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包括车体、悬挂机构和两组电动轮,所述的车体的侧面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的电动轮通过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活动端连接安装在所述的车体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小巧轻便、绿色环保、纯电动城市交通工具;2)实现零半径转向,壁障或靠边停放更加方便快捷;3)质量相比汽车小很多,因此能耗更低;4)体积相比汽车小很多,因此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对降低公路交通拥堵及停车困难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
技术介绍
面临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内燃机做动力的交通工具电动化是一 条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因此电动自行车、电动公交巴士、电动轿车应运而生。对于城 市上班族而言,目前所能选择的个人电动交通工具只有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汽车两种选择。问题是一、电动自行车不能遮风挡雨、容易侧翻、且速度较低;二、电动汽车的充 电时间长、运行时间短、使用不方便。三、不论内燃机汽车或电动汽车,其设计载客一般为5 人,而实际运行中的轿车载客量不足5人的占85%以上,其中载客量为I人的5座车的比例 高达50%,使得汽车或电动车的能耗有效利用率很低,燃油或电力绝大部分都消耗在搬运庞 大的汽车壳体。因5座汽车或电动车体积相对较大,因此停车占地面积大、也使道路交通密 度降低,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的原因之一。针对城市个人出行,尤其是工薪族上下班的交通问题,研制一种轻小型单座纯电 动车,用以替代电动自行车或作为工薪族的代步工具,不仅能解决电动自行车不舒适、不安 全的技术缺陷,而且相较电动汽车而言,更加节能环保、更加机动灵活,也能起到缓解交通 拥堵和停车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的电动自行车不舒适、不安全,而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长、运行时 间短、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轻便舒适、占地面积小的两轮横排 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悬挂机构和 两组电动轮,所述的车体的侧面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的电动轮通过与所 述的悬挂机构的活动端连接安装在所述的车体的两侧;所述的车体包括车身、带有方向盘的电子控制器、蓄电池组、车灯、驾驶座、车门、 后视镜、刹车装置,所述的电子控制器、所述的驾驶座、刹车装置以及所述的蓄电池组均安 装在所述的车身的底盘上;所述的蓄电池组包括若干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控制 器,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车灯以及上述的电动轮均受控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所述 的车门铰接在所述的车身上;所述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盘与所述的电动轮连接;所述的电动轮包括外转子式轮毂电机、轮辐板、轮圈、轮胎,所述的轮毂电机的定 子轴通过上述的悬挂机构连接在车体,且所述的轮毂电机的外转子轮缘上连接轮辐板,外 转子内侧连接刹车盘;所述的轮辐板的外周连接轮圈及轮胎。所述的车体的底盘上安装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电连接的辅助轮驱动装置,且所述 的辅助轮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脚踏板、另一端安装辅助轮,并使得所述的辅助轮悬伸于所 述的车身的前后两端;所述的脚踏板与上述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片连接。所述的活动端与所述的固定端之间为弹性活动连接,且所述的活动端只能沿所述 的固定端上下方向作弹性运动,形成车体与电动轮之间的弹性悬挂方式。所述的车体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且所述的电动轮的运动平面与所述的车体的 侧面平行。所述的车体的重心始终低于所述的电动轮的轴线。所述的车身上安装两扇车门,且所述的车门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车身的分别铰接 在所述的车身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方向盘上安装与电子控制器电连接的车辆状态显示仪表和车辆操作盘。所述的轮辐板为透明的圆盘结构。车子在停放状态或是加速以及制动状态时,辅助轮驱动装置控制辅助轮放下,支 撑在车体的两端,使得整个车体变为四轮支撑结构;当电动车正常行驶时,电子控制器向辅 助轮驱动装置发出指令,将辅助轮收起,使得整个电动车变成两轮结构;使用者根据方向盘 上的车辆状态显示仪表查看电动车的行驶数据,并通过控制车辆操作盘实现对电动车的操 控;当需要转弯时,可以通过车辆操作盘操作,使得电子控制器发出指令,使得两个电动轮 的转速发生相应改变,实现电动车的差速转弯,并在转弯的同时放下辅助轮,使得电动车不 会因为惯性晃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小巧轻便、绿色环保、纯电动城市交通工具;2) 实现零半径转向,壁障或靠边停放更加方便快捷;3)质量相比汽车小很多,因此能耗更低; 4)体积相比汽车小很多,因此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对降低公路交通拥堵及停车困难有积极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停放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示图(运行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打开状态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包括车体1、悬挂机构2和两组电动 