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在具有支架的电动车辆中,无需担心路上突起物与支架接触且外观性良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等,利用支架锁定销(79)来保持支架(74),以使得支架(74)不下降。在车体(11)的底部(32)设置有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看不到的凹部(81),该凹部(81)形成为朝上方凹陷的形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支架(74)被收纳于凹部(81),从外部看不到。由于支架不从车体露出,因此车辆的外观性提高。并且,由于支架收纳于车体,因此无需担心路上突起物与支架接触。其结果是,无需增粗支架而使其坚固,从而实现支架的小径化、轻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支架的电动车辆的改进。
技术介绍
电动二轮车和一部分的电动三轮车具备在停车时支撑车体的支架。支架在行驶时被收纳。众所周知有电动三轮车的支架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1、图2)。)。如专利文献I的图2所示,在停车时,支架(35)(带括弧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从车体(15)朝下延伸,下端与路面相接,由此支撑车体(15)。在行驶时,如专利文献I的图1所示,支架(35)以与车体(15)的下表面平行的方式被收纳于车体(15)的下方。由于支架(35)位于比车体(15)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容易与路上的突起物接触。作为对策,需要增粗支架(35)而使其坚固。另外,在将该支架(35)应用于车宽狭窄的电动二轮车的情况下,从车辆侧面看得到支架(35),在外观性的点上存在改进的余地。因此,谋求无需担心与路上突起物接触且外观性优良的支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398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在具有支架的电动车辆中,无需担心支架与路上突起物接触且外观性良好。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是具有在停车时支撑车体的支架且将由车载电池供电的电动机作为驱动源而进行行驶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朝上方凹陷且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看不到的凹部,在该凹部进出自如地收纳所述支架,以保持收纳姿势的方式锁定所述支架的支架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解除所述支架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操作件设置于所述车体。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锁定解除操作件设置于车体的侧面。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车体的侧面设置有向车体中心凹陷的踏脚板收纳凹部,在该踏脚板收纳凹部进出自如地收纳有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踏脚板,在踏脚板收纳凹部且在被收纳状态的踏脚板遮蔽的部位设置有锁定解除操作件。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锁定解除操作件设置于车体的底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踏脚板收纳凹部设置有进一步向车体中心凹陷的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锁定解除操作件。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车体的底部设置凹部,能够在该凹部收纳支架。由于支架不从车体露出,因此车辆的外观性提高。并且,由于支架收纳于车体,因此无需担心路上突起物与支架接触。其结果是,无需增粗支架而使其坚固,能实现支架的小径化、轻型化。在支架收纳于车体的情况下,在结构上难以使支架向使用位置移动。本专利技术通过操作设置于车体的锁定解除操作件,能够使支架从收纳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锁定解除操作件设置于车体的侧面。因此是车体的侧面,所以能够非常容易地操作锁定解除操作件。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车体的侧面设置有向车体中心凹陷的踏脚板收纳凹部,在该踏脚板收纳凹部进出自如地收纳有踏脚板,在踏脚板收纳凹部且在被收纳状态的踏脚板遮蔽的部位设置有锁定解除操作件。由于锁定解除操作件配置于难以了解的位置,因此难以受到摆弄。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锁定解除操作件设置于车体的底部。由于锁定解除操作件配置于难以了解的位置,因此难以受到摆弄。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踏脚板收纳凹部设置有进一步向车体中心凹陷的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锁定解除操作件。在凹部收纳有锁定解除操作件,锁定解除操作件不从凹部突出。即使在使用踏脚板时,也不必担心锁定解除操作件被误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动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动车辆的车体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观察的电动车辆的立体图。