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轴结构方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764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26
一种中间轴结构方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其包括变速器中心轴(2)、与变速器中心轴同心设置的变速器空心轴(3)、正好一个中间轴(4)和两个动力换挡元件(K1、K2)。在中间轴(4)上设置两个与其同轴的空心轴(8A、8B),所述空心轴能分别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1、SE3)与中间轴(4)抗旋转耦联并且与至少两个齿轮(21、62或者51、91)抗旋转地连接。在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上设置另一与其同轴的空心轴(9A),该空心轴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2)与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连接并且与齿轮级(ZP2、ZP6)的至少另外两个齿轮(22、61)抗旋转地连接。至少三个变速比能分别通过将三个齿轮级((ZP5、ZP9、ZP3)、(ZP4、ZP2、ZP6)、(ZP5、ZP9、ZPR);(ZP5、ZP9、ZP3)、(ZP8、ZP6、ZP2)、(ZP5、ZP9、ZPR))在切换元件侧接入力流中来实现,这些齿轮级齿轮级至少部分通过分别在切换元件侧唯一地接入力流能分别实现一个变速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5前序部分中更详细定义类型的中间轴结构方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实践中已知的中间轴结构方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为了实现不同的用于前进和倒车的变速比而设有变速器中心轴、与其同心设置的变速器空心轴、中间轴以及两个动力换挡元件。两个动力换挡元件在输入侧与驱动总成作用连接。这两个动力换挡元件中的一个在输出侧与变速器中心轴连接,而这两个动力换挡元件中的另一个在输出侧与变速器空心轴连接。为实现变速比,变速器中心轴和变速器空心轴能通过齿轮级与中间轴连接,所述齿轮级通过切换装置能接入力流中并能与力流断开。此外,多个切换装置各相配于两个齿轮级。DE102005005163A1公开了 一种具有双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双离合器的输入侧能由驱动装置的驱动轴驱动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相互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之一处于驱动连接中。该双离合器变速器设有一个副轴或者说正好一个中间轴并具有固定或可旋转地支承在轴上的固定齿轮或空套齿轮以及配置给空套齿轮的换挡组件。空套齿轮能通过换挡组件与相配的轴抗旋转地连接以便实现变速比或者说变速级。换挡组件分别配置给两个不直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3 DE 102010040660.01.间轴结构方式的双离合器变速器(1),其包括变速器中心轴(2)、与变速器中心轴同心设置的变速器空心轴(3 )、正好一个中间轴(4)和两个动力换挡元件(Kl、K2 ),这两个动力换挡元件(Kl、K2)能在驱动侧与驱动总成作用连接,这两个动力换挡元件中的一个(K2)在输出侧与变速器中心轴(2)连接,这两个动力换挡元件中的另一个(Kl)与变速器空心轴(3)连接,变速器中心轴(2)和变速器空心轴(3)为了实现变速比(“ I”)能通过齿轮级(ZP2 ZPR)与中间轴(4)连接,所述齿轮级通过切换装置(SEl SE5)能接入力流中并能与力流断开,并且多个切换装置(SEl SE5)分别相配于至少两个齿轮级((ZP6、ZP2)、(ZP2、ZP4)、(ZP7、ZP5)、(ZP5、ZP9)、(ZP3、ZPR);(ZP2、ZP6)、(ZP6、ZP8)、(ZP7、ZP5)、(ZP5、ZP9)、(ZP3、ZPR)),其特征在于, 在中间轴(4)上设置两个与该中间轴同轴的空心轴(8A、8B),这两个空心轴能分别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l或SE3)与中间轴(4)抗旋转耦联并且分别与至少两个齿轮级(ZP2或ZP6、ZP4*ZP8、ZP5、ZP9)的至少两个齿轮(21或61、41或81、51、91)抗旋转地连接, 在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上设置与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同轴的另一空心轴(9A),该另一空心轴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2)与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连接并且与至少两个齿轮级(ZP2、ZP6)的至少两个另外的齿轮(22、61)抗旋转地连接, 至少三个变速比(“丨”、“8”、“R”;“丨”、“4”、“R”)能分别通过将其中三个齿轮级((ZP5、ZP9、ZP3)、(ZP4、ZP2、ZP6)、(ZP5、ZP9、ZPR) ; (ZP5、ZP9、ZP3)、(ZP8、ZP6、ZP2)、(ZP5、ZP9、ZPR))在切换元件侧接入力流中来实现,这些齿轮级至少部分通过分别在切换元件侧唯一地接入力流中能分别实现一个变速比(“2”、“3”、“4”、“5”、“6”、“9”;“2”、“3”、“5”、“6”、“8”、“9”)。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构造成分体的,并且变 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的第一变速器分轴(2A)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4)与变速器中心 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分轴(2B)耦联并且变速器分轴之一(2A)与动力换挡元件之一(Kl)的输出侧即第二切换元件半部连接,并且三个齿轮级(ZP9、ZP3、ZP6 )与其中一个变速器分轴(2B )耦联,另一齿轮级(ZP7 )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4)与另一变速器分轴(2A)能连接或与所述另一变速器分轴连接,并且一个附加齿轮级(ZP5)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4)与所述另一变速器分轴(2B)耦联。