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362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包括轮辋(1),所述轮辋(1)的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所述轮辋(1)的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轮辋(1)的轴孔之间还装有支撑圈(6)。通过在轮辋的轮毂内侧设置两个轴承,由传统的两个轴承受力改为三个轴承受力,使整车在高负载和恶劣路况条件下,车轮的承载能力更强,以增强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车轮的轮辋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铝合金摩托车车轮的轮毂上装有两个轴承,一个安装在轮毂的外侧,一个安装在轮毂的内侧,两个轴承均为轮毂承力轴承。当车轮处于整车高负载和恶劣路况条件下时,车轮的承载力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影响了车轮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车轮上设置加强筋或增加铝合金材料的强度,以改善车轮轮辋总成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轮毂承力轴承进行改型设计,以提高铝合金车轮轮辋总成的承载能力。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包括轮辋(1),述轮辋(I)的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关键在于:所述轮辋(I)的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轮辋(I)的轴孔之间还装有支撑圈(6)。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轴承(2、3、4)的内圈相等,第二、第三轴承(3、4)的外圈相坐寸ο所述轮辋⑴的轮毂外侧装有缓冲胶(7),轮辋⑴的轮毂内侧设置有制动鼓腔体(Ia)。本技术通过在轮辋的轮毂内侧设置两个轴承,由传统的两个轴承受力改为三个轴承受力,使整车在高负载和恶劣路况条件下,车轮的承载能力更强,以增强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由轮辋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衬套5、支撑圈6和缓冲胶7组成。轮辋I的中部为轮毂,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轮辋I的轴孔之间还装有支撑圈6。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衬套5、支撑圈6与轮辋I同轴设置。在轮毂的外侧还轴向均布有若干减重槽lb。支撑圈6可防止衬套5径向窜动,衬套5可防止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轴向窜动。最好是,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的内圈相等,第二轴承3、第三轴承4的外圈相等。轮辋I的轮毂外侧装有缓冲胶7,轮辋I的轮毂内侧设置有制动鼓腔体la,用于布置制动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包括轮辋(1),所述轮辋(1)的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1)的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轮辋(1)的轴孔之间还装有支撑圈(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摩托车车轮轮辋总成,包括轮辋(I),所述轮辋(I)的轮毂外侧装有第一轴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I)的轮毂内侧装有同轴布置的第二轴承(3)和第三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之间设置有衬套(5),所述衬套(5)的外侧端抵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上,衬套(5)的内侧端抵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上,在衬套(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毅杨成邓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