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284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1:19
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涉及起重机桥架,解决现有铰接装置端梁轴套易磨损,维修拆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两个主梁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一轴套,两个端梁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二轴套、第三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与端梁头部连接孔内壁装焊;第二轴套内孔键槽与轴的键相配合;第一轴套与主梁头部端面固定,在轴上加工圆环槽;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与轴配合要紧一些,而两个第一轴套与轴配合要松一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双梁起重机桥架的连接,具有拆装、更换轴套十分便捷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桥架,特别涉及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两受力梁之间通过铰轴直接相连的铰接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大型起重机的整体高度,同时也降低起重机的轮压,减少厂房的造价投资,在起重机两个主梁头部各设有两组车轮。如图1所示,起重机桥架由两个主梁I和两个端梁II组成,两个主梁与两个端梁之间采用铰轴连接。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如图2所示:主梁头部联接部分在两外侧,端梁头部联接部分在两内侧。主梁头部连接孔内装有轴套01,端梁头部连接孔内装有轴套02,端梁孔内轴套02用启封螺钉固定,主梁头部孔内的轴套01与孔为过渡配合,轴03与轴套01内孔的配合为动配合,轴套01通过轴端挡板与主梁头部固定在一起,即轴03与主梁头部轴套01内孔没有相对转动,轴03与端梁轴套02内孔有相对转动。由于端梁只受拉力作用,在起重机使用几年后,端梁轴套02内孔水平方向被磨大,需要更换,且拆卸位于中部端梁头部的轴套非常困难,耽误很长时间,给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解决现有铰接装置端梁轴套易磨损,维修拆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两个主梁和两个端梁之间采用铰轴连接,主梁头部连接部分在桥架两外侧,端梁头部连接部分在桥架两内侧,端梁头部和主梁头部连接孔内均装有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梁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一轴套,两个所述端梁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二轴套、第三轴套,且第二轴套的轴孔内径比第三轴套的轴孔内径大2mm;所述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的一侧外圆角开坡口,并与端梁头部连接孔内壁进行装焊;所述第二轴套内孔壁加工一键槽,与轴的键相配合;所述第一轴套用轴端挡板、螺栓、垫圈固定于所述主梁头部的腹板端面,在所述轴的相应位置上加工出装配所述轴端挡板的圆环槽;两个所述第一轴套,以及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分别与轴配合,其中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与轴配合要紧一些,为H7/h6,而两个所述第一轴套与轴配合要松一些,为H9/h9。进一步,所述主梁与端梁的侧向间隙设有调整垫片。进一步,在所述主梁头部的端面设置通向磨损面的油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端梁一轴套内孔与轴设有键联接,确保了只有主梁头部孔内的轴套与轴有相对转动,当轴套磨损后需要更换时,只需拆解轴端挡板,并用固定轴端挡板的螺栓即可拆卸掉轴套,随后安装新轴套,固定轴端挡板,完成更换任务。整个拆卸、安装、更换过程十分方便、快捷,缩短了维护保养周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起重机桥架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C-C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5所示,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两个主梁I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一轴套1,两个端梁II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二轴套3、第三轴套6 ;为了装配、安装方便,第二轴套3的轴孔内径比第三轴套6的轴孔内径大2mm。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的一侧外圆角开坡口,并与端梁II头部连接孔内壁进行装焊。第二轴套3内孔壁加工一键槽,与轴5的键4相配合,确保轴5在端梁轴套内孔中无相对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轴套1,以及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分别与轴5配合,其中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与轴5配合要紧一些,为H7/h6,而两个所述第一轴套I与轴5配合要松一些,为H9/h9。所述第一轴套I用轴端挡板7、螺栓8、垫圈9固定于主梁I头部头部的腹板端面;为了安装轴端挡板7,在轴上、位于轴端挡板的相应位置加工圆环槽,以保证轴5与主梁I头部轴套内径的结合面有相对转动,结合面为磨损面,当主梁与端梁之间有相对转动时,主梁头部轴套的内孔与轴外径之间可以任意转动。因此起重机使用数年后磨损间隙较大时,只需拆卸、更换主梁头部孔内的轴套,拆卸、更换非常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主梁I与端梁II的侧向间隙设有调整垫片2,因此将调整垫片的孔径根据装配位置的不同设计成两个。当轴上产生从外侧向内侧的水平力时,由外侧的轴端挡板承受;当轴上产生从内侧向外侧的水平力时,由内侧的轴端挡板承受。为了提高轴套的使用寿命,在所述主梁I头部的端面设置通向磨损面的油嘴10注入润滑油。权利要求1.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两个主梁(I )和两个端梁(II)之间采用铰轴连接,主梁(I )头部连接部分在桥架两外侧,端梁(II)头部连接部分在桥架两内侧,端梁(II)头部和主梁(I )头部连接孔内均装有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梁(I )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一轴套(I),两个所述端梁(II)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二轴套(3)、第三轴套(6),且第二轴套(3)的轴孔内径比第三轴套(6)的轴孔内径大2mm ;所述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的一侧外圆角开坡口,并与端梁(II)头部连接孔内壁进行装焊;所述第二轴套(3)内孔壁加工一键槽,与轴(5)的键(4)相配合;所述第一轴套(I)用轴端挡板(7)、螺栓(8)、垫圈(9)固定于所述主梁(I )头部的腹板端面,在所述轴(5)的相应位置上加工出装配所述轴端挡板(8)的圆环槽;两个所述第一轴套(1),以及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分别与轴(5)配合,其中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与轴(5)配合要紧一些,为H7/h6,而两个所述第一轴套(I)与轴(5)配合要松一些,为H9/h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I)与端梁(II)的侧向间隙设有调整垫片(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梁(I)头部的端面设置通向磨损面的油嘴(10)。专利摘要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涉及起重机桥架,解决现有铰接装置端梁轴套易磨损,维修拆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两个主梁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一轴套,两个端梁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二轴套、第三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与端梁头部连接孔内壁装焊;第二轴套内孔键槽与轴的键相配合;第一轴套与主梁头部端面固定,在轴上加工圆环槽;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与轴配合要紧一些,而两个第一轴套与轴配合要松一些。本技术用于双梁起重机桥架的连接,具有拆装、更换轴套十分便捷的优点。文档编号F16C11/04GK203033665SQ20132000841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马天平 申请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梁起重机桥架的铰接装置,两个主梁(Ⅰ)和两个端梁(Ⅱ)之间采用铰轴连接,主梁(Ⅰ)头部连接部分在桥架两外侧,端梁(Ⅱ)头部连接部分在桥架两内侧,端梁(Ⅱ)头部和主梁(Ⅰ)头部连接孔内均装有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梁(Ⅰ)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一轴套(1),两个所述端梁(Ⅱ)头部的连接孔内分别装有第二轴套(3)、第三轴套(6),且第二轴套(3)的轴孔内径比第三轴套(6)的轴孔内径大2mm;所述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的一侧外圆角开坡口,并与端梁(Ⅱ)头部连接孔内壁进行装焊;所述第二轴套(3)内孔壁加工一键槽,与轴(5)的键(4)相配合;所述第一轴套(1)用轴端挡板(7)、螺栓(8)、垫圈(9)固定于所述主梁(Ⅰ)头部的腹板端面,在所述轴(5)的相应位置上加工出装配所述轴端挡板(8)的圆环槽;两个所述第一轴套(1),以及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分别与轴(5)配合,其中第二轴套(3)和第三轴套(6)与轴(5)配合要紧一些,为H7/h6,而两个所述第一轴套(1)与轴(5)配合要松一些,为H9/h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天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