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耀钦专利>正文

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66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一车前部、一车后部、车架部及一驱动机构,该车前部其包括一车把手组、一竖管组、一前叉组及一车前轮,该车后部包括一座垫、一座杆组、一后叉组及一车后轮,该车架部连接于该车前部以及车后部之间且包括一连接组、一前架组及一后架组,该前架组枢接于该连接组且设有一前架轴,该前架组连接于该车前部且可朝该车架部的一侧方向枢转,该后架组枢接于该连接组且设有一后架轴,该后架组连接于该车后部且可朝相同一侧方向枢转并与该前架组并排,该后轮毂中心与该前轮毂中心在该前、后架组枢转后的距离等于该后架轴与该前架轴的距离;借此能够折叠自行车且能够在操作中避免触碰该车前、后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尤其是一种折叠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相较于各类燃油载具,骑乘自行车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较少,因此社会掀起一股自行车运动的风潮,由于自行车所能够移动的范围受限于人力,因此往往配合各类大众运输工具,使自行车能够广泛地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为了能够在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时便于携带,折叠自行车更是产业界研发的重点。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其包括一车架、一前管连接于该车架前端、以及一坐管连接于该车架后端,该前管上方连接一握把组,该前管下方连接一前叉管并以该前叉管组装一车前轮,该坐管上方连接一座垫,该坐管下方连接一后叉管并以该后叉管组装一车后轮;折叠时,该握把组先朝下翻折于该车前轮侧方,且该坐管可相对于该车架旋转,使该车前轮、该前叉管连同该握把组朝斜上方翻转而位于该车架中间位置,该坐管可相对于该车架旋转,使该坐管连同该后叉管以及该车后轮朝斜上方翻转而位于该车架中间位置,且并排于该车前轮、该前叉管以及该握把组的侧方,借此让该现有折叠自行车的前半部以及后半部接朝斜上方折叠于该车架中间,达到缩小体积的功效。然而,在进行现有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过程中,使用者必须用手将前、后车轮朝斜上方翻转,如此在操作上容易沾染该前、后车轮上的污溃,不便于操作且携带时,由于该前、后车轮朝向上方,使用者必须握持前、后车轮的轮框才能携行该现有折叠自行车,而容易使双手脏污,特别是下雨的天候,泥泞更是容易附着于该前、后车轮上,不但容易沾染自己双手,在搭乘大众运输时,也容易沾污周遭的乘客,甚为不便。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折叠自行车在折叠时必须触碰车轮而容易使双手脏污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其能够折叠自行车且能够在操作中避免触碰该车前、后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一车前部,其包括一前叉组;以及一车前轮,其设有一前轮毂,该前轮毂可旋转地连接于该前叉组,该车前轮的一垂直于地面的法线与该前叉组之间的夹角为O度至45度;—车后部,其包括一后叉组;以及一车后轮,其设有一后轮毂,该后轮毂可旋转地连接于该后叉组;一车架部,其连接于该车前部以及车后部之间且包括一连接组,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一前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一端且设有一前架轴穿设该前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前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前架组连接于该车前部的该前叉Ji 2 ji组、呈弧形朝该连接组延伸且其弧度为7至Y,该前架组连同该车前部可朝该车架部的一侧方向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以及一后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二端且设有一后架轴穿设该后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后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后架组连接于该车后部,该后架组连同该车后部可朝相同于前架组枢转的一侧而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并与该前架组并排,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中心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中心在该前、后架组枢转后的距离等于该后架轴与该前架轴的距离;以及一驱动机构,其装设于该车架部且连接于该车后部以驱动该车后轮。相较于现有的折叠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自行车,其于折叠时不需将该车前轮或该车后轮翻转,因此折叠过程中不需要直接触碰该车前轮或该车后轮而可完成折叠作业,在折叠时较为省力且方便,并且不会脏污双手;本专利技术折叠后的该车前轮以及该车后轮朝下设置,通过该车前轮以及该车后轮的旋转,而可辅助搬运该折叠自行车的过程,而不需单纯地费力搬动;携行时,只需握持该前架组或该后架组即可,不需碰触车前轮或车后轮的轮框;再者,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该车前轮以及该车后轮位于下方抵地,配合该支撑组的该支撑脚朝下枢摆,本专利技术于折叠前以及折叠后皆可利用该支撑脚而站立,而不需抵靠于其他物体;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可为电动或是人力驱动的链轮系统,使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需求。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图。图3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架组以及该后叉组的操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以及前、后架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的连接扣的操作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以及前、后架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以及前、后架组的操作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以示其驱动机构以及前叉组的角度。图10为本专利技术折叠的操作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折叠后的侧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组的操作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后叉组以及后架组的操作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后叉组以及后架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连接组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连接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车前部11车把手组111把手座12竖管组13前叉组131前叉管14车前轮141前轮毂20车后部21座垫22座杆组23后叉组231后叉管232后叉座235棘齿环235A 限位环236A后叉限位柱237A后叉固定部24车后轮241后轮毂30车架部31连接组311连接座31IB连接座312前限止柱313后限止柱314第一扣板314B第一扣板315连接扣孔316连接扣317第二扣板317B第二扣板318A第三扣板318B第三扣板32前架组321前架轴322前架弧槽323前定位柱323B前定位柱33后架组331后架轴332后架弧槽333后定位柱333B后定位柱334后架限位柱335后架棘爪334A后架限位柱335A后架锁固件336A后架枢板337A后架枢扣40踏板以及链轮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折叠自行车,请参照图1至图2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车前部10、一车后部20、一车架部30以及一驱动机构。