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工业生产的
,涉及钢板材料及其生产技术。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板;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钢铁工业板带类产品制造新工艺之一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无取向电工钢板还没有很好的技术方案。相应地,由于设备配置和工艺不成熟等原因,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还没有生产性能优良的电工钢的工艺技术,无法提供大量市场急需的性能优良的电工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 题是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合金成分包括C、S1、Mn、P、S和Als,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述的合金成分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C ( 0.0060%, Si:1.10 1.30%,Mn:0.60 0.70%, P ( 0.10%, S^0.0080%, Als:0.20 0.50%。具体地说:所述的合金成分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C:0.0034% ;Si:1.19% ;Mn:0.6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板,合金成分包括C、Si、Mn、P、S和Als,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金成分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C≤0.0060%,Si:1.10~1.30%,Mn:0.60~0.70%,P≤0.10%,S≤0.0080%,Als:0.20~0.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板,合金成分包括C、S1、Mn、P、S和Als,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合金成分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C ( 0.0060%, Si:1.10 1.30%, Mn:.0.60 0.70%, P ( 0.10%, S 彡 0.0080%, Als:0.20 0.5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金成分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C:0.0034% ;Si:1.19% ;Mn:0.62% ;P:0.081% ;S:0.0022% ;Als:0.26%。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金成分的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C:0.0057% ;Si:1.36% ;Mn:0.69% ;P:0.068% ;S:0.0045% ;Als:0.39%。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方法采用CSP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方法。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过程中钢水过热度控制在无取向电工钢液相线+ 15 30°C ;所述的连铸过程采用正弦结晶器振动曲线,所述正弦结晶器振动曲线振动频率为260 300次/min,振幅为6 7mm,连铸拉速控制在3.0 4.5m/min ; 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液相线是根据平衡状态下的Fe-C-Si三元相图计算出的钢水的固-液相变点温度曲线。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产方法采用热轧七机架连轧机; 所述的连轧工艺制度为: a、温度制度为:隧道炉1150±20°C加热,开轧温度1070±30°C,终轧温度850 900°C,卷取温度650 7000C ; b、压下制度为:热轧七机架连轧机的前两机架相对压下率40 65%,第3 5机架相对压下率30 45%,第6机架相对压下率15 35%,第7机架相对压下率< 20% ; C、采用热轧七机架连轧机的机架间冷却;热轧七机架连轧机的第I和第2机架的轧机之间、第2和第3机架的轧机之间的二次除鳞;后段冷却为层流冷却。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取向电工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架间冷却为:机架间装有高压喷嘴,进行喷水冷却; 所述的层流冷却为:使低水头的水从水箱或集水管中通过弯曲管的作用形成无旋动和无脉动的流股,液体质点无任何混杂现象; 采用层状水流对热轧钢板或带钢进行的轧后在线控制冷却工艺,将数个层流集管安装在精轧机输出辊道的上方,组成一条冷却带,钢板热轧后通过冷却带进行加速冷却。8.按照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峰,占云高,王立涛,董梅,朱涛,裴陈新,孙致平,施立发,
申请(专利权)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