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吸附剂或干燥剂压紧装置的专用气体处理塔。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消除筒体与封头间的空腔,以及填充物在孔角的移动。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专用气体处理塔具有筒体和位于所述筒体底部的进气口、丝网,位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连接于筒体顶端的顶盖,筒体上部内腔中同轴放置中空套管,套管下端与筒体间连接水平密封板,水平密封板将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套管内侧与顶盖间连接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之间形成出气管路,水平密封板与下筒体侧壁上端部之间设有斜锥板。有益效果是:消除专用气体处理塔筒体上端的填充物无法填充的空间,有利于填充物的压实。通过改变出气管路的设置,还克服了以往出气管不易装配、定位不可靠、并影响压紧装置位移的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固体吸附剂或干燥剂将氧气、氮气等专用气体分离纯化或干燥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具有吸附剂或干燥剂压紧装置的处理塔。
技术介绍
空气流经处理筒内填充的分子筛时,与分子筛具有不同结合力的气体被分离;在分离过程中,筒体内压力不断变化使分子筛之间产生缝隙,造成分子筛的粉化和气流短路现象,进而降低处理塔的工作效率使产气量减少、气体纯度降低。当处理筒内的填充物为干燥剂时,目的是为了获得干燥气体,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为克服已有技术中液压式压紧填充装置、弹簧压紧填充式装置的压紧机构作用滞后于筒体压力变化,气缸式压紧填充装置、气囊式压紧填充装置的压紧机构需要增加外加气流来保证系统压力的缺陷,中国专利ZL03106975. 4公开了一种内平衡式压紧填充装置,在筒体与设有压紧弹簧的腔室之间设有压力平衡孔,使气体分离筒体内压力升高时,压紧装置无需额外施加大的压力来与之平衡便可压紧筒体内分子筛,避免分子筛之间产生缝隙,造成分子筛的粉化。该技术方案存在一个缺陷,由于筒体的套管内径小于筒体内径,筒体与封头间存在未填装分子筛的空腔,既造成了处理塔工作时气流的扰动,又需要施加较大的压力来平衡筒体内的气压。分子筛疏松易碎的物理性质也决定了不宜用机械手段将其送入空腔;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振荡装置,在向筒体内填装填充物(分子筛或干燥剂)的过程中不断摇晃筒体可使填充物压实,一定程度上可减小空腔的存在,但对于填装重量超过550KG、体积较大的处理塔来说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此外,现有气体处理塔的出气孔固定在塔身部分、悬置在塔中,定位不可靠,会影响压紧装置的可靠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消除筒体与封头间的空腔,以及填充物在孔角的移动。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贴附在筒体肩胛部位或封头部位的斜锥板的专用气体处理塔,进一步的目的是改变出气管路的设置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气体处理塔,具有筒体和位于所述筒体底部的进气口、丝网,位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连接于筒体顶端的顶盖,筒体上部内腔中同轴放置中空套管,套管下端与筒体间连接水平密封板,水平密封板将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套管内侧与顶盖间连接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之间形成出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水平密封板与下筒体侧壁上端部之间设有斜锥板。根据工艺需要,筒体丝网上填装分子筛或干燥剂等填充物,套管配合上部压紧装置共同将填充物压紧。混合气体由下部进气口进入,经过填充物的作用,所需专用气体进入压紧装置上方并经由出气管路被收集。压紧装置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筒体内压力的作用,可有效防止填充物被粉化,保持处理塔工作稳定。本技术所述的水平密封板与下筒体侧壁上端部之间设有斜锥板,使套筒的下端形成截锥体状,可消除筒体内填充物不易到达的死空间,有利于填充物的紧实。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上筒体内径小于下筒体内径,上筒体下端与下筒体上端连接一封头,所述斜锥板一端位于水平密封板与上筒体的连接处,另一端位于下筒体侧壁顶端。对于填充物重量大于550KG、体积较大的处理塔,由于顶盖制造工艺的限制,需要减小顶盖、上筒体相对于下筒体的内径,此时上筒体与下筒体间通过封头连接,可大大减小加工难度、节约用材。斜锥板一端位于水平密封板与上筒体的连接处,另一端位于下筒体侧壁顶端可保证填充物的填充效果更好。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斜锥板与水平面角度为25度 45度。经大量实验证实,倾斜角度在25度 45度区间,优选在20度 40度间可保证不留死空间,填充最紧实。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套管顶端与顶盖间具有空隙,所述套管与上筒体侧壁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出气孔位于上筒体侧壁,所述空隙、空腔与出气孔连通形成出气管路。经过纯化或干燥的气体出压紧装置后,经由套管顶端与顶盖间的空隙、套管与上筒体侧壁之间留有的空腔到达上筒体侧壁的出气孔。