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85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定位结构,其包括:一齿轮箱后壳,齿轮箱后壳上设置有内腔和位于内腔的内壁上的安装部;一第一层内齿圈,第一层内齿圈的外缘上设置有与安装部相配合的凸出部;一马达垫片,马达垫片位于齿轮箱后壳和第一层内齿圈之间;其中,马达垫片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凸出部上设置有卡位部,第一定位部卡接于对应的卡位部,内腔的底部上设置有插接部,第二定位部插置于对应的插接部,马达垫片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将第一层内齿圈固定于内腔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拆装简单灵活,可以防止第一层内齿圈在径向或轴向发生位移,结构牢固可靠,可通过成品1.5m高度跌落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电动工具齿轮箱中,如图4所示,第一层内齿圈202和马达垫片203多从齿轮箱后壳201的后端装入,再扣合马达板204固定其位置,马达板204多采用螺丝与马达205固定。此类齿轮箱累积的长度比较大,总长受到限制。在OEM模式下,客户多自行组装马达205,采用传统结构的齿轮箱需要拆卸马达板204组装到马达205上,再将马达205装进齿轮箱,工序复杂,易产生生产品质隐患。另外,齿轮箱运转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润滑油易从马达板205与齿轮箱后壳201之间的空隙挤出。为了解决传统的电动工具齿轮箱存在的上述缺陷,市场上出现了齿轮箱后壳和马达板一体成型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第一层内齿圈从齿轮箱后壳的前端装入。此类齿轮箱的长度短,防漏油效果好,拆装简便,但是,第一层内齿圈装入齿轮箱后壳后容易发生位移,如果第一层内齿圈径向活动量过大,齿轮箱运转时会有噪声或者振动,如果第一层内齿圈跳出了所在的第一层行星齿系的平面层,则齿轮箱输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可靠、可防止第一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定位结构,包括:一齿轮箱后壳(101),所述齿轮箱后壳(101)上设置有内腔(111)和位于内腔(111)的内壁上的安装部(112);一第一层内齿圈(102),所述第一层内齿圈(102)的外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112)相配合的凸出部(121);一马达垫片(103),所述马达垫片(103)位于所述齿轮箱后壳(101)和所述第一层内齿圈(10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垫片(103)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1)和第二定位部(132),所述凸出部(121)上设置有卡位部(122),所述第一定位部(131)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位部(122),所述内腔(111)的底部上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定位结构,包括: 一齿轮箱后壳(101),所述齿轮箱后壳(101)上设置有内腔(111)和位于内腔(111)的内壁上的安装部(112); 一第一层内齿圈(102),所述第一层内齿圈(102)的外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112)相配合的凸出部(121); 一马达垫片(103),所述马达垫片(103)位于所述齿轮箱后壳(101)和所述第一层内齿圈(102)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垫片(103)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1)和第二定位部(132),所述凸出部(121)上设置有卡位部(122),所述第一定位部(131)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位部(122),所述内腔(111)的底部上设置有插接部(113),所述第二定位部(132)插置于对应的所述插接部(113),所述马达垫片(103)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3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32)将所述第一层内齿圈(102)固定于所述内腔(11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2)设置为沿所述内腔(111)的内壁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邱奕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百事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