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658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锯刀,其长寿命且难以产生锯齿的齿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锯刀具有多个锯齿(TS),锯齿(TS)具备:断屑部(9),其设在前刀面(1),包括向切削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与相对于突起部(2)连接在齿尖侧的凹状的第一弧部(1a);以及突出部(8),其在后刀面向与切削方向相反侧突出地设置,且具有距齿尖线(T)的距离t在0.15mm<t<0.6mm的范围内恒定的抵接部(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锯刀,其长寿命且难以产生锯齿的齿损。本技术的锯刀具有多个锯齿(TS),锯齿(TS)具备:断屑部(9),其设在前刀面(1),包括向切削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与相对于突起部(2)连接在齿尖侧的凹状的第一弧部(1a);以及突出部(8),其在后刀面向与切削方向相反侧突出地设置,且具有距齿尖线(T)的距离t在0.15mm<t<0.6mm的范围内恒定的抵接部(6)。【专利说明】锯刀
本技术涉及锯刀,尤其涉及适于切断金属的带锯刀、圆锯刀等锯刀。
技术介绍
对于切断金属的锯刀,期望寿命长及难以产生锯齿的齿损,以往,研究了实现上述各目的的多种技术。 对于前者的长寿命化,采用了用于实现长寿命化的技术的锯刀的一个例子公开于本 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文献I。 具体地说,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锯刀大致在齿尖的前刀面侧连接形成距齿尖侧规定长度的直线部与呈凹圆弧状且内侧端从齿尖向切削方向前方突出的切屑诱导面。 由此,由于能够利用切屑诱导面使切削时的切屑大部分成为卷曲状,因此,锯齿不会堵塞,从而实现锯刀的长寿命化。 对于后者的齿损防止,采用了用于防止齿损的锯刀的一个例子公开于本 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文献2。 具体地说,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银刀大致在齿尖后方的后刀面形成突起部。 由此,即使产生齿损的场合,由于突起部与工件的切削槽的底部抵接,限制后续的锯齿的切入量,因此,能防止后述的锯齿的齿损。 作为与该突起部相关的技术,在本 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文献3(图3等)中公开了在前刀面具备用于将切屑卷为螺旋状的断屑部,并且在后刀面具备向后方向突出的加强部的结构的带锯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83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64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127631号公报 以往,提出了分别用于改进寿命长及难以产生锯齿的齿损的技术的方案,但未提出过对双方进行改进的锯刀的具体方案,在实际情况中,市场上更多地期待实现双方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长寿命、且比以往更难以产生锯齿的齿损的锯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具有以下结构。 放案I) 一种锯刀,其具有多个锯齿,该锯刀的特征在于, 上述锯齿具备: 断屑部,其设在前刀面,包括向切削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与相对于上述突起部连接在齿尖侧的凹状的第一弧部;以及 突出部,其在后刀面向与上述切削方向相反侧突出地设置,且具有距齿尖线的距离t在0.15mm < t < 0.6mm的范围内恒定的抵接部。 方案2) —种锯刀A,其具有多个锯齿,该锯刀的特征在于, 上述锯齿具备: 断屑部,其设在前刀面,包括向切削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与相对于上述突起部连接在齿尖侧的凹状的第一弧部;以及 抵接部,其在后刀面向与上述切削方向相反侧突出,并且,越远离上述齿尖越靠近齿尖线,与上述齿尖线的最短距离t以满足0.15mm < t < 0.6mm的方式设置。 放案3)根据方案I或方案2所述的锯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锯齿具有与齿底连接的凹状的第二弧部, 在上述第一弧部为半径Ra的圆弧,上述第二弧部为半径Rb的圆弧时,满足Ra = 0.5Rb0 方案4)根据方案I)?方案3)任一项所述的锯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锯齿的前刀角为15°以上。 