该车前部10包括一车把手组11、一竖管组12、一前叉组13以及一车前轮14。该 前叉组13固接于该竖管组12,该前叉组13设有一前叉管131朝一侧方延伸向下并可转动地与该车前轮14相结合,该车前轮14设有一前轮毂141,该前轮毂141的一侧面与该前叉管131可旋转地连接。该车后部20包括一座垫21、一座杆组22、一后叉组23以及一车后轮24。请参照图1、图3以及图4所示,该后叉组23枢接于该座杆组22以及枢接于该车架部30,该后叉组23包括一后叉管231以及一后叉座232,该后叉管231延伸自该后叉座232侧方并延伸向下,且可旋转地连接于该车后轮24的一侧面,该后叉座232枢接于该车架部30,该后叉座232设有一棘齿环235,该棘齿环235延伸自该后叉座232与该车架部30枢接的一端并延伸入该车架部30内。该车后轮24设有一后轮毂241,该后轮毂241的一侧面与该后叉管231可旋转地连接。该车架部30连接于该车前部10以及车后部20之间且包括一连接组31、一前架组32以及一后架组33。请参照图5至图8所示,该连接组31呈平板状结构且包括一连接座311、一前限止柱312、一后限止柱313、一第一扣板314、一连接扣316以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自行车包括:一车前部,其包括:一前叉组;以及一车前轮,其设有一前轮毂,该前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前叉组,该车前轮的一垂直于地面的法线与该前叉组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45度;一车后部,其包括:一后叉组;以及一车后轮,其设有一后轮毂,该后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后叉组;一车架部,其连接于该车前部以及该车后部之间且包括:一连接组,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一前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一端且设有一前架轴穿设该前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前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前架组连接于该车前部的该前叉组、呈弧形朝该连接组延伸且其弧度为至该前架组连同该车前部能朝该车架部的一侧方向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以及一后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二端且设有一后架轴穿设该后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后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后架组连接于该车后部,该后架组连同该车后部能朝相同于该前架组枢转的一侧而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并与该前架组并排,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中心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中心在该前、后架组枢转后的距离等于该后架轴与该前架轴的距离;以及一驱动机构,其装设于该车架部且连接于该车后部以驱动该车后轮。FDA0000098124440000011.tif,FDA0000098124440000012.ti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自行车包括 一车前部,其包括 一前叉组;以及 一车前轮,其设有一前轮毂,该前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前叉组,该车前轮的一垂直于地面的法线与该前叉组之间的夹角为O度至45度; 一车后部,其包括 一后叉组;以及 一车后轮,其设有一后轮毂,该后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后叉组; 一车架部,其连接于该车前部以及该车后部之间且包括 一连接组,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 一前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一端且设有一前架轴穿设该前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前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前架组连接于该车前部的该前叉组、呈弧形朝 Ji 2 Ji该连接组延伸且其弧度为7至y,该前架组连同该车前部能朝该车架部的一侧方向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以及 一后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二端且设有一后架轴穿设该后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后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后架组连接于该车后部,该后架组连同该车后部能朝相同于该前架组枢转的一侧而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并与该前架组并排,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中心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中心在该前、后架组枢转后的距离等于该后架轴与该前架轴的距离;以及 一驱动机构,其装设于该车架部且连接于该车后部以驱动该车后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架组设有一前架弧槽,该连接组凸设有一前限止柱容置于该前架弧槽;该后架组设有一后架弧槽,该连接组凸设有一后限止柱容置于该后架弧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组设有一前叉管枢接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一侧,该后叉组设有一后叉管枢接于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一侧,该前、后叉管于该前架组与该后架组枢转并排时分别位于相反的两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组设有一前叉管枢接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一侧,该后叉组设有一后叉管枢接于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一侧,该前、后叉管于该前架组与该后架组枢转并排时分别位于相反的两外侧。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叉组与该后架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钦王硕锋廖志腾王超晖
申请(专利权)人:王耀钦王硕锋廖志腾王超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