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它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轴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的第二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一滚轴,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二滚轴,所述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穿过有转轴,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框;在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框,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交错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方便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具体为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桥式及门式起重机的箱式主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起重机的主梁进行焊接作业,在流水作业的车间厂房,需要对起重机主梁进行搬运作业,现在行业中,多采用起吊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移动位置不精准效率低下,同时,容易造成主梁的损伤,部分使用传送设备传送也存在诸多问题,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梁左右偏移的情况,主梁会出现碰撞的情况,与此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主梁为钢结构重量大,容易出现输送过程中传动辊打滑的现象,不利于输送;而且,现有的输送装置只能实现单梁的传送,在大型的生产场所,这种只能输送单梁的输送装置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中国专利CN204896501U公开了一种链式全驱动起重机双梁输送平台,它包括横梁A,所述的横梁A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的减速电机通过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横梁A的上侧设置有横梁B,所述的横梁B的上侧设置有横梁C,横梁A和横梁B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一滚轴,横梁B和横梁C之间均匀的排布有第二滚轴,所述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穿过有转轴,所述的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相邻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连接,相邻的第二齿轮以及相邻的第三齿轮均通过链条进行连接;该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方便固定、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该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结构强度不高,平行轨道间容易出现共振跳动的情况,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它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轴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的第二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一滚轴,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二滚轴,所述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穿过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一齿轮与相邻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连接,相邻的第二齿轮以及相邻的第三齿轮均通过链条进行连接,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框,第一连接框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在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框,第二连接框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交错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为等间距排布;第一齿轮与减速电机设置于第一横梁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设置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第三横梁的上侧面均固定有轴承,转轴穿过轴承,并且转轴与轴承通过平键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设置于第一横梁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转轴设置有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以可以同时输送两个梁,从而提高了对梁的输送效率,梁与梁间交错间隔设置的连接框不仅提高了输送装置整体的连接强度,而且消除了平行梁输送时产生的共振现象,本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方便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它包括第一横梁7,第一横梁7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通过轴连接有第一齿轮3,第一横梁7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横梁9,所述的第二横梁9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横梁11,第一横梁7和第二横梁9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一滚轴8,第二横梁9和第三横梁11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二滚轴10,所述的第一滚轴8和第二滚轴10穿过有转轴8;转轴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齿轮4,第一齿轮3与相邻的第三齿轮4通过链条进行连接,相邻的第二齿轮5以及相邻的第三齿轮4均通过链条进行连接,在第一横梁7与第二横梁9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框12,第一连接框12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在第二横梁9和第三横梁11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框1,第二连接框1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第一连接框12与第二连接框1交错间隔设置。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9以及第三横梁11为等间距排布;第一齿轮3与减速电机2设置于第一横梁7的两侧;转轴8的数量至少为3个,并且能满足对起重机用梁的水平输送;所述的第一齿轮3与第三齿轮4设置于同一竖直面内;所述第一横梁7、第二横梁9以及第三横梁11的上侧面均固定有轴承,转轴8穿过轴承,并且转轴8与轴承通过平键连接;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4设置于第一横梁7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当减速电机运行时,通过轴与减速电机相连的第一齿轮随着减速电机的运行而转动,与减速电机相邻的转轴上的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通过链条进行相连,从而转轴随着第一齿轮的转动而相应的转动,从而设置在转轴外周身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随着转轴转动,由于与减速电机相邻的转轴与其右侧的转轴的第二齿轮通过链条进行相连,从而右侧的转轴带动相应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进行转动,相邻的两个转轴的第二齿轮或者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连接,从而实现了转轴转动的逐级传动,当梁放置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上侧面时,在减速电机的带动下实现对量的输送。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转轴设置有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以可以同时输送两个梁,从而提高了对梁的输送效率,梁与梁间交错间隔设置的连接框不仅提高了输送装置整体的连接强度,而且消除了平行梁输送时产生的共振现象,本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方便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轴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的第二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一滚轴,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二滚轴,所述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穿过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一齿轮与相邻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连接,相邻的第二齿轮以及相邻的第三齿轮均通过链条进行连接,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框,第一连接框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在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框,第二连接框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第一连接框与第二连接框交错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共振型起重机双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轴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的第二横梁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一滚轴,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从左至右均匀的排布有第二滚轴,所述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穿过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上侧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一齿轮与相邻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连接,相邻的第二齿轮以及相邻的第三齿轮均通过链条进行连接,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框,第一连接框内设有连接对角线的斜杆;在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设置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超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