此出气管路克服了以往出气管道上端活动搭接在压紧装置上方、另一端连接筒壁出气孔,盖紧时不易装配的缺陷,且不影响压紧装置的移动。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压紧装置包括内置于套筒的活塞,顶盖与活塞之间的压紧弹簧,所述活塞上贯穿设有通孔。经过纯化或干燥的气体通过活塞上贯穿设置的通孔进入出气管路。此时压紧装置无需额外施加大的压力来与筒体内气体压力平衡,便可压紧筒体内填充物,有效防止填充物粉化。为实现更好的压紧效果,套管内部填充物所在填充层上方、压紧装置下方可平铺与套管内径相适应的棕垫和丝网。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活塞顶部设有延程离脱式开关,经导线与所述顶盖外设的报警器电连接。处理塔在工作时,筒体内的填充物会缓慢损耗,损耗后整体填充物体积减少,此时在压紧装置作用下,所述的压紧装置朝上套管底部方向移动;移动到一定距离以外,所述的延程离脱式开关触动报警器报警,提示应停止工作或向筒体内添加填充物。报警器可以使声光式报警器。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顶盖与筒体通过法兰连接。法兰连接的主要特点是拆卸方便、强度高、密封性能好,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丝网下部贴附有一层筛板。筛板可有效阻挡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筒体内,提高筒体工作的效率,密布的小孔有利于气体的均匀分布。筛板和丝网周边可用压圈固定。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丝网与筛板整体呈中心上凸的锥形。丝网与筛板中心上凸可有效提高材质对填充物的耐压力;由于锥形相对于平面扩大了面积,也提闻了耐热性。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的筒体底部中心设有气流分布器。气流分布器是为了利于气体向上均匀扩散,提高处理能力。本技术所述的专用气体如氧气、氮气,所述的丝网如钢丝网,所述的处理塔根据填充物的不同可对气体起分离吸附、干燥等处理工艺。所述筒体最下方可设置排污口,以便于清洗筒体后废液的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消除专用气体处理塔筒体上端的填充物无法填充的空间,有利于填充物的压实。通过改变出气管路的设置,还克服了以往出气管不易装配、定位不可靠、并影响压紧装置位移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或图2的A-A向俯视图;图4是气流分布器的结构示意正视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气流分布器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I筒体, IA上筒体,IB下筒体,IC封头,2中空套管,3水平密封板,4压紧装置,4A活塞, 4B压紧弹簧,4C延程离脱式开关,5顶盖, 6出气孔, 7斜锥板, 8进气口,9排污口,10丝网,11气流分布器,12棕垫, 13压圈,14筛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示出的是一种体积较小的、套管内置式的专用气体处理塔,上筒体IA和下筒体IB为一整体,具有相同的内径,筒体I内填载填充物。筒体I底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丝网10、筛板14、气流分布器11、混合气体进气口 8、排污口 9,丝网10和筛板14贴附在一起且用一压圈13固定。丝网10和筛板14整体呈中心上凸的锥形。上筒体IA内腔中同轴放置中空套管2,套管下端与筒体间连接有水平密封板3,水平密封板3与下筒体侧壁IB连接有斜锥板7 ;中空套管2中从上至下依次放置压紧装置4、棕垫12、丝网10 ;压紧装置4由内置于套筒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用气体处理塔,具有筒体(1)和位于所述筒体底部的进气口(8)、丝网(10),位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6),连接于筒体顶端的顶盖(5),筒体上部内腔中同轴放置中空套管(2),套管下端与筒体间连接水平密封板(3),水平密封板将筒体分为上筒体(1A)和下筒体(1B),所述套管内侧与顶盖(5)间连接压紧装置(4),压紧装置(4)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6)之间形成出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水平密封板(3)与下筒体侧壁(1B)上端部之间设有斜锥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气体处理塔,具有筒体(I)和位于所述筒体底部的进气口(8)、丝网(10), 位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6),连接于筒体顶端的顶盖(5),筒体上部内腔中同轴放置中空套管(2),套管下端与筒体间连接水平密封板(3),水平密封板将筒体分为上筒体(1A)和下筒体(1B),所述套管内侧与顶盖(5)间连接压紧装置(4),压紧装置(4)与筒体侧壁的出气孔(6)之间形成出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水平密封板(3)与下筒体侧壁(1B)上端部之间设有斜锥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IA)内径小于下筒体(IB)内径,上筒体下端与下筒体上端连接一封头(1C),所述斜锥板(7)—端位于水平密封板与上筒体的连接处,另一端位于下筒体侧壁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锥板(7)与水平面角度为25度 4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顶端与顶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