图4是车载电池周围的模块结构图。图5是示出图4的变形例的图。图6是电动车辆的左侧视图。图7是车体的底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作用图。图9是图8的9-9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作用图。图11是示出图9的变形例的图。图12是示出图9的另一变形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电动车辆,18L、18R…踏脚板,20…电动机,50…车载电池,74...支架,81…收纳支架的凹部,83...支架锁定机构,88…车体的侧面,91...锁定解除操作件,95...踏脚板收纳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是以附图标记的方向观察的。前后、左右以驾驶员为基准。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结构由图6 图12进行说明。在此之前,将能够更适宜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结构的车体结构由图1 图5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10在箱形的车体11具备前轮12与后轮13,在车体11的前表面具备前照灯14、左前信号装置15L(L是表示左的添标。以下相同)以及右前信号装置15R(R是表不右的添标。以下相同),在车体11的上表面前部具备把立管16L、16R,在车体11的上表面后部具备座17,在车体11的侧面具备起倒形踏脚板18L、18R,电动车辆10是被内置于后轮13的电动机20驱动的电动二轮车。为了便于说明,左踏脚板18L被描绘为直立状态(非使用状态、收纳状态),右踏脚板18R被描绘为倒下的状态(使用状态)。驾驶员坐在座17,脚放置在踏脚板18L、18R,握住左把立管16L上部的把手19L,并且握住右把立管16R上部的把手19R,通过转动右把手19R,能够开始行驶。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利用左右刹车杆21L、2IR进行制动,并利用左右后视镜22L、22R对后方进行视觉确认。在把手19L、19R的车宽外侧设置车宽灯23L、23R,由此能够在外部识别车宽。图2是车体1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车体11的主要元件包括配置于车宽方向中央的中央框架25 ;沿着该中央框架25的左侧面的左侧框架26 ;以及沿着中央框架25的右侧面的右侧框架27。中央框架25包括构成电池收纳部28的前壁部31、底部32、以及后壁部33 ;以及在该后壁部33的车辆后方连续设置的匣34。能够在该匣34的后部经铰链35而将座17安装成可开闭的状态。座17在底面(下表面)具有能够抽出插入地收纳平板型终端36的凹陷部37。在凹陷部37的一端具备端子部38,能够将平板型终端36与车体侧电连接。该平板型终端36能够在行驶时兼用作车载计算机(详情在后面进行说明)。在非行驶时,如图所示,打开座17并使其立起,由此如电视显像机那样,能够看电影或玩游戏。或者能够用作个人计算机(私人计算机)或网络信息获取工具。在电池收纳部28中,在底部32设置多个脚收纳凹部39,上述脚收纳凹部39由连通槽41连结。在被上述脚收纳凹部39包围的区域配置车体侧供电端子42。在后壁部33设置有纵向长的凹状引导部43。虽然在前壁部31也设置有凹状引导部,但在图示的情况下看不到。此外,在后壁部33安装有卡止机构44。该卡止机构44的操作件45延伸至匣34。该操作件45优选靠近匣34的右端或者左端而配置。根据该配置,当将小物件放入匣34或从匣34取出时,不必担心操作件45造成妨碍。车载电池50是比较简单的六面体,在上表面50a具有拉手51,在前表面50b以及后表面50c具有纵向长的凸部52,在左侧面50d具有充电部53,在右侧面50e具有放电部54、55,在下表面50f具有电池侧供电端子56。通过将凸部52与凹状引导部43嵌合而下降,能够顺利地使车载电池50收纳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10)具有在停车时支撑车体(11)的支架(74),并将由车载电池(50)供电的电动机(20)作为驱动源而进行行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11)的底部(32)设置有朝上方凹陷且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看不到的凹部(81),在该凹部(81)中进出自如地收纳所述支架(74),以保持收纳姿势的方式锁定所述支架(74)的支架锁定机构(83)设置于所述车体(11),解除所述支架锁定机构(83)的锁定解除操作件(91)设置于所述车体(11)。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6 JP 2011-2349281.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10)具有在停车时支撑车体(11)的支架(74),并将由车载电池(50)供电的电动机(20)作为驱动源而进行行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体(11)的底部(32)设置有朝上方凹陷且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看不到的凹部(81),在该凹部(81)中进出自如地收纳所述支架(74),以保持收纳姿势的方式锁定所述支架(74)的支架锁定机构(83)设置于所述车体(11),解除所述支架锁定机构(83)的锁定解除操作件(91)设置于所述车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解除操作件(91)设置于所述车体(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