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788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包括与A柱连接的上边梁、位于车身底板的前纵梁和用于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前纵梁的连接件,所述上边梁包括弧形内板和与所述弧形内板垂直布置的弧形纵梁。由于将上边梁设置成弧形结构,在碰撞过程中上边梁容易弯折变形,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A柱的碰撞力,从而减小A柱载荷,有利于减小A柱截面积,增大使用者的视野范围,提升整车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轮罩上边梁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其中,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位于车头挡风玻璃与左、右前车门之间。近年来,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易实施、高质量、轻量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目前的A柱断面一般比较粗大用以保证碰撞过程中较小的变形量,从而确保乘客舱空间不会产生严重入侵、伤害乘员。但是粗大的A柱对于乘员视野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在驾驶员侧的视野限制,会增加交通事故的机率。因此,有必要改善前端传力路径,来减少A柱受力,从而减小A柱截面积,改善视野。如图1A-1B所示,为现有的车轮罩上边梁I',车轮罩上边梁I'采用直线性设计。车轮罩上边梁I'连接在车身底板的前纵梁2,的上方,且接头3,形式较弱,在碰撞过程中,接头3'随着前纵梁2'变形而压溃,壁障接触到上边梁Γ后,由于上边梁I'为直线形,力沿上边梁I'直接传递到A柱,从而使得A柱受到较大载荷,不利于A柱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上边梁的传力路径,减少A柱受力,从而减小A柱截面积的车轮罩上边梁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包括与A柱连接的上边梁、位于车身底板的前纵梁和用于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前纵梁的连接件,所述上边梁包括弧形内板和与所述弧形内板垂直布置的弧形纵梁。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前纵梁的侧面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上边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前纵梁的折弯点的前方。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组成中空的厢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上延伸出面向所述前纵梁的侧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前纵梁的侧面焊接。优选地,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弧形纵梁焊接。优选地,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之间,所述弧形内板与所述弧形纵梁之间均通过点焊连接。优选地,所述上边梁和所述连接件冲压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将上边梁设置成弧形结构,在碰撞过程中上边梁容易弯折变形,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少传递到A柱的碰撞力,从而减小A柱载荷,有利于减小A柱截面积,增大使用者的视野范围,提升整车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的车轮罩上边梁结构的示意图;图1B是现有的车轮罩上边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轮罩上边梁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轮罩上边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板的分解图。附图标记对照表I'——车轮罩上边梁2'——前纵梁3'——接头I——上边梁2——前纵梁 3——连接件11—弧形内板 12—弧形纵梁13——连接处21——折弯点 31——上加强板 32——下加强板33——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包括与A柱连接的上边梁1、位于车身底板的前纵梁2和用于连接上边梁I和前纵梁2的连接件3,上边梁I包括弧形内板11和与弧形内板11垂直布置的弧形纵梁12。当汽车受到碰撞后,前纵梁2将碰撞力传递给连接件3,连接件3再将碰撞力传递给上边梁I。由于连接件3在Z向高度低于上边梁I的最高点,当受到碰撞力后形成一个弯矩,结合上边梁I的弧形结构能够在碰撞过程中诱导上边梁I弯折,有效减少传递到A柱上的力,减少传递到A柱的碰撞力,从而减小A柱载荷。因此,能够减小A柱截面积,增大使用者的视野范围,提升整车安全性能。而上边梁I的弧形长度和弧度受到布置和工艺的影响,具体尺寸和效用通过整车分析得到。较佳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3安装在前纵梁2的侧面上,连接件3与上边梁I的连接处13位于前纵梁2的折弯点21的前方。确保在碰撞过程中上边梁I下端连接点能够发生较大的横向位移。折弯点21是指在前碰过程中,预先设计的前纵梁2发生折弯变形的位置,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由于上边梁I与连接件3的连接处13 (即上边梁I的前端)位于前纵梁2的折弯点21之前,当碰撞发生,前纵梁2开始折弯,带动上边梁I的前端开始发生X向运动。上边梁I作为弧型结构,后端固定,前端受X向作用力,于是形成力矩,发生折弯。连接处13位于折弯点21前可以保证在碰撞早期就能随发生翻折的前纵梁2前端产生X向位移,从而对上边梁I的前端施加作用力,促使其折断。较佳地,如图3-4所示,连接件3包括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组成中空的厢形结构。厢形结构能够增大连接面积、保证连接强度,使得由前纵梁2弯折产生的位移充分反映到上边梁I上。较佳地,如图3-4所示,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上延伸出面向前纵梁2的侧面的连接板33,连接板33与前纵梁2的侧面焊接。多块连接板33增加了与前纵梁2的连接面积,增强了连接稳定性,有利于快速传递碰撞力。较佳地,上加强板31与弧形纵梁12焊接。较佳地,上加强板31与下加强板32之间,弧形内板11与弧形纵梁12之间均通过点焊连接。较佳地,上边梁I和连接件3冲压成型。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包括与A柱连接的上边梁、位于车身底板的前纵梁和用于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前纵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包括弧形内板和与所述弧形内板垂直布置的弧形纵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包括与A柱连接的上边梁、位于车身底板的前纵梁和用于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前纵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包括弧形内板和与所述弧形内板垂直布置的弧形纵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前纵梁的侧面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上边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前纵梁的折弯点的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罩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组成中空的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轶川陈利燕庄诚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