轮3,所述的车体I的侧面与所述的悬挂机构2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的电动轮3通过与所述 的悬挂机构2的活动端连接安装在所述的车体I的两侧;所述的车体I包括车身11、带有方向盘的电子控制器12、蓄电池组13、车灯14、驾 驶座15、车门16、后视镜17、刹车装置,所述的电子控制器12、所述的驾驶座15、刹车装置 以及所述的蓄电池组13均安装在所述的车身11的底盘上;所述的蓄电池组包括若干蓄电 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车灯14以及上述的电动 轮3均受控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12 ;所述的车门16铰接在所述的车身11上;所述的刹车 装置的刹车盘与所述的电动轮3连接;所述的电动轮3包括外转子式轮毂电机31、轮辐板32、轮圈33、轮胎34,所述的轮 毂电机31的定子轴通过上述的悬挂机构2连接在车体I上,且所述的轮毂电机31的外转 子轮缘上连接轮辐板32,外转子内侧连接刹车盘;所述的轮辐板32的外周连接轮圈33及 轮胎34。所述的车体I的底盘上安装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电连接的辅助轮驱动装置18,且 所述的辅助轮驱动装置18的一端连接脚踏板、另一端安装辅助轮181,并使得所述的辅助 轮181悬伸于所述的车身11的前后两端;所述的脚踏板与上述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片连接。所述的活动端与所述的固定端之间为弹性活动连接,且所述的活动端只能沿所述 的固定端上下方向作弹性运动,形成车体I与电动轮3之间的弹性悬挂方式。所述的车体I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且所述的电动轮3的运动平面与所述的车 体I的侧面平行。所述的车体I的重心始终低于所述的电动轮3的轴线。所述的车身11上安装两扇车门16,且所述的车门16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车身11 的分别铰接在所述的车身11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方向盘上安装与电子控制器12电连接的车辆状态显示仪表和车辆操作盘。所述的轮辐板32为透明的圆盘结构。车子在停放状态或是加速以及制动状态时,辅助轮驱动装置18控制辅助轮181放 下,支撑在车体I的两端,使得整个车体I变为四轮支撑结构;当电动车正常行驶时,电子 控制器12向辅助轮驱动装置18发出指令,将辅助轮181收起,使得整个电动车变成两轮结 构;使用者根据方向盘上的车辆状态显示仪表查看电动车的行驶数据,并通过控制车辆操 作盘实现对电动车的操控;当需要转弯时,可以通过车辆操作盘操作,使得电子控制器12 发出指令,使得两个电动轮3的转速发生相应改变,实现电动车的差速转弯,并在转弯的同 时放下辅助轮181,使得电动车不会因为惯性晃动。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的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悬挂机构和两组电动轮,所述的车体的侧面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的电动轮通过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活动端连接安装在所述的车体的两侧;所述的车体包括车身、带有方向盘的电子控制器、蓄电池组、车灯、驾驶座、车门、后视镜、刹车装置,所述的电子控制器、所述的驾驶座、刹车装置以及所述的蓄电池组均安装在所述的车身的底盘上;所述的蓄电池组包括若干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车灯以及上述的电动轮均受控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所述的车门铰接在所述的车身上;所述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盘与所述的电动轮连接;所述的电动轮包括外转子式轮毂电机、轮辐板、轮圈、轮胎,所述的轮毂电机的定子轴通过上述的悬挂机构连接在车体,且所述的轮毂电机的外转子轮缘上连接轮辐板,外转子内侧连接刹车盘;所述的轮辐板的外周连接轮圈及轮胎。
【技术特征摘要】
1.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悬挂机构和两组电动轮,所述的车体的侧面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的电动轮通过与所述的悬挂机构的活动端连接安装在所述的车体的两侧; 所述的车体包括车身、带有方向盘的电子控制器、蓄电池组、车灯、驾驶座、车门、后视镜、刹车装置,所述的电子控制器、所述的驾驶座、刹车装置以及所述的蓄电池组均安装在所述的车身的底盘上;所述的蓄电池组包括若干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器、所述的车灯以及上述的电动轮均受控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所述的车门铰接在所述的车身上;所述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盘与所述的电动轮连接; 所述的电动轮包括外转子式轮毂电机、轮辐板、轮圈、轮胎,所述的轮毂电机的定子轴通过上述的悬挂机构连接在车体,且所述的轮毂电机的外转子轮缘上连接轮辐板,外转子内侧连接刹车盘;所述的轮辐板的外周连接轮圈及轮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横排差速驱动单座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的底盘上安装与所述的电子控制器电连接的辅助轮驱动装置,且所述的辅助轮驱动装置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治,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