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853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包括有定模组件,其特点是:定模组件的加工面设置有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构成型腔。在动模组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顶针组件,顶针组件位于型腔内的工作端头分布有脱模衔接端。由此,使压铸模具的零件脱模操作简单,且加工方便,在模具制作中基本上没有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彻底的改善压铸零件留在定模而不能取出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压铸工艺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汽车、电器仪器、通讯等领域许多零件的重要生产手段,它有成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环境清洁、产品表面光滑、成型零件复杂多样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开模取出零件的时候,如果定模相对零件的摩擦力大于动模对零件的摩擦力,零件就会留在定模,由于定模没有顶针,而顶针往往设置在动模一侧,导致很难将零件从模具定模的型腔中取出,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在现行模具设计中是将产品深腔部位设计在动模侧,浅腔部位设计在定模侧,但是仍然不能保证上述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包括有定模组件,其中:所述定模组件的加工面设置有动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构成型腔,所述的动模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位于型腔内的工作端头分布有脱模衔接端。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其中:所述的顶针组件至少由三个长条顶针构成。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其中:所述的脱模衔接端为倒钩形斜缺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使压铸模具的零件脱模操作简单,且加工方便,用普通机床都能加工出来,就算是用普通砂轮机也能达到要求,在模具制作中基本上没有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彻底的的改善压铸零件留在定模而不能取出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 图1是本易脱模式压铸模具的使用示意 图2是本易脱模式压铸模具的脱模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包括有定模组件,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定模组件的加工面设置有动模组件,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构成型腔。同时,考虑到脱模的需要,在动模组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顶针组件。并且,为了便于快速脱模,在顶针组件位于型腔内的工作端头分布有脱模衔接端。就本专利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考虑到实际工作运作中的脱模需要,避免出现顶针组件受力不均而断裂,采用的顶针组件至少由三个长条顶针构成。进一步来看,为了便于后续产品的顺利脱模,脱模衔接端为倒钩形斜缺口。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铝液进入型腔时会迅速将型腔以及长条顶针构的倒钩型斜缺口填满。在铝液凝固之后开模时,产品在动模组件侧不仅受到模具对它的摩擦力,而且受到倒钩型斜缺口处对它的拉力,而定模组件只有摩擦力,所以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分离时,零件能够依靠倒钩型斜缺口处对它的拉力留在动模组件那边的型腔内。之后,通过长条顶针将零件4从动模组件型腔内脱出。最后,将零件取出,之后将顶针多出来的部分在零件上敲除分离掉即可。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后,使压铸模具的零件脱模操作简单,且加工方便,用普通机床都能加工出来,就算是用普通砂轮机也能达到要求,在模具制作中基本上没有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彻底的的改善压铸零件留在定模而不能取出的现象,从而提1 了生 广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包括有定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的加工面设置有动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构成型腔,所述的动模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位于型腔内的工作端头分布有脱模衔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包括有定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的加工面设置有动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与动模组件之间构成型腔,所述的动模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位于型腔内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娇杨华新李海钰
申请(专利权)人: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