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翼的可调襟翼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712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可调襟翼的装置,所述可调襟翼可调节地安装在机翼的主翼面上,尤其用于着陆襟翼,所述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调节单元以对可调襟翼进行调节,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设于或者能够设于主翼面上的致动器(13)以及在致动器与可调襟翼之间延伸的运动调节机构(15),其中所述可调襟翼通过所述运动调节机构机械连接至致动器。所述装置中,在所述主翼面与所述可调襟翼之间设有或能够设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16),其用于抑制可调襟翼因可调襟翼区域发生严重故障而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可调襟翼的装置,所述可调襟翼可调节地安装在翼的主翼面上,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用于飞机的着陆襟翼或控制襟翼的装置,所述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调节单元以对可调襟翼进行调节,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设于(或者能够设于)主翼面上的致动器以及在致动器与可调襟翼之间延伸的运动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可调襟翼通过运动调节机构机械连接至致动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此类装置是公知的技术。为了对可调襟翼进行调节,现代飞机一般会采用两个此类装置。所述两个装置的调节单元沿翼展方向相互分隔,并且其致动器通过中央扭转轴系与中央传动器耦合。所述中央扭转轴系将传动器的机械传动力传递到致动器上,而所述致动器则相应地通过运动调节机构使得可调襟翼致动。飞行过程中,气动力作用在翼的可调襟翼上,具体地,这取决于各可调襟翼相对于主翼面的设定,并且取决于飞行速度。作为气动力作用在可调襟翼上的后果,形成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所谓襟翼力矩,而调节单元必须施加相应的襟翼反力矩以使得可调襟翼保持为所需的设定。当发生故障时,特别是发生危害安全飞行操作的严重故障,例如,其中一个调节单元的运动调节机构发生碎裂,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其中一个调节单元无法再施加必须的襟翼反力矩,这样,就不得不由另一个完好的调节单元施加所有的襟翼反力矩。这尤其会导致作用在该完好的调节单元的襟翼力矩突然增大,这样,不仅襟翼力矩静态地再分布在该完好的调节单元之外,并且在短时间内,除了所述静态负载,该完好的调节单元上还作用有动态负载。该完好的调节单元必须设计为,其一并可承担作用于其上的动态负载和静态负载。尤其是,由于短时间内发生的动态负载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将调节单元的鲁棒性设计得非常高,而这会对调节单元的重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代替的设计,其可减轻调节单元的重量。 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可达成这一目的,具体地,在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此类装置中,在主翼面与可调襟翼之间设有或能够设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其用于对由可调襟翼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进行抑制,所述动态负载尤其可由所述可调襟翼区域发生的严重故障形成。利用阻尼单元,可具体为减小发生故障时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因此,调节单元可设计为强度较低,并因此可减小调节单元的重量,其减小的重量大于对阻尼单元的额外重量的补偿。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实现为,比现有此类装置的重量轻,但仍然满足所有安全飞行操作所需的所有要求。阻尼单元最好设计为并且相对于调节单元设置为,阻尼单元可减小可调襟翼因调节单元的运动调节机构碎裂而施加的动态负载。由此,以类似方式连接至可调襟翼的另一调节单元仅需承受较小的动态负载,甚至在大多数有利的情况项无需承受动态负载,由此可减小这一调节单元发生碎裂的风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阻尼单元实现为独立于运动调节机构的组件,并且阻尼单元设于运动调节机构的外侧。由此,需要时,可以简单、成本效益的方式独立于调节单元对阻尼单元进行维修和更换。这一结构也可对阻尼单元进行肉眼观察。此外,阻尼单元可独立于调节单元设于可调襟翼与主翼面之间的合适位置,以达成对动态负载的优化抑制。具体地,阻尼单元可实现为杆形的组件,由此可以特别高的成本效益制造阻尼单J Li ο阻尼单元最好关节连接至主翼面与可调襟翼这两者,这可促进调节单元对可调襟翼的调节。此处,阻尼单元最好在主翼面与可调襟翼之间沿翼展飞行横穿,以具有很小的空气阻力,并且因此在飞行过程中仅承受较小的气动力。此外,由于襟翼力矩以及襟翼力矩再分配时发生的动态力矩沿翼展方向横穿,因此这一结构增强阻尼单元的抑制作用。阻尼单元与调节单元的沿翼展方向看的高度最好相同。由此,可特别高效地控制调节单元发生碎裂时可调襟翼施加的动态再分配。阻尼单元可设计为并且设于可调襟翼与主翼之间,由此,其可减小由可调襟翼施加在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所述动态负载由另一调节单元的碎裂造成,所述另一调节单元沿翼展方向与第一调节单元隔开并且类似地用于调节所述可调襟翼。这样,阻尼单元就主要用于抑制作用在第一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所述动态负载由另一调节单元区域发生碎裂或其他严重故障而造成。此处,若将阻尼单元集成入调节单元,尤其是集成入运动调节机构,是有利的。以此方式,可使得阻尼单元的重量保持为低,并且尤其可使得总重量比现有的装置减小。此夕卜,阻尼单元在可调襟翼与主翼面之间的区域无需额外的空间或者仅需很小的额外空间。