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812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1:24
一种摩托车,包含一车架、一动力单元,及一主脚架。该动力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车架上的曲轴箱;该主脚架包括二沿车宽方向间隔的受力柱,及一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受力柱相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受力柱能在一收纳位置与一驻车位置间移动。利用所述受力柱在该收纳位置时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相重叠的设计,可以在不缩减所述受力柱与地面之距离的情况下,有效缩减该动力单元与地面间的距离,以同时降低重心且避免与地面产生摩擦,进而提升操控性与稳定性,同时兼具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关于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摩托车I包括一车架11、一设置于该车架11上的引擎12、一与该引擎12相连接的曲轴箱13,及一枢设于该车架11上的主脚架14。参阅图1、2,该主脚架14可相对车架11在一如图1所示的驻车位置与一如图2所示的收纳位置间移动,当在该收纳位置时,该主脚架14是位于该曲轴箱13下方以便于骑乘;当在该驻车位置时,该主脚架14是撑立于地面上以便于驻车。现有摩托车I除了考虑驻车的方便性外,最主仍是以提升操控性为主要考量,为了有效提升摩托车I的操控性,相关业者无不尽力缩减引擎12与曲轴箱13相对于地面间的距离,以降低现有摩托车I的重心,进而提升现有摩托车I的操控性与稳定性。随着该引擎12与该曲轴箱13相对于地面间的距离愈小,连带使得主脚架14与地面间的距离也愈小,造成即使在收纳位置,该主脚架14仍可能于摩托车I行驶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如此不但影响使用寿命,更会影响行车安全。但是,如果增加该主脚架14与地面间的距离,以避免与地面产生摩擦,势必造成该引擎12与该曲轴箱13于地面间的距离愈增大,进而造成重心提高,导致摩托车I的操控性与稳定性降低。如何降低重心以提升操控性与稳定性,又能避免该主脚架14与地面产生摩擦,以兼顾使用寿命与安全性,成为相关业者积极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降低重心同时还能避免与地面产生摩擦的摩托车。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包含一车架、一设置于该车架上的动力单元,及一能相对该车架枢转的主脚架。该动力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车架上的曲轴箱;该主脚架包括二沿车宽方向间隔的受力柱,及一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受力柱相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受力柱能在一收纳位置与一驻车位置间移动,当在该收纳位置时所述受力柱沿该车宽方向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相重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受力柱在该收纳位置时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相重叠的设计,可以在不缩减所述受力柱与地面之距离的情况下,有效缩减该动力单元与地面间的距离,以同时降低重心且避免与地面产生摩擦,进而提升操控性与稳定性,同时兼具使用寿命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局部侧视图,说明一现有摩托车的主脚架在一驻车位置;图2是一局部侧视图,说明该现有摩托车的主脚架在一收纳位置;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局部仰视图,辅助说明图3 ;图5是另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主脚架在一收纳位置;及图6是另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主脚架在一驻车位置。2.....摩托车21 · · · ·车架211 · · · ·首管22 · · · ·动力单元221 · · · ·曲轴箱222 · · · ·箱体223 · · · ·曲轴箱盖224 · · · ·容置部225 · · · ·闪避部226 · · · ·曲轴23 · · · ·主脚架·231 · · · ·受力柱232 · · · ·枢设端233 · · · ·撑抵端234 ·· · 连接臂235 · · · ·踩踏件A.....车长方向B.....车宽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摩托车2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车架21、一设置于该车架21上的动力单元22,及一能相对该车架21枢转的主脚架23。参阅图4、5,并回顾图3,该车架21定义有一车长方向A与一车宽方向B ;该动力单元22包括一设置于该车架21上的曲轴箱221,及一容置于该曲轴箱221中的曲轴226,该曲轴箱221具有二相结合的箱体222、二分别设置于每一箱体222上的曲轴箱盖223、二沿该车长方向A分别形成于该曲轴箱盖223与其中一箱体222上的容置部224,及一车宽方向B而形成于所述箱体222之底缘的闪避部225。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224是分别形成于图5中左侧未被该曲轴箱盖223罩覆的箱体222,及图5中右侧该曲轴箱盖223的侧缘上,在实际应用上,所述容置部224也可以是分别形成于每一箱体222,或是分别形成于每一曲轴箱盖223上,依然可以达成相同的功效,不以本实施例揭露所限。该主脚架23包括二对应所述容置部224而沿该车宽方向B间隔枢设于该车架21上的受力柱231、一配合该闪避部225而沿该车宽方向B连接所述受力柱231的连接臂234,及一连设于其中一受力柱231上的踩踏件235。其中,该车架21具有一首管211,而每一受力柱231具有一枢设于该车架21上的枢设端232,及一相反于该枢设端232的撑抵端233,所述连接臂234的枢设端232是位于该首管211与该曲轴226之间。参阅图5、6,所述受力柱231能以枢设端232相对该车架21在一如图5所示的收纳位置与一如图6所示的驻车位置间移动,当在该收纳位置时所述受力柱231是位于相对应的容置部224中,而该连接臂234是位于该闪避部225中,且所述受力柱231沿该车宽方向B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221相重叠;而在该驻车位置时所述受力柱231的撑抵端233是撑抵于地面上。由于所述受力柱231在该收纳位置时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221相重叠,因此,可以增加所述受力柱231在该收纳位置时与地面间的距离,避免于骑乘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同时,也可以在不缩减所述受力柱231与地面之距离的情况下,有效缩减该曲轴箱221与地面间的距离以降低重心,进而提升操控性与稳定性。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柱231是以每一枢设端232相对该车架21在该收纳位置与该驻车位置间移动,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所述受力柱231也可以利用该连接臂234而设置于该车架21上,依然可以达成相同的功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摩托车2利用所述受力柱231在该收纳位置时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221相重叠的设计,可以在不缩减所述受力柱231与地面之距离的情况下,有效缩减该动力单元22与地面间的距离,以同时降低重心且避免与地面产生摩擦,进而提升操控性与稳定性,同时兼具使用寿命与安全性,故确实能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之范围,SP大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技术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之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架;一动力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车架上的曲轴箱;及一主脚架,包括二沿车宽方向间隔的受力柱,及一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受力柱相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受力柱能在一收纳位置与一驻车位置间移动,当在该收纳位置时所述受力柱沿该车宽方向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相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车架; 一动力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车架上的曲轴箱;及 一主脚架,包括二沿车宽方向间隔的受力柱,及一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受力柱相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受力柱能在一收纳位置与一驻车位置间移动,当在该收纳位置时所述受力柱沿该车宽方向的投影会与该曲轴箱相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该车架具有一首管,而该动力单元还包括一容置于该曲轴箱中的曲轴,每一受力柱具有一枢设于该车架上的枢设端,及一相反于该枢设端的撑抵端,所述连接臂的枢设端是位于该首管与该曲轴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该曲轴箱具有二个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待郑温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