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式保护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115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片式保护元件,包括绝缘基板、形成于绝缘基板两端的电极部分、形成于绝缘基板正面的熔体和形成于绝缘基板上的绝缘保护层,所述电极部分与熔体形成电连接,熔体周围设置有至少一条消波带,所述消波带上具有若干突刺,所述突刺尖端朝向熔体,所述消波带与熔体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于绝缘基板正面两端电极之间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熔体的形状,并设计了能够抵抗冲击的消波结构,有效提高了保护元件的分断性能和抗浪涌能力,制作工艺简单,适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保护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片式保护元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电子产品体积不断缩小,这就要求电路中的所有元件不仅必须拥有紧凑的结构,还要具有更优越的性能。作为保护电子产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保护元件的安全性能极其重要。在设计保护元件时,不但要考虑结构的紧凑性,保证它的过电流和短路保护性能,对它的分断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并且在长期的使用中,保护元件还必须能够耐受频繁开关机以及间接雷电等浪涌的冲击,保持性能的长期稳定和有效。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厚膜印刷和薄膜工艺制作片式保护元件,片式保护元件大大缩小了元件体积,适用于对元件小型化、集成化要求很高的电子产品领域中。然而,在缩小片式保护元件体积的同时,目前尚欠缺有效的方案同时提高其分断性能和抗浪涌能力。例如,宽度在6.5mm以下的片式熔断器无法承受220V以上电压,并且只能在dc (直流电)电路中使用。这就导致在市电(220V)或者更高电压的环境中,小型片式保护元件遭受瞬间大电流冲击时,熔体容易熔断成液态并快速冲破保护层喷射而出,会出现燃烧、爆炸等现象,污染其他部件;此外,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护元件经常耐受不住频繁的浪涌冲击而失效,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片式保护元件,改进了熔体的形状,并设计了能够抵抗冲击的消波结构,有效提高了保护元件的分断性能和抗浪涌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元件,包括绝缘基板、形成于绝缘基板两端的电极部分、形成于绝缘基板正面的熔体和形成于绝缘基板上的绝缘保护层,所述电极部分与熔体形成电连接,熔体周围设置有至少一条消波带,所述消波带上具有若干突刺,所述突刺尖端朝向熔体,所述消波带与熔体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于绝缘基板正面两端电极之间区域。作为优选,所述消波带设置在熔体上侧和/或下侧和/或左侧和/或右侧和/或四角和/或熔体自身空隙中。作为优选,所述熔体弯曲呈蛇形。作为优选,所述熔体弯折处为弧形。作为改进,所述熔体中间具有一段细熔体,所述细熔体的宽度小于熔体其余部分本体宽度。作为优选,所述消波带长度大于或等于熔体图案长度的一半,两消波带的中心与熔体的中心相对应。作为改进,所述绝缘基板采用陶瓷基板,陶瓷基板与熔体、正面电极、消波带之间均具有隔热固定层。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消波带长度大于或等于熔体图案长度。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熔体图案周围设置至少一条具有突刺的消波带并使其尖端部分朝向熔体,当保护元件在使用中遭受大电流、大电压冲击,熔体熔断造成热能喷溅冲击时,消波带的突刺能够破坏能量波形,并将冲击能量分散至四周从而达到消波(能量)的目的,特别是当消波带采用金属材料时,金属致密结构能够更快抵挡及吸附能量,效果更佳;消波带同时分散了热冲击,避免热冲击集中于一处造成最外面的保护层破裂,防止熔融状的金属液体极速外喷、燃烧,影响外观或烧毁其他部件,避免引起周围元器件污染,进而减少热冲击能量及速率对保护层的破坏,降低外喷溅、爆炸发生的可能性,消波带的设计可将小尺寸的保护元件的分断性能提高一倍以上。此外,由于熔体采用弯形线路转角设计,熔体的每一段宽度都是均匀的,转折处没有折角,这样能够使瞬间浪涌顺利通过,熔体弯折处不易出现破损或断裂,提升了抗浪涌能力。另一方面,当保护元件受到间接雷击浪涌带来的冲击时,即使熔体瞬间被熔断,由于上下两侧的消波带两端靠近于两侧电极,间接雷击浪涌作用熔体的同时,高压带电体周围的空气被电离,会产生导电特性,消波带承接此导电与两侧电极形成电连接,将一部分间接雷击浪涌的电流电压迅速导往负电极,分流了一部分作用在熔体上的能量,由此将整个保护元件抗雷击的能力提高一倍以上。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安全性好,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适于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另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护元件部分剖开示意图;图4为具有消波带和直线型熔体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熔体左右两侧设有消波带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熔体周围四角设有弧形消波带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消波带多段设置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消波带多段设置且突刺尺寸不一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消波带整条设置且突刺尺寸不一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几种消波带的结构示例;图11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护元件中绝缘基板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电极部分,11-正电极,12-侧电极,2-熔体,3-消波带,4_绝缘保护层,5_绝缘基板,6-熔体连接部分,a-熔体本体的宽度,C-消波带长度,d-熔体图案长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保护元件,包括绝缘基板5、电极部分1、熔体2和绝缘保护层4,电极部分I形成于绝缘基板两端,绝缘保护层4覆盖于绝缘基板正面两端电极之间区域,能够露出电极部分I。具体地说,电极部分I不仅覆盖在绝缘基板5两端面上还延伸至绝缘基板5的正面和背面(本技术以图1中所展示出的绝缘基板一面为正面,与之相对的一面为背面),我们将形成于绝缘基板5正面的电极部分称为正电极,将形成于绝缘基板5背面的电极部分称为背电极,而覆盖于绝缘基板5两端侧面上的电极部分则称为侦帷极,侧电极用于连结正面电极及背面电极。应当指出,背电极并非必需结构,当保护元件背面朝上安装时,绝缘基板背面无需形成背电极。绝缘基板正面形成有熔体2,熔体2两端与电极部分I形成电连接。熔体2周围设置有一条或多条消波带,消波带3上具有尖端朝向熔体的突刺31,突刺31尖端朝向熔体2,消波带3不与熔体2接触,当发生熔断和分断时,消波带上的突刺能够对熔体分断时产生的能量波和热冲击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具体地说,熔体2通过熔体连接部分6与电极部分I连接,绝缘保护层4需覆盖于熔体2、连接部分6、消波带3之上(即两电极之间的区域)。熔体2优选采用线路转角设计,其中部具有规则弯曲并盘旋呈蛇形图案,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本保护元件的抗浪涌能力,我们将熔体弯折转角处设计为如图2所示的弧形,能够使瞬间浪涌顺利通过,熔体弯折处不易出现破损或断裂。当然,熔体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内常见的其他惯常结构(例如图4所示的直线型熔体)。消波带3可以如图1、图2所示设置在熔体2上侧和/或下侧(优选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也可以如图5所示设置在熔体2左侧和/或右侧(优选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甚至可以设置在熔体2周围四角(在四角时,消波带3应优选为V形或弧形才易于使尖刺朝向熔体2,弧形设计方式如图6所示),上述这些位置可以任选其中一处或在几处同时设置消波带3。当消波带3设置在熔体2左侧和/或右侧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式保护元件,包括绝缘基板、形成于绝缘基板两端的电极部分、形成于绝缘基板正面的熔体和形成于绝缘基板上的绝缘保护层,所述电极部分与熔体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熔体周围设置有至少一条消波带,所述消波带上具有若干突刺,所述突刺尖端朝向熔体,所述消波带与熔体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绝缘保护层覆盖于绝缘基板正面两端电极之间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式荣杨漫雪张荣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