过两通槽且其一端与滑套固定连接,另一端 与磨头进给驱动机构连接。进一步,所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为装配有丝杆的电机驱动机构,及所述连 接块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滑套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电机驱动机构的丝杆 传动连接。进一步,所述滑套座通槽的上、下端侧设有由连接块驱动开合的限位开关。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为T型,或L型。 进一步,所述滑套座于磨头端侧设有防水套。 进一步,所述滑套座于上、下端开口设有衬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磨头箱体内增设了磨头滑移机构,通过磨 头滑移机构的上下移动实现磨轮的进给,无需滑移磨头箱体和磨头转动驱动机 构,从而强化整个设备的刚性,增强稳定性,而且縮小了整个设备体积,降低 制造成本和减少零部件磨损。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磨头抛光设备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a、 4b为连接块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包括磨头进给驱动机构41及磨头箱体2,磨头箱体2内装设有与磨头进给驱动机构1传动连接的磨头滑 移机构4。上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1为电机驱动机构,其壳体与磨头箱体2固定连接, 内部装配有丝杆ll。上述磨头滑移机构4包括 一固定于磨头箱体内部的滑套座41、 一活动装 设于滑套座内的滑套42及一穿套于滑套内的磨头主轴43。其中,上述滑套座 41为一筒状体,其上下、端开口设有衬套411,于磨头端测还设有防水套412; 滑套42内装配有轴承,磨头主轴43通过轴承与滑套42连接且连动;及磨头主 轴43—端部固设有磨轮,相对端部固设有花键,该花键与磨头转动驱动机构3 卸荷皮带轮的花键套配合使用。上述滑套座41和磨头箱体2于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通槽413、 21;及所述 磨头进给装置还设有一连接板5,该连接板5的横截面为T型(如图4a所示) 或L型(如图4b所示),其穿过两通槽413、 21且一端通过螺钉51与滑套4.2 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52与电机驱动机构的丝杆11传动连接。另一方面, 滑套座通槽413的上、下端侧设有限位开关,由连接块5驱动其开合,从而可 以自动切断磨头进给驱动机构1电机的电流,保证安全操作。优选地,滑套42导向长度L (相当于滑套座长度)与滑套42直径比值为 L/D为1 3,最佳为2;衬套411和滑套42的配合间隙S(单边)为0.007 0.04, 最佳为0.03。使用时,启动磨头进给驱动机构1电机正转,根据磨头和被加工产品之间 的距离,控制磨头滑移机构4下移至与被加工产品相接触,接着关闭磨头进给 驱动机构4,同时开启磨头转动驱动机构3,驱动磨头主轴转动,带动磨头对被 加工产品进行抛光等工序;抛光完成后,关闭磨头转动驱动机构3,启动磨头进 给驱动机构l电机反转,控制磨头滑移机构4上移,从而完成整个抛光工序。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 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 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1、一种磨头进给装置,包括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及磨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箱体内装设有磨头滑移机构,所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分别与磨头滑移机构传动连接及与磨头箱体固定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滑移机构 包括 一固定于磨头箱体内部的滑套座、 一活动装设于滑套座内的滑套及一穿 套于滑套内的磨头主轴;所述滑套内装配有轴承,磨头主轴通过轴承与滑套连 接且连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主轴一端 部固设有磨轮,另一端部固设有花键,所述花键与设置在磨头转动驱动机构卸 荷皮带轮上的花键套配合使用。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座和磨头 箱体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通槽,及所述磨头进给装置设有一连接块,该连接块 穿过两通槽且其一端与滑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磨头进给驱动机构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进给驱动 机构为装配有丝杆的电机驱动机构,及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通过螺钉与滑套固定 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电机驱动机构的丝杆传动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座通槽的 上、下端侧设有由连接块驱动开合的限位开关。7、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 横截面为T型,或L型。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座于磨头 端侧设有防水套。9、 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磨头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座于 上、下端开口设有衬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头进给装置,包括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及磨头箱体;所述磨头箱体内装设有磨头滑移机构,所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分别与磨头滑移机构传动连接及与磨头箱体固定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磨头箱体内增设了磨头滑移机构,通过磨头滑移机构的上下移动实现磨轮的进给,无需滑移磨头箱体和磨头转动驱动机构,从而强化整个设备的刚性,增强稳定性,而且缩小了整个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头进给装置,包括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及磨头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箱体内装设有磨头滑移机构,所述磨头进给驱动机构分别与磨头滑移机构传动连接及与磨头箱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明陈光永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