本技术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技术,能够得到长寿命且难以产生锯齿的齿损之类的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锯刀的实施例一的带锯刀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带锯刀的仰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由利用带锯刀进行的切断产生的切屑的锯齿附近的侧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锯刀的实施例二的带锯刀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带锯刀的仰视图。 图6是说明供确认耐齿损性能的试验使用的锯刀A?锯刀D的表。 图7是表示确认耐齿损性能的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中: I—前刀面,la、Ib—弧部,2—突起部,3—齿底,4一齿尖,5—齿尖倾斜部,6—抵接部,6a—后方侧端部,7—倾斜部,8—突出部,9一断屑部,51、51A—带锯刀,CH—切入方向,DB一王体部,H一齿闻,KL一基准线,Lw、Ln一左偏齿,Rw、Rn一右偏齿,S—直齿,Ra、Rb一半径,SW1—切屑,T一齿尖线,TS、TSl?TS3、TSA、TSAl?TSA5—锯齿,t一距离,V—移动方向,Qa—前刀角,0b—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实施例并参照图1?图7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锯刀。 (实施例一) 图1及图2表示实施例一的带锯刀51。图1是带锯刀51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与图1对应的仰视图。 带锯刀51安装在未图示的带锯机上,通过在图1的移动方向V上循环移动来切断被切断物。移动方向V也是切断被切断物时的切削方向。 带锯刀51具有带状的主体部DB、以各种间隔形成在其一侧部的多个锯齿TS (TSl ?TS3)。 锯齿TS具有作为偏齿的锯齿TS1、TS2、作为直齿的锯齿TS3,在带锯刀全长,这三个锯齿TS以各种间隔分别形成多个,构成带锯刀整体。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锯齿TSl是右偏齿,锯齿TS2是左偏齿。 假设在主体部DB的宽度方向的规定位置设定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基准线KL。 各锯齿TS的齿尖4形成在距基准线KL为齿高H的位置。S卩,连结了齿尖4的齿尖线T与基准线KL平行。 锯齿TSl?TS3的侧视形状相同,因此,以下将锯齿TS2作为代表的锯齿TS进行说明,在需要区别的场合,以锯齿TSl?TS3进行记载。 锯齿TS在移动方向V的前方侧,在从齿尖4向齿底3的前刀面I上具有连续地形成的两个凹状的弧部la、lb、作为弧部Ia与弧部Ib的连接部位且向切削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2。 弧部la、Ib例如形成为半径为Ra、Rb的圆弧状。 利用弧部Ia与突起部2,构成断屑部9。 在锯齿TS上,在移动方向V的后方侧的后刀面侧设有突出部8,该突出部8具有:从齿尖4向减小齿高H的方向倾斜的齿尖倾斜部5 ;抵接部6,其连接在齿尖倾斜部5的后端,在距基准线KL的高度比齿高H低距离t的位置形成为与基准线KL平行,S卩、使距离t恒定;以及连结抵接部6与锯齿TS的后方侧的齿底3的倾斜部7。 一般地,在带锯刀中,连接在齿底3的弧部Ib的半径Rb为了避免过度的应力集中而设定得比较大。 另一方面,断屑部9的弧部Ia使其半径Ra为尽量小的值。由此,能够使由切削产生的切屑SWl的样式为半径较小的卷曲状、或较短地切断的状态(称为短切断状)。图3表示利用断屑部9,使切屑SWl成为卷曲状的例子。 通过使切屑SWl为卷曲状或短切断状,切屑SWl与前刀面侧I的滑动接触的时间变短,由滑动接触产生的摩擦热减少。 因此,由于切屑SWl不会熔敷在锯齿TS上,顺畅地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在以切屑熔敷的状态继续进行切削的场合容易产生的齿损,从而使锯齿TS的寿命变长。 断屑部9的弧部Ia其半径Ra越小,就切屑SWl的样式而言,与卷曲状相比,短切断状越多。 例如,当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锯刀,其具有多个锯齿,该锯刀的特征在于,上述锯齿具备:断屑部,其设在前刀面,包括向切削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与相对于上述突起部连接在齿尖侧的凹状的第一弧部;以及突出部,其在后刀面向与上述切削方向相反侧突出地设置,且具有距齿尖线的距离t在0.15mm<t<0.6mm的范围内恒定的抵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山刚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天田株式会社天田机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