运动调节机构最好具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关节连接至致动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关节连接至所述可调襟翼。此处,阻尼单元集成入传动杆。具体地,阻尼单元形成传动杆的位于传动杆的最好是刚性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以这种方式,阻尼单元可特别容易地集成入运动调节机构。阻尼单元设计为并且设置为其对由调节单元在正常飞行条件下对所述可调襟翼的调节不进行抑制或仅进行较小的抑制。由此,可将阻尼单元视为与运动调节机构共同执行和存在的阻尼器,并且在正常飞行条件下以被动方式操作。具体地,无需对调节单元的传动进行任何的性能调节或类似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结构,阻尼单元的的断裂强度大于运动调节机构的断裂强度,是其两倍为佳,是其五倍为较佳,至少大一个数量级为尤佳。这样,可以极大的可能性防止阻尼单元发生碎裂。诚然,阻尼单元的此类设计会使得阻尼单元的重量较大。然而,可总是将增加的重量保持为比调节单元本身实现为具有相对较高的断裂强度所增加的额外重量小得多。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总是可实现为重量较小,同时满足必要的安全要求。阻尼单元可设计为机械振荡阻尼器。由此,可保持较低的成本。利用机械减震器,可快速地吸收而快速衰减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所述动态负载因发生故障时襟翼力矩发生再分配而造成,所述襟翼力矩的再分配通常以可调襟翼振动的形式发生。阻尼单元也可设计为液压振荡阻尼器,因此仍然可实现高成本效益和轻质的阻尼器。此类液压振荡阻尼器的构建方式基本与现有的机动车液压减振器相同,并且可具有填充有液压流体的缸筒和设于缸筒中的活塞以及附接至所述活塞的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杆,其中振荡阻尼器的位于缸筒的一端关节连接至主翼面,而位于活塞杆的另一端则关节连接至可调襟翼。具体地,液压阻尼器可具有带有抑制特性的推拉冲程,所述抑制特性可快速地抑制动态负载引起的可调襟翼的较快速振荡,但对正常飞行条件下可调襟翼的调节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由此,可以特别有利和简单的方式实现共生的被动阻尼器。在正常飞行条件下,所述阻尼器不抑制着陆襟翼的调节运动,但可抑制任何由可调襟翼施加于调节单元上的突然发生的动态负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式,阻尼单元的抑制特性可调,并且阻尼单元可在所谓的正常操作模式下操作,所述正常操作模式下,阻尼单元具有为故障所提供的抑制特性,用以达成消除可调襟翼施加的动态负载。此外,阻尼单元可在固定操作模式下操作,固定操作模式中,阻尼单元固定,换言之,其没有装有弹簧,而是形成刚性结构。以此方式,发生故障之后,由可调襟翼施加于调节单元的静态负载可至少一部分地被传送至阻尼单元,由此可进一步地减小调节单元的负载,从而可减小再次发生故障的风险。为了将阻尼单元固定至适当位置,例如,可将可致动的机械锁定装置设于阻尼单元上,由此可利用所述装置将阻尼单元固定至适当位置。阻尼单元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6 DE 102010021576.7;2010.05.26 US 61/348,1.一种装置,其用于可调节地安装在机翼的主翼面(5)上的可调襟翼(3),尤其是用于着陆襟翼,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可调襟翼(3)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11),所述调节单元(11)具有设于或能够设于所述主翼面(5)上的致动器(13)以及在所述致动器(13)和所述可调襟翼(3)之间延伸的运动调整机构(15),其中所述可调襟翼(3)通过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机械连接至所述致动器(13),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翼面(5)与所述可调襟翼(3)之间设有或能够设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16,116),其用于对由所述可调襟翼(3)作用在所述调节单元(11)上的动态负载进行抑制,所述动态负载尤其可由所述可调襟翼(3)区域发生的严重故障形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设计为并且相对于所述调节单元(11)设置为,当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发生碎裂时,所述阻尼单元(16,116)抑制所述可调襟翼(3)的移动。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实现为独立于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的组件,并且所述阻尼单元(16,116)设于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的外侧,所述阻尼单元(16,116)尤其设计为杆的形式,所述杆最好关节连接至所述主翼面(5)与所述可调襟翼(3)这两者并且在所述主翼面(5)与所述可调襟翼(3)之间横穿翼展方向延伸。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与所述调节单元(11)的沿所述翼展方向看的高度相同。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设计为并且设置为其减小由所述可调襟翼(3)施加而作用在所述调节单元(11)上的动态负载,所述动态负载由另一调节单元(11)的碎裂造成,所述另一调节单元(11)沿所述翼展方向与第一调节单元(11)隔开并且用于调节所述可调襟翼(3)。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集成入所述调节单元(11),尤其是集成入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具有传动杆(49),所述传动杆(49)的一端关节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所述传动杆(49)的另一端关节连接至所述可调襟翼,并且 所述阻尼单元(1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纳·蒂克鲁普威尔弗里德·艾莫斯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