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06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酶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一种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其采用的菌株红曲霉菌Monascus?sp.于2012年11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6807,该菌株在麦芽汁培养基上呈现烟灰色,底色呈现粉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丝有横隔,多核,分枝多且不规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分离筛选得到的菌落,酯化酶系和淀粉酶系发达,所制得曲种的酯化酶活力、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有明显提高,酯化力由传统方法中的35mg/g提高到60mg/g,液化力由20mg/g提高到40mg/g,糖化力由1500u/g提高到2000u/g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酶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
技术介绍
红曲起源于我国,红曲霉在我国主要用于红曲酿酒、发酵食品、色素生产等方面。红曲霉在代谢中可产生淀粉酶、酯化酶、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并且有不少红曲霉菌株可以产生较高活性的蛋白酶,可用于腌溃鱼、肉、豆腐等高蛋白食品,使食品色香味俱佳。而红曲霉代谢中产生的酸性蛋白酶不仅可以用于食品,还在饲料、纺织、皮革生产等其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红曲霉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生物活性较强的酯化酶,而大量用于酿酒和发酵食品及多孔淀粉的生产。在我国红曲霉的生产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红曲霉在籼稻米上生长,由古至今多用固体培养红曲霉生产酯化酶,目前也有研究院所进行红曲霉液态发酵产生酯化酶方面的研究,但皆产酶能力较低,离实际大生产还有很大距离。由于多种红曲霉菌种皆具有产生高酶活酯化酶的能力,因此,在浓香型大曲酒的酿造过程中,红曲酯化酶的应用比较普遍。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基本所有的红曲霉菌种都是单酶发酵,有少部分菌种为双酶发酵,但一般仅有其中一种酶具有较大利用价值,而另一种酶活力则不尽人意。红曲酯化酶制剂已早有商品问世(武汉佳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且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其采用的菌株红曲霉菌Monascus?sp.于2012年11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68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其采用的菌株红曲霉菌ifoaasctts sp.于2012 年11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680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菌株红曲霉菌sp.在麦芽汁培养基上呈现烟灰色,底色呈现粉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丝有横隔,多核,分枝多且不规则。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曲霉生产酯化酶制剂的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a.菌种诱变出发菌株为烟灰色红曲霉菌株,紫红色红曲霉菌株,橙色红曲霉菌株;采用细胞融合方法和紫外照射相结合,将三种出发菌株培养至菌龄30-40小时,进行细胞质分解,质解条件为25-30°C,时间2. 5-3小时,质解酶系统包括O. 1_5%溶菌酶,O. 3_1%蜗牛酶和O.3-0. 8%纤维素酶,将质解的红曲菌原生质在距离15w紫外灯下25厘米,照射80-100秒, 使致死率达88%-91% ;b.分离将诱变后菌种做平板分离,平板培养基如下,蛋白胨O. 5-1. 2%,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 2-3%,氯化钠O. 2-1%,琼脂1-5%,28-32°C培养65-80小时后,挑选菌落透明圈较大的单菌落,进行至少三次筛选,待遗传性状稳定后进行选定;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吉兴李耀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惠食品有限公司赵吉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