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半导体器件
,尤其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背面集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554510.5,在LED外延生长的过程中,对GaN材料进行沉积。接着,当LED外延生长完成后,进行透明电极层的沉积。然后,将沉积后的透明电极层制作成网格状层。通过网格状的高介电常数透明电极层的存在,令其作为电流扩展层和应力缓冲层。申请专利号:200480038612.4,提供一种具有异质结的半导体器件。该器件包括衬底和至少一个纳米结构。衬底和纳米结构由不同的材料构成。衬底可以由例如IV族半导体材料构成,而纳米结构可以由II1-V族半导体材料构成。纳米结构由衬底支撑并与其有外延关系。纳米结构可以是诸如栅极-环绕-晶体管器件的电子器件的功能部件。在栅极-环绕-晶体管的实施例中,纳米线由衬底支撑,衬底是漏极,纳米线是电流沟道,并且顶部金属接触是源极。薄栅极电介质将纳米线与栅电极分开。异质材料由于晶格不匹配,生长容易产生缺陷,技术控制不好会对器件的性能影响较大。新材料带来的后续欧姆接触问题相对于现有的Si工艺不成熟,可能会导致背金工艺比原工艺复杂或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背面集电极结构,其特征是:在N导电类型硅衬底(1)的背面设有P导电类型氮化镓层(2),在P导电类型氮化镓层(2)的背面设有集电极(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背面集电极结构,其特征是:在N导电类型硅衬底(I)的背面设有P导电类型氮化镓层(2 ),在P导电类型氮化镓层(2 )的背面设有集电极(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背面集电极结构,其特征是:在N导电类型硅衬底(I)与氮化镓层(2)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层(4),所述第一缓冲层(4)为N导电类型硅缓冲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背面集电极结构,其特征是:在第一缓冲层(4)与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朱阳军,邱颖斌,徐承福,吴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