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1689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双滑块机构、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偏心轴、机座和支座;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行星齿轮和双滑块机构连接并套装在偏心轴上,双滑块机构限制行星齿轮自转,偏心轴实现行星齿轮绕内齿圈公转并与内齿圈啮合;偏心轴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机座和支座上,内齿圈与内齿圈输出套固连,内齿圈输出套通过轴承空套在偏心轴与支座之间;机座和支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采用内啮合承载能力高,传动的效率高,通过双滑块机构实现内齿圈动力输出,且能自锁,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机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技术介绍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例如应用在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上的卷扬机构上,减速机构正转或反转驱动卷扬筒收放钢丝绳提拉重物,卷扬筒的转速必须慢,并且当动力停止输入时,卷扬机构在负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自锁,用以保证设备状态的稳定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目前现有的大部分减速机构都不具备自锁的动能,现有技术通常是使用蜗杆蜗轮减速器应用在卷扬机构中,蜗杆蜗轮减速器的传动比大,同时可以利用蜗杆蜗轮啮合只能单向传递动力实现卷扬机的自锁,但是蜗杆蜗轮减速器体积大,并且蜗杆蜗轮的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减速传动比大、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并且能实现减速机构自锁。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双滑块机构、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偏心轴4、机座I和支座8 ;所述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行星齿轮13和双滑块机构连接并套装在偏心轴4上,双滑块机构限制行星齿轮13自转,偏心轴4实现行星齿轮13绕内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双滑块机构、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偏心轴(4)、机座(1)和支座(8);所述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行星齿轮(13)和双滑块机构连接并套装在偏心轴(4)上,双滑块机构限制行星齿轮(13)自转,偏心轴(4)实现行星齿轮(13)绕内齿圈(12)公转并与内齿圈(12)啮合;偏心轴(4)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机座(1)和支座(8)上,内齿圈(12)与内齿圈输出套(9)固连,内齿圈输出套(9)通过轴承空套在偏心轴(4)与输出支座(8)之间;机座(1)和支座(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双滑块机构、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偏心轴(4)、机座(I)和支座(8); 所述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行星齿轮(13)和双滑块机构连接并套装在偏心轴(4)上,双滑块机构限制行星齿轮(13)自转,偏心轴(4)实现行星齿轮(13)绕内齿圈(12)公转并与内齿圈(12)啮合;偏心轴(4)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机座(I)和支座(8)上,内齿圈(12)与内齿圈输出套(9)固连,内齿圈输出套(9)通过轴承空套在偏心轴(4)与输出支座(8)之间;机座(I)和支座(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滑块式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双滑块机构包括方形滑块(6)和框形滑块(3),所述框形滑块(3)沿一固定导轨(2)作直线滑动,其内部矩形框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昂岳毛笠泓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