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及其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197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轮毂及其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轴套;位于轴套的外围并与轴套相结合的轮套结合部;位于轴套结合部的外围的轮圈;设置于轴套结合部和轮圈之间并连接轴套结合部和轮圈的辐条;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辐条之间的轮辐,其中,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一体成型,轮辐包括:与辐条相结合的辐条加强筋;以及位于轮圈的内侧并与轮圈相结合的轮圈加强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毂,以及包含该轮毂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中包含:前轮和后轮,前轮和后轮都具有轮胎以及起支撑轮胎作用的轮毂。在现有技术的轮毂中包括: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和大量的辐条,轴套与轴套结合部相结合,轮圈用于对轮胎进行支撑,辐条为钢丝状的,用于连接轮圈和轴套结合部,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和辐条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它们都是独立的主件,需要组装成一个整体才能使用,因此,轴套和轴套结合部一般通过焊接结合,并且通常在轮圈和轴套结合部上设置与辐条相对应的多个孔,通过将辐条安装在轮圈和轴套结合部上对应的孔处,从而完成组装。但是,由于轴套结合部、轮圈和辐条都是金属材料制成,因此,不仅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容易生锈。此外,由于轴套结合部、轮圈和辐条都是独立的主件,并且需要安装成一个整体才能使用,因此,使得制造工艺变得复杂,并且安装繁琐,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也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轮毂以及包含该轮毂的自行车。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结构。< 结构 1>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轴套;位于轴套的外围并与轴套相结合的轮套结合部;位于轴套结合部的外围的轮圈;设置于轴套结合部和轮圈之间并连接轴套结合部和轮圈的辐条;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辐条之间的轮辐,其中,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一体成型,轮辐包括:与辐条相结合的辐条加强筋;以及位于轮圈的内侧并与轮圈相结合的轮圈加强筋。在本技术的轮毂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辐条为奇数个,并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另外,在本技术的轮毂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轴套采用金属材料,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采用塑胶材料,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采用嵌入注塑一体成型。另外,在本技术的轮毂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轴套含有结合齿,结合齿与轴套结合部相嵌合。另外,在本技术的轮毂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轮辐上设有至少一个孔。〈结构2>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轮;和后轮,其中,前轮和后轮都包括:轮胎,和支撑该轮胎的轮毂,轮毂含有:轴套;位于轴套的外围并与轴套相结合的轮套结合部;位于轴套结合部的外围的轮圈;设置于轴套结合部和轮圈之间并连接轴套结合部和轮圈的辐条;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辐条之间的轮辐,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一体成型,轮辐包括:与辐条相结合的辐条加强筋;以及位于轮圈的内侧并与轮圈相结合的轮圈加强筋。在本技术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辐条为奇数个,并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另外,在本技术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轴套采用金属材料,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采用塑胶材料,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采用嵌入注塑一体成型。另外,在本技术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轴套含有结合齿,结合齿与轴套结合部相嵌合。另外,在本技术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轮辐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技术的效果与作用根据本技术涉及的轮毂以及自行车,一方面,由于在轮毂中轴套、轴套结合部、轮圈、辐条以及轮辐为一体成型,因此,不需要组装就能够直接使用,而且能够简化制造工艺,从而能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轮辐包括:与辐条相结合的辐条加强筋,以及位于轮圈的内侧并与轮圈相结合的轮圈加强筋,因此,可以对辐条和轮圈进行加固,从而能够达到加固轮毂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自行车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轮毂在实施例中的正面图;图3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轮毂在实施例中的斜视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轴套在实施例中的斜视图;图5是图2的A-A方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轮毂以及自行车做详细阐述。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自行车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行车10包括:车把构件11、车架构件12、前轮13、车座构件14、脚踏构件15、传动构件16 (图中未显示)以及后轮17。车把构件11与前轮13相连,用于控制前轮13的转动方向。车架构件12连接车把构件11和车座构件14。前轮13位于车把构件11的下方,并与车把构件11相连。车座构件14位于车架构件12的上方。脚踏构件15与传动构件16 (图中未显示)相连,并贯穿车架构件12的两侧。传动构件16 (图中未显示)位于车架构件12的内部。后轮17位于车架构件12下方,并与传动构件16 (图中未显示)相连。如图1所示,前轮13和后轮17都包括:轮毂18和轮胎19。轮毂18用于对轮胎19进行支撑,轮胎19安装在轮毂18的外表面上,轮毂18与轮胎19配合使用。图2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轮毂在实施例中的正面图。图3是本技术所涉及的轮毂在实施例中的斜视图。如图2、3所示,轮毂18具有:轴套18a、轴套结合部18b、轮圈18c、辐条18d以及轮辐18e。轴套18a位于最内层。轴套结合部18b位于轴套18a的外围,并与该轴套18a相结合。轮圈14b用于对轮胎19进行支撑。如图2所示,轴套18a、轴套结合部18b与轮圈14b三者围成三个同心圆。辐条18d设置于轴套结合部18b和轮圈18c之间,沿着轮圈18c所围成的同心圆的半径方向延伸,连接轴套结合部18b和轮圈18c,即、福条18d的一端与所述轴套结合部18b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轮圈18c的内围相连,辐条18d的个数设定为奇数个,在本实施例中,辐条18d设定为7个。轮辐18e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辐条18d之间并与该相邻的两个辐条18d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与辐条18d相对应,轮辐18e的个数也为7个。在本实施例中,轴套18a采用金属材料,轴套结合部18b、轮圈18c、辐条18d以及轮辐18e采用PA或者PET等的强度高的塑胶材料,轴套18a、轴套结合部18b、轮圈18c、辐条18d以及轮辐18e采用嵌入注塑一体成型。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轴套在实施例中的斜视图。如图4所示,轴套18a的外表面上设有结合齿18aa,轴套18a通过该结合齿18aa与轴套结合部18b相嵌合。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齿18aa的形状为矩形,在轴套18a的外表面上设有三排两列的该结合齿18aa,即、轴套18a共含有6个该结合齿18aa。图5是图2的A-A方向剖视图。如图2、3、5所示,轮辐18e包含:辐条加强筋18ea和轮圈加强筋18eb。辐条加强筋18ea与辐条18d相结合。轮圈加强筋18eb设置在轮圈18c的内侧并与轮圈18c的内侧相连。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辐18e上设置有孔18ec,该孔18ec的形状为类梯形形状。在本实施例的自行车中,如图1所示,脚踏构件15进行转动,然后带动传动构件16(图中未显示)运动,再通过传动构件16 (图中未显示)带动后轮17进行转动,后轮17的转动可以推动前轮13进行转动,并通过车把构件11控制前轮13的转动方向,从而实现行驶功能。在前轮13和后轮17的转动过程中,轮毂18和轮胎19也在转动,并且轮毂18上的辐条18d和孔18ec也随之在进行转动,由于辐条18d为奇数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轴套;位于所述轴套的外围并与所述轴套相结合的轮套结合部;位于所述轴套结合部的外围的轮圈;设置于所述轴套结合部和所述轮圈之间并连接所述轴套结合部和所述轮圈的辐条;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辐条之间的轮辐,其中,所述轴套、所述轴套结合部、所述轮圈、所述辐条以及所述轮辐一体成型,所述轮辐包括:与所述辐条相结合的辐条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轮圈的内侧并与所述轮圈相结合的轮圈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海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黄燕模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