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翼的可调襟翼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712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可调襟翼的装置,所述可调襟翼可调节地安装在机翼的主翼面上,尤其用于着陆襟翼,所述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调节单元以对可调襟翼进行调节,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设于或者能够设于主翼面上的致动器(13)以及在致动器与可调襟翼之间延伸的运动调节机构(15),其中所述可调襟翼通过所述运动调节机构机械连接至致动器。所述装置中,在所述主翼面与所述可调襟翼之间设有或能够设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16),其用于抑制可调襟翼因可调襟翼区域发生严重故障而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动态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可调襟翼的装置,所述可调襟翼可调节地安装在翼的主翼面上,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用于飞机的着陆襟翼或控制襟翼的装置,所述装置带有至少一个调节单元以对可调襟翼进行调节,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设于(或者能够设于)主翼面上的致动器以及在致动器与可调襟翼之间延伸的运动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可调襟翼通过运动调节机构机械连接至致动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此类装置是公知的技术。为了对可调襟翼进行调节,现代飞机一般会采用两个此类装置。所述两个装置的调节单元沿翼展方向相互分隔,并且其致动器通过中央扭转轴系与中央传动器耦合。所述中央扭转轴系将传动器的机械传动力传递到致动器上,而所述致动器则相应地通过运动调节机构使得可调襟翼致动。飞行过程中,气动力作用在翼的可调襟翼上,具体地,这取决于各可调襟翼相对于主翼面的设定,并且取决于飞行速度。作为气动力作用在可调襟翼上的后果,形成作用在调节单元上的所谓襟翼力矩,而调节单元必须施加相应的襟翼反力矩以使得可调襟翼保持为所需的设定。当发生故障时,特别是发生危害安全飞行操作的严重故障,例如,其中一个调节单元的运动调节机构发生碎裂,就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6 DE 102010021576.7;2010.05.26 US 61/348,1.一种装置,其用于可调节地安装在机翼的主翼面(5)上的可调襟翼(3),尤其是用于着陆襟翼,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可调襟翼(3)进行调节的调节单元(11),所述调节单元(11)具有设于或能够设于所述主翼面(5)上的致动器(13)以及在所述致动器(13)和所述可调襟翼(3)之间延伸的运动调整机构(15),其中所述可调襟翼(3)通过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机械连接至所述致动器(13),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翼面(5)与所述可调襟翼(3)之间设有或能够设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16,116),其用于对由所述可调襟翼(3)作用在所述调节单元(11)上的动态负载进行抑制,所述动态负载尤其可由所述可调襟翼(3)区域发生的严重故障形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设计为并且相对于所述调节单元(11)设置为,当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发生碎裂时,所述阻尼单元(16,116)抑制所述可调襟翼(3)的移动。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实现为独立于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的组件,并且所述阻尼单元(16,116)设于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的外侧,所述阻尼单元(16,116)尤其设计为杆的形式,所述杆最好关节连接至所述主翼面(5)与所述可调襟翼(3)这两者并且在所述主翼面(5)与所述可调襟翼(3)之间横穿翼展方向延伸。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与所述调节单元(11)的沿所述翼展方向看的高度相同。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设计为并且设置为其减小由所述可调襟翼(3)施加而作用在所述调节单元(11)上的动态负载,所述动态负载由另一调节单元(11)的碎裂造成,所述另一调节单元(11)沿所述翼展方向与第一调节单元(11)隔开并且用于调节所述可调襟翼(3)。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16,116)集成入所述调节单元(11),尤其是集成入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调节机构(15)具有传动杆(49),所述传动杆(49)的一端关节连接至所述致动器,所述传动杆(49)的另一端关节连接至所述可调襟翼,并且 所述阻尼单元(1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纳·蒂克鲁普威尔弗里德·艾莫斯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