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半导体材料
技术介绍
β -FeSi2是继S1、GaAs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O. 83、. 87eV的直接带隙,理论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6 23%,高温稳定性好,与Si的晶格匹配性很好,抗潮湿,抗化学腐蚀、抗氧化性好;具有很高的热电转换系数。这些性能使β-FeSi2薄膜可以用于制造Si基大规模集成电路光敏组件、太阳能电池、图像传感器、发光二极管和温差发电器等器件。目前在二元β-FeSi2基础上,研究者们探索掺杂第三元素来拓展其使用性能,研究表明B可以替代β -FeSi2结构中部分的Fe元素,且B的添加有利于该体系非晶合金的形成。另外在晶体P-FeSi2的添加B时,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光致发光强度。但是,当前制备β -FeSi2存在的如下问题(I) β -FeSi2是一种线性化合物,在制备体材料或薄膜材料时都极易生成Fe和Si的其它中间化合物(如ε-FeSi和C1-FeSi2),出现多相混杂的状况。其晶体中还极易出现层错、孪晶等缺陷,因此很难得到高质量纯的β -FeSi2材料。(2) P-FeSi2在用于光电领域时,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带隙的Fe?B?Si三元半导体非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通式:Fe3B1Six,x为4.8~18;随着x从4.8增加到18,该非晶薄膜材料的带隙宽度从0.66eV减小到0.60eV,薄膜结构始终为非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带隙的Fe-B-Si三元半导体非晶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通式 Fe3B1Six, X为4. 8^18 ;随着x从4. 8增加到18,该非晶薄膜材料的带隙宽度从O. 66eV减小到O. 60eV,薄膜结构始终为非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带隙的Fe-B-Si系三元非晶薄膜,其特征在于采用下列步骤(一)制备合金溅射靶材,其步骤如下①备料按照Fe与B原子百分比3:1称取各组元量值,待用金属原料的纯度Fe为 99. 99%, B 为 99. 5% 以上;②Fe3B1合金锭的熔炼将金属的混合料放在熔炼炉的水冷铜坩埚内,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熔炼,首先抽真空至10_2Pa,然后充入氩气至气压为O.03±0. OlMPa,熔炼电流密度的控制范围为150± lOA/cm2,熔化后,再持续熔炼10秒钟,断电,让合金随铜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其翻转,重新置于水冷铜坩埚内,进行第二次熔炼; 前述过程反复熔炼至少3次,得到成分均匀的Fe3B1合金锭;③Fe3B1合金棒的制备将Fe3B1合金锭置于连有负压吸铸装备的水冷铜坩埚内,在氩气保护下用上述真空电弧熔炼法熔炼合金,首先抽真空至10_2Pa,然后充入氩气至气压为O.03±0. OlMPa,熔炼所用电流密度为150± lOA/cm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