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及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384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和制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一组或多组对置按压辊单元,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由相互对置的、并在带锯条材料的宽度方向上夹着并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的两个按压辊构成;以及对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上述制动器为气隙式电磁制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若应用于带锯条生产线,则能够容易进行张力的微调整、存在数值性的指标且能够保持长期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本技术涉及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带锯条的生产线中,由于长度较长而在搬运过程中卷绕为线圈状。在带锯条生产线的最后工序中,卷出线圈状的半成品,切割为规定长度,焊接为环状,制成带锯盘所使用的成品。带锯条生产线包含多个步骤,例如带锯条的主体材料可以追溯到冷轧工序。在冷轧工序中,明确地确定了作为带锯条用所需的材质、尺寸等,之后直到成品,带锯条材料都是线圈状的半成品。在带锯条生产线中,在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时,大多以卷出线圈状的状态进行加工。换言之,存在卷出带锯条材料的工序及卷入带锯条材料的工序,并在这期间进行加工。在以卷出的状态进行加工的工序中需要对带锯条材料的张力进行控制。作为需要张力控制的工序有压延工序、轧平工序、剪切工序、削边工序、表面磨削工序、双金属焊接工序、硬质片状刀刃材料接合工序、齿尖磨削工序、分齿工序、热处理工序(淬火、回火)、喷砂工序以及检查及精度测量工序等。作为金属切割用带锯条产品,根据齿尖形状大致分为伸出型分齿带锯条及拨片型分齿带锯条这两种类型。分齿是指通过使切割余量大于带锯条的厚度,从而在切割工件时避免带锯条的主体部被工件夹住的方法。作为用于切割金属的带锯条,除了用于切割极薄的板材以外,都需要进行了分齿的带锯条。在图1A 图1C所示的伸出型分齿带锯条中,主体材料62使用弹簧钢,刀刃材料63使用高速工具钢,即所谓的双金属高速钢带锯条。带锯条材料61的齿部由未进行分齿加工的定齿64、左斜齿65、以及右斜齿66构成。左右斜齿是在切齿后对从齿尖到位置A (分齿弯曲位置)的部分进行弯曲加工而得到的。在图2k 图2C所示的拨片型(因齿部的形状类似日本乐器三味线的拨片的形状而命名)分齿带锯条的典型例中,带锯条材料67的主体材料68使用弹簧钢,硬质片状刀刃材料69使用超硬合金,即为超硬带锯条(Carbide TippedBand Saw Blade)。硬质片状刀刃材料69由磨削为斜面状的斜面齿70及磨削为拨片形的拨片形齿71构成。斜面齿70及拨片形齿71的形成过程如下。在磨削加工之前,将厚度比带锯条材料77的厚度T厚的,圆柱状或球状(即圆柱的高度或球的直径大于带锯条材料77的厚度T)的超硬合金片材接合到主体材料之上,接合时,在接合位置鼓出突起72。因此,从齿尖到位置B之间部分的厚度比带锯条材料77的厚度T大。钢铁生产企业在进行带钢的生产时,也存在对工件施加张力的情况。作为张力的施加方法,存在如日本特开平8-25761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6366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1-127196号公报等所公开的那样,使用张紧辊,通过设定入口侧与出口侧的速度差,来对工件施加较大的张力的方法。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76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636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71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张力的微调整、存在数值性的指标且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并且能够在进行制动时防止带锯条材料向上浮起的张力系统及制动装置。图3表示了以施加一定张力的状态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的情况的最简单的装置的构成。S卩,在需要施加一定张力的加工系统中设置带锯条材料的卷出装置与卷入装置,并在这之间设置制动装置与输送装置。虽然也可以采用将卷出装置兼作为制动装置,将卷入装置兼作为输送装置的构成,但是在需要精密的张力的情况下,还是需要采用前者的构成。在图3所示的构成中,在考虑不存在加工装置的阻力的情况下,带锯条材料在制动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为施加有一定张力的状态。因此,将制动装置与输送装置合起来称作张力系统。上述专利文献1、2及3所记载的利用了张紧辊的张力系统虽然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张力的情况,但是在带锯条生产线这种仅需要比较小的张力的情况下,上述张紧辊存在性能过剩而装置变得过大的缺点。在施加比较小的张力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对置按压辊型的制动装置。图4表示了现有的对置按压辊型的代表例。图4的制动器4是最一般的摩擦板式旋转制动器。如图4所示,利用对置按压辊2、3来夹持带锯条材料I,但是按压辊2、3都为一侧固定、一侧为自由端的结构,存在按压辊2、3的自由端容易张开,工件(带锯条材料)向上浮起而从按压辊脱出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图4所示的制动器4为摩擦板式旋转制动方式,难以进行张力的微调整,并且也不存在数值性的指标,并且还存在长期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张力的微调整、存在数值性的指标且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并且能够在进行制动时防止带锯条材料向上浮起的张力系统及制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的制动装置,其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上述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一组或多组对置按压辊单元,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由相互对置的、并在带锯条材料的宽度方向上夹着并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的两个按压辊构成;以及对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上述制动器为气隙式电磁制动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为磁滞式电磁制动器或磁粉式电磁制动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三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上述按压辊既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四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按压辊的旋转轴通过传递机构与处于同轴或垂直轴上的上述制动器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五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按压棍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该行进方向倾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六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按压棍的轴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该行进方向倾斜10" 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七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的下侧设置有对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进行支撑的背面支撑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八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面支撑机构为背面支撑台、背面支撑辊、或者背面支撑台与背面支撑辊的组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九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面支撑机构具有根据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状态调整上述背面支撑机构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背面的抵接程度的背面支撑调整部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十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锯条材料为进行了分齿加工或者刀刃材料接合加工的带锯条材料的情况下,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以不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分齿弯曲位置或者刀刃材料接合位置干涉的方式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十一的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f 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十二的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上,该工作台设置于基座上,上述工作台具备通过调整上述工作台相对于上述基座的角度来调整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相对于与上述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该行进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的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十三的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具有根据上述带锯条材料的倾斜程度或宽度调整上述基座的上下位置及倾斜角度的结构。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装置,其用于带锯条生产线的张力系统,上述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一组或多组对置按压辊单元,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由相互对置的、并在带锯条材料的宽度方向上夹着并按压上述带锯条材料的两个按压辊构成;以及对上述对置按压辊单元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上述制动器为气隙式电磁制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本晋酒井秀彦桥本典昭德冈康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天田株式会社天田机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