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上设置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与该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相应地耦联的另一空心轴,三个齿轮级与该另一空心轴连接,而另一齿轮级通过切换装置之一与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能连接或与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连接,并且一个附加齿轮级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与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耦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上设置一个附加的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4)与变速器中心轴或变速器空心轴相应地耦联的空心轴(9B),所述另一齿轮级(ZP7 )和附加齿轮级(ZP5 )的各一个齿轮(71、52)与该空心轴抗旋转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齿轮级(ZP7)设置在动力换挡元件(Kl、K2)和附加齿轮级(ZP5)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三个齿轮级(ZP9、ZP3、ZPR)的关于变速器中心轴(2)的轴向延伸设置在另外两个齿轮级(ZP9和ZPR)之间的中间齿轮级(ZP3 )能设置在所述附加齿轮级(ZP5 )的位置上,而所述附加齿轮级(ZP5 )于是设置在该中间齿轮级(ZP3)的位置上。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三个齿轮级(ZP9、ZP3、ZPR)的关于变速器中心轴(2)的轴向延伸设置在中间齿轮级(ZP3)背离动力换挡元件(Kl、K2)—侧上的外侧齿轮级(ZPR)能设置在所述另一齿轮级(ZP7)的位置上,而所述另一齿轮级(ZP7)于是设置在该外侧齿轮级(ZPR)的位置上。8.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齿轮级(ZP7)能设置在三个齿轮级(ZP9、ZP3、ZPR)的中间齿轮级(ZP3)和三个齿轮级(ZP9、ZP3、ZPR)的关于变速器中心轴(2)的轴向延伸设置在朝向动力换挡元件(Kl、K2) 一侧上的外侧齿轮级(ZP9)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为实现两个变速比(“I”、“R”)要接入力流中的三个齿轮级((ZP5、ZP9、ZP3)或(ZP5、ZP9、ZPR))中的两个构造成相同的,并且相应第三齿轮副(ZP3或ZPR)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四个齿轮级(ZP6、ZP7、ZP3、ZPR ;ZP2、ZP7、ZP3、ZPR)能分别借助切换装置(SE1、SE3、SE5)与中间轴(4)作用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优选能用于实现用于前进的第六或第二变速比(“6”、“2”)的齿轮级(ZP6 ;ZP2)能通过切换装置(SE2)与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 (3)耦联并且能通过另一切换装置(SEl)与中间轴(4)耦联。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三个齿轮级(ZP6、ZP2、ZP4 ;ZP2、ZP6、ZP8)的各一个齿轮(61、22、42或82)能通过切换装置之一(SE2)与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耦联并且另外五个齿轮级(ZP7、ZP5、ZP9、ZP3、ZPR)的各一个齿轮(71、52、92、31、12)能通过另一切换装置(SE4)与变速器空心轴(3)或变速器中心轴(2)耦联。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部分齿轮级(ZP6、ZP2、ZP4 ;ZP2、ZP6、ZP8)配置给第一分变速器(10)并且另一部分齿轮级(ZP7、ZP5、ZP9、ZP3、ZPR)配置给第二分变速器(11),其中,配置给第一分变速器(10)的各齿轮级(ZP6、ZP2、ZP4 ;ZP2、ZP6、ZP8)能设置在第二分变速器(11)的各齿轮级(2 7、2 5、2 9、2 3、2卩10和动力换挡元件(Kl、K2)之间,或者第二分变速器(11)的各齿轮级(ZP7、ZP5、ZP9、ZP3、ZPR)能设置在第一分变速器(10)的各齿轮级(2 6、2 2、2 4 ;ZP2、ZP6、ZP8)和动力换挡元件(Kl、K2)之间。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分变速器(11)的至少两个齿轮级(ZP3、ZPR)能通过一个共同的切换装置(SE5)与变速器中心轴(2)或变速器空心轴(3)耦联,并且这两个齿轮级中的一个(ZP3或ZPR)在变速器主轴(2)的轴向延伸上关于相配的切换装置(SE5)设置在该切换装置(SE5)的朝向动力换挡元件(Kl、K2)的一侧上并且这两个齿轮级中的另一齿轮级(ZPR或ZP3)设置在该切换装置(SE5)的背离动力换挡元件(K1、K2)的一侧上。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分变速器(11)的所述至少两个齿轮级(ZP3、ZPR)的空套齿轮(32、13)设置在变速器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罗泽迈尔J·瓦夫齐希R·德赖霍尔茨R·考费尔特J·卡尔滕巴赫M·伦宁格M·维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