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车架,尤其是一种折叠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相较于各类燃油载具,骑乘自行车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较少,因此社会掀起一股自行车运动的风潮,由于自行车所能够移动的范围受限于人力,因此往往配合各类大众运输工具,使自行车能够广泛地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为了能够在搭乘大众运输工具时便于携带,折叠自行车更是产业界研发的重点。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其包括一车架、一前管连接于该车架前端、以及一坐管连接于该车架后端,该前管上方连接一握把组,该前管下方连接一前叉管并以该前叉管组装一车前轮,该坐管上方连接一座垫,该坐管下方连接一后叉管并以该后叉管组装一车后轮;折叠时,该握把组先朝下翻折于该车前轮侧方,且该坐管可相对于该车架旋转,使该车前轮、该前叉管连同该握把组朝斜上方翻转而位于该车架中间位置,该坐管可相对于该车架旋转,使该坐管连同该后叉管以及该车后轮朝斜上方翻转而位于该车架中间位置,且并排于该车前轮、该前叉管以及该握把组的侧方,借此让该现有折叠自行车的前半部以及后半部接朝斜上方折叠于该车架中间,达到缩小体积的功效。然而,在进行现有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过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自行车包括:一车前部,其包括:一前叉组;以及一车前轮,其设有一前轮毂,该前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前叉组,该车前轮的一垂直于地面的法线与该前叉组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45度;一车后部,其包括:一后叉组;以及一车后轮,其设有一后轮毂,该后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后叉组;一车架部,其连接于该车前部以及该车后部之间且包括:一连接组,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一前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一端且设有一前架轴穿设该前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前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前架组连接于该车前部的该前叉组、呈弧形朝该连接组延伸且其弧度为至该前架组连同该车前部能朝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自行车包括 一车前部,其包括 一前叉组;以及 一车前轮,其设有一前轮毂,该前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前叉组,该车前轮的一垂直于地面的法线与该前叉组之间的夹角为O度至45度; 一车后部,其包括 一后叉组;以及 一车后轮,其设有一后轮毂,该后轮毂能旋转地连接于该后叉组; 一车架部,其连接于该车前部以及该车后部之间且包括 一连接组,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 一前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一端且设有一前架轴穿设该前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前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前架组连接于该车前部的该前叉组、呈弧形朝 Ji 2 Ji该连接组延伸且其弧度为7至y,该前架组连同该车前部能朝该车架部的一侧方向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以及 一后架组,其枢接于该连接组的第二端且设有一后架轴穿设该后架组与该连接组以作为该后架组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的轴心,该后架组连接于该车后部,该后架组连同该车后部能朝相同于该前架组枢转的一侧而相对于该连接组枢转并与该前架组并排,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中心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中心在该前、后架组枢转后的距离等于该后架轴与该前架轴的距离;以及 一驱动机构,其装设于该车架部且连接于该车后部以驱动该车后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架组设有一前架弧槽,该连接组凸设有一前限止柱容置于该前架弧槽;该后架组设有一后架弧槽,该连接组凸设有一后限止柱容置于该后架弧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组设有一前叉管枢接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一侧,该后叉组设有一后叉管枢接于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一侧,该前、后叉管于该前架组与该后架组枢转并排时分别位于相反的两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组设有一前叉管枢接于该车前轮的该前轮毂一侧,该后叉组设有一后叉管枢接于该车后轮的该后轮毂一侧,该前、后叉管于该前架组与该后架组枢转并排时分别位于相反的两外侧。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叉组与该后架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钦,王硕锋,廖志腾,王超晖,
申请(专利权)人:王耀钦,王硕锋,廖志腾,王超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