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护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747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保护元件。该复合保护元件可用于保护电路及安装在电路中用于防止电路过流或过压的电路元件。热量从设置于可熔性元件两侧或位于可熔性元件正下方的薄膜式印刷电阻元件上产生。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改善了产品的热工性能,实现了产品的小型化的结构设计,并简化了制造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保护元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保护电路和设置在电路中的电路元件的复合保护元件,从而防止电路和电路元件发生过流和过压。通过利用安装于可熔性元件相对侧或设置在可熔性元件正下方的薄膜式印刷电阻元件产生热量,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改进了热工特性,获得了超小型的产品设计并简化了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非复原型保护元件在感应到受保护的设备上因过电流而过度发热或较高的周围温度而做出反应,为了保护设备安全,在规定的反应温度下动作而切断电路。例如,其中的一种保护元件,它通过用于检测设备上产生的异常的信号电流,使得电阻发热,通过电阻发热而使熔线元件动作。公开号为10-2001-0006916的韩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如下的保护元件:在该保护元件的基板上设置有低熔点金属电极和发热体,在这些低熔点金属电极和发热体上直接形成有低熔点金属体,在低熔点金属体上设置由固体型助熔剂构成的内侧密封部以防止其表面氧化,在其外侧设置了外侧密封部或盖体以防止在低熔点金属体熔断时熔融物流出到元件外。与此同时,注册号为10-1388354的韩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如下的复合保护元件。该复合保护元件包括:可溶性元件,与形成于电路上的第一、第二端子连接,在向上述主电路施加过电流时熔断;电阻元件,与连接到上述可熔性元件的电阻端子连接;开关元件,在施加超过基准电压的电压时,控制电流流向上述电阻端子;上述第一、第二端子及电阻端子在同一平面上相互分开并列设置,上述可熔性元件在施加超过基准电压的电压时被由上述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恪断。与印刷型电阻元件相比,上述专利文件中公开的电阻元件(芯片类的电阻元件)具有安装和制造费用高的缺点。此外,当电阻元件发热而导致可熔性元件熔断时,可熔性元件在其中央区域没有充分凝聚的状态下熔断,或者中央区域没有完全与前端区域(shearing reg1n)或后端区域分开。由于不能将电流截止,从而该保护元件不能实现保护电路及设在电路上的电路元件的作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复合保护元件,该复合保护元件具有当可熔性元件熔断时在中央区域形成高效凝聚的结构,以可靠地切断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保护元件。在该复合保护元件中,直接在基板S上印刷形成的薄膜形态(thin film)的电阻元件。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应用自动化工序来制造该电阻元件。与具有芯片类电阻元件的保护设备相比,减少了制造成本,同时实现了小型化的设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保护元件。在该复合保护元件中,设置在可熔性元件两侧并位于可熔性元件正下方的印刷型电阻元件产生热量。由此,改善了产品的热工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保护元件。在该复合保护元件中,至少两个印刷型电阻元件可将其产生的总热量在多个电阻元件中分配,从而可增加产品的使用年限。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可适用于大功率产品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保护元件。其中,可熔性元件的凝聚可由圆形或椭圆形的熔线端子引导。由此,提高了熔断和凝聚的效率。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可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保护元件实现。该复合保护元件包括:基板;设置在上述基板上表面的一对熔线端子,第一、第二电阻端子,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电阻端子的第一、第二连接终端;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第二连接终端上;可熔性元件,形成于绝缘层上,用于连接熔线端子;第一、第二印刷型电阻元件,分别连接第一、第二电阻端子;以及开关元件,在施加过电压时,开关元件控制电流流向第一、第二电阻元件;其中,第一、第二印刷型电阻元件设置于可熔性元件的两侧,并与可熔性元件间隔开。进一步,所述复合保护元件还包括:第三电阻端子,设置在基板下表面;以及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与第三电阻端子连接,并位于可熔性元件的正下方,由此,基板插入到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和可熔性元件之间。进一步,第一连接端子或第二连接端子具有用于与可熔性元件连接的共同连接部;共同连接部的一侧设置于可熔性元件的中央区域的正下方;以及在可熔性元件处产生的电流通过共同连接部以分流的方式流向第一、第二印刷型电阻元件,由第一、第二印刷型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共同连接部传递至可恪性元件。进一步,所述复合保护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终端,设置在第一、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第三连接终端具有可连接到可熔性元件的自由端和连接到第一电阻端子或第二电阻端子的固定端;第三连接终端的自由端设置于可熔性元件的中央区域的正下方;以及在可熔性元件处产生的电流通过第三连接终端以分流的方式流向第一、第二、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由第一、第二、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三连接终端传递至可熔性元件。进一步,熔线端子的接触面构造成半圆形或半椭圆形。进一步,可熔性元件包括板型合金部分和容纳于合金部分内部的通量部分。进一步,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膜形成于第一、第二、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上。进一步,电阻接收槽形成于基板的下表面,用于容纳第三电阻端子和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以实现第三电阻端子和第三印刷型的安装。进一步,容纳在电阻接收槽内的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上形成有保护膜,保护膜覆盖基板中的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的表面。进一步,在可熔性元件正下方形成有传热孔,从而将第三印刷型电阻元件产生的热量很容易地传递到可熔性元件。进一步,通过设置在可溶性元件正下方的通孔,每个第三电阻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第二连接端子连接。进一步,所述复合保护元件还包括:熔断引导部,设置在可熔性元件的中央区域的正下方,用于在电阻元件发热时使热量集中到可熔性元件;其中,所述熔断引导部构造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在熔融可熔性元件的过程中,允许熔融的可熔性元件向熔断引导部的中心方向凝聚。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或第二连接端子上设有共同连接部,共同连接部配置在熔断引导部的正下方;以及在熔断引导部和第一、第二连接端子之间形成有绝缘层,绝缘层中央形成有孔,所述孔用于将熔断引导部和共同连接部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或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共同连接部和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到共同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到对应的第一电阻端子或第二电阻端子;所述共同连接部构造成圆形或椭圆形,共同连接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以及在共同连接部和可熔性元件之间形成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形成有孔,所述孔用于将共同连接部和可熔性元件通过焊接连接。【附图说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将结合附图作以下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其中: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的使用状态的电路图;图2a和图2b分别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和俯视图;图3a和图3b分别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图4a和图4b分别是沿图2a的A-A线及B-B线的截面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的可熔性元件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主电路上施加过电流时可熔性元件熔断的状态的电路图;图6和图7分别是示出在主电路上施加过电压时可熔性元件熔断的状态的电路图及平面图;图8是形成于基板下表面的电阻接收槽的纵截面图;图9对应于图3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保护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中形成有第三连接终端;图1Oa和图1Ob对应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在上述基板上表面的一对熔线端子,第一、第二电阻端子,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电阻端子的第一、第二连接终端;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第二连接终端上;可熔性元件,形成于绝缘层上,用于连接熔线端子;第一、第二印刷型电阻元件,分别连接第一、第二电阻端子;以及开关元件,在施加过电压时,开关元件控制电流流向第一、第二电阻元件;其中,第一、第二印刷型电阻元件设置于可熔性元件的两侧,并与可熔性元件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斗园金铉昌金桄范尹生守权赫帝
申请(专利权)人:斯玛特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