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843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1:16
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它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动力电池松散松动的铆接,存在电池内阻升高,以及电池循环寿命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个滑轨固装在底座上,每个滑轨的上端设有一个护套,曲轴的一端设有电机,曲轴的另一端依次可转动穿过两个护套,连接组件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上,上护套和下护套由上至下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并形成撞针通过腔室,撞针的一端与连接组件的下端连接,撞针的另一端穿过上撞针通过孔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弹簧套装在撞针的下部,档板套装在撞针上,撞针内尖头设置在撞针底端的中心,撞针外尖头设置在撞针底端的外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动力电池极耳的铆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 池极耳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动力电池环保、安全、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动力电池技 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诸如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储能等领 域。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求电池生产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来适应电池生产,达 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由于动力电池普遍采用叠片的生产方式,几十层甚 至上百层的极片和电池上盖的铆接效果,是影响电池的内阻和循环性能的重要因素。松散 松动的铆接,存在电池内阻升高,以及电池循环寿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动力电池松散松动的铆接,存在电池内阻升 高,以及电池循环寿命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包括底座、 两个滑轨、电机、两个护套、曲轴和连接组件,底座水平放置,两个滑轨并列固装在底座上, 每个滑轨的上端设有一个护套,曲轴的一端设有电机,曲轴的另一端依次可转动穿过两个 护套,连接组件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上,且连接组件的上端与曲轴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极 耳铆接装置还包括铆接组件,所述铆接组件包括撞针、上护套、弹簧、档板、撞针内尖头、撞 针外尖头和下护套,上护套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下护套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上护套的上端 中部设有上撞针通过孔,下护套的底端中部设有下撞针通过孔,上护套和下护套由上至下 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并形成撞针通过腔室,撞针的一端与连接组件的下端连接,撞针的另一 端穿过上撞针通过孔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弹簧套装在撞针的下部,档板套装在撞针上, 且档板位于弹簧的上端,撞针内尖头设置在撞针底端的中心,撞针外尖头设置在撞针底端 的外沿,且档板、撞针内尖头和撞针外尖头均与撞针制成一体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是先预压再铆接的方式,使铆接后的极耳更加紧密牢固,有效的改善 了极耳铆接的效果,减小了成品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电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铆接组件的剖面图,图2是铆接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状 态图,图4是空心铆钉的剖面图,图5是电池极耳与电池上盖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包括底座1、两个滑轨2、电机3、两个护套4、曲轴5和连接组件6,底座I水平放置,两个滑轨2并列固装在底座I上,每个滑轨2的上端设有一个护套4,曲轴5的一端设有电机3,曲轴5的另一端依次可转动穿过两个护套4,连接组件6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2上,且连接组件6的上端与曲轴5连接,所述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还包括铆接组件7,所述铆接组件7包括撞针7-1、上护套7-2、弹簧7-3、档板7_4、撞针内尖头7_5、撞针外尖头7-6和下护套7-7,上护套7-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下护套7-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上护套7-2的上端中部设有上撞针通过孔,下护套7-7的底端中部设有下撞针通过孔,上护套7-2和下护套7-7由上至下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并形成撞针通过腔室,撞针7-1的一端与连接组件6的下端连接,撞针7-1的另一端穿过上撞针通过孔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弹簧7-3套装在撞针7-1的下部,档板7-4套装在撞针7-1上,且档板7_4位于弹簧7-3的上端,撞针内尖头7-5设置在撞针7-1底端的中心,撞针外尖头7-6设置在撞针7-1底端的外沿,且档板7-4、撞针内尖头7-5和撞针外尖头7-6均与撞针7-1制成一体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档板7-4距撞针7-1底部的撞针外尖头7-6之间的距离为H,H满足L/2 < H < L,L表示上护套7_2和下护套7_7螺纹连接后,上护套7-2上端内下沿与下护套7-7下端内上沿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该距离便于实现对电池极耳的压实。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弹簧7-3的劲度系数为100N/m-500N/m。如此设置,便于有足够的压力对电池极耳进行压实。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弹簧7-3的自然长度为L+2mm-L+10mm。如此设置,便于完成对电池极耳的压实动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结合图1-图5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装置工作前,先将电池极耳群8叠放,每个电池极耳群上的极耳连接孔9内穿设一个空心铆钉10,电池极耳群的上端通过电池上盖连接片11连接,本装置工作时,将电池极耳群8放置在底座I上,且电池极耳群8上的极耳连接孔9的位置与撞针内尖头7-5的位置相对应,下护套7-7的底面先接触电池极耳群8,此时压缩弹簧7-3,弹簧7-3的弹力通过下护套下护套7-7的底面作用在电池极耳群8上,弹簧7-3的弹力将电池极耳群8压实,在保持电池极耳群8压实的状态下,撞针的撞针内尖头7-5先扩开空心铆钉10,然后撞针底部的撞针外尖头7-6压实扩开的空心铆钉10,从而完成铆接,铆接后的电池极耳群8紧密牢固,无松散虚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它包括底座(1)、两个滑轨(2)、电机(3)、两个护套(4)、曲轴(5)和连接组件(6),底座(1)水平放置,两个滑轨(2)并列固装在底座(1)上,每个滑轨(2)的上端设有一个护套(4),曲轴(5)的一端设有电机(3),曲轴(5)的另一端依次可转动穿过两个护套(4),连接组件(6)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2)上,且连接组件(6)的上端与曲轴(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还包括铆接组件(7),所述铆接组件(7)包括撞针(7?1)、上护套(7?2)、弹簧(7?3)、档板(7?4)、撞针内尖头(7?5)、撞针外尖头(7?6)和下护套(7?7),上护套(7?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下护套(7?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上护套(7?2)的上端中部设有上撞针通过孔,下护套(7?7)的底端中部设有下撞针通过孔,上护套(7?2)和下护套(7?7)由上至下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并形成撞针通过腔室,撞针(7?1)的一端与连接组件(6)的下端连接,撞针(7?1)的另一端穿过上撞针通过孔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弹簧(7?3)套装在撞针(7?1)的下部,档板(7?4)套装在撞针(7?1)上,且档板(7?4)位于弹簧(7?3)的上端,撞针内尖头(7?5)设置在撞针(7?1)底端的中心,撞针外尖头(7?6)设置在撞针(7?1)底端的外沿,且档板(7?4)、撞针内尖头(7?5)和撞针外尖头(7?6)均与撞针(7?1)制成一体并位于撞针通过腔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预压功能的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它包括底座(I)、两个滑轨(2)、电机(3)、两个护套(4)、曲轴(5)和连接组件(6),底座⑴水平放置,两个滑轨(2)并列固装在底座⑴上,每个滑轨(2)的上端设有一个护套(4),曲轴(5)的一端设有电机(3),曲轴 (5)的另一端依次可转动穿过两个护套(4),连接组件(6)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2)上, 且连接组件(6)的上端与曲轴(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极耳铆接装置还包括铆接组件(7),所述铆接组件(7)包括撞针(7-1)、上护套(7-2)、弹簧(7-3)、档板(7-4)、撞针内尖头(7-5)、撞针外尖头(7-6)和下护套(7-7),上护套(7-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下护套 (7-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上护套(7-2)的上端中部设有上撞针通过孔,下护套(7-7)的底端中部设有下撞针通过孔,上护套(7-2)和下护套(7-7)由上至下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并形成撞针通过腔室,撞针(7-1)的一端与连接组件(6)的下端连接,撞针(7-1)的另一端穿过上撞针通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殿权张志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