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装置,特别涉及由ESD保护特性优越的ESD保护元件构成的半导体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开始,提出了加入半导体装置的保护电路作为ESD对策的各种半导体装置。例如,典型地,如图5所示,在输入输出端子50与电源线51之间连接PN结二极管52,在输入输出端子50与接地线53之间连接PN结二极管54,在电源线51与接地线53之间连接PN结二极管55,从而进行了内部电路56的保护。另外,ESD是Electro-Static Discharge的简称,意味着静电放电。但是,由于高速化的要求等,随着构成元件的细微化的进展,半导体装置的静电破坏耐受性变弱,采用更适合的ESD保护元件变得必不可少。在内置有作为高耐压元件的MOS型晶体管和作为低耐压元件的NPN双极型晶体管的BiCMOS型集成电路中,将低耐压NPN晶体管作为ESD保护元件的内容和其问题点以及解决方法在以下的专利文献I中公开。此外,在电源线和接地线之间代替PN结晶体管而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并将该NPN双极型晶体管作为ESD保护元件来使用的内容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其中,采用电阻连接了 NPN双极型晶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2导电型的外延层,在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上堆积;第2导电型的第1嵌入层,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和所述外延层之间形成;第1导电型的第2嵌入层,与所述第1嵌入层的周边区域连接且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向所述外延层内延伸;第1导电型的第3嵌入层,与所述第1嵌入层的中心区域连接,并且跨越所述第1嵌入层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向所述外延层内延伸;第1导电型的第1引出层以及第2引出层,从所述外延层的表面向所述外延层内延伸并且分别与所述第2嵌入层以及所述第3嵌入层成为一体;第1导电型的第1扩散层,从由所述第2嵌入层、所述第1引出层和所述第1嵌入层包围的所述外延层的表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7 JP 2011-210199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2导电型的外延层,在第I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上堆积; 第2导电型的第I嵌入层,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和所述外延层之间形成; 第I导电型的第2嵌入层,与所述第I嵌入层的周边区域连接且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向所述外延层内延伸; 第I导电型的第3嵌入层,与所述第I嵌入层的中心区域连接,并且跨越所述第I嵌入层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向所述外延层内延伸; 第I导电型的第I引出层以及第2引出层,从所述外延层的表面向所述外延层内延伸并且分别与所述第2嵌入层以及所述第3嵌入层成为一体; 第I导电型的第I扩散层,从由所述第2嵌入层、所述第I引出层和所述第I嵌入层包围的所述外延层的表面向其内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2引出层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2扩散层,与所述第I扩散层连接并且围绕该第I扩散层而形成;以及与所述第I扩散层以及所述第2扩散层连接的阴极电极和与所述第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竹诚治,武田安弘,宫本优太,
申请(专利权)人: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