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保护集成电路防止静电放电破坏的结构。
技术介绍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以下简称ESD)可能会在处理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时,对半导体的集成电路元件造成损坏。特别是,集成电路容易受到静电放电的影响,而降低电路的效能,或毁坏集成电路。一般会提供保护电路整合入集成电路的芯片中,以避免静电放电造成的损坏。一般来说,此保护电路包括可在发生ESD时,导引相对较大的电流的开关。业界需要缩小静电保护电路的尺寸,但维持其效能,以增加积集度或增加集成电路的裕度。图1A显示一包括解决静电放电问题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的剖面图。图1B显示图1A的俯视图。请参照图1A和图1B,—静电放电保护元件100包括一基底102,具有多个隔离沟槽104。多个栅极106形成于基底102上,各栅极106的相对侧形成有源极区110和漏极区108。如图1B所示,一源极接触112和一漏极接触114交互接触源极区110和漏极区108。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需要较大的区域解决静电电流的问题,因而阻碍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的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底,包括多个沟槽,所述各沟槽中包括一凹槽栅极;一漏极区,设置于两相邻的凹槽栅极间;一静电放电保护掺杂区,设置于各漏极区下;及一源极区,包围所述多个凹槽栅极和该漏极区,且该源极区位于所述多个凹槽栅极和静电放电保护掺杂区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5 US 13/281,2931.一种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底,包括多个沟槽,所述各沟槽中包括一凹槽栅极; 一漏极区,设置于两相邻的凹槽栅极间; 一静电放电保护掺杂区,设置于各漏极区下 '及 一源极区,包围所述多个凹槽栅极和该漏极区,且该源极区位于所述多个凹槽栅极和静电放电保护掺杂区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源极区在俯视图中为U型,所述源极区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邻接最右边和最左边的凹槽栅极,该第二部分邻接所述多个凹槽栅极的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沟槽隔离结构,邻接该源极区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沟槽隔离结构,且所述多个第二沟槽隔离结构邻近各漏极区的相对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栅极介电层,位于凹槽栅极和该基底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栅极介电层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Ta2O5, HfO2, HSiOx, A1203、InO2, La203、ZrO2 或 Ta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源极区掺杂第一型态掺杂物,该漏极区掺杂第一型态掺杂物,静电放电保护掺杂区掺杂第二型态掺杂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型态是η型,该第二型态是P型。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型态是P型,该第二型态是η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当产生一静电电流,静电电流从该漏极区向下导引,穿过该静电放电保护掺杂区至该源极区,以释放静电放电。11.一种形成垂直静电放电保护元件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正欣,陈逸男,刘献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