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发森专利>正文

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4167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它主要有车把、前叉、前轮、车架、后轮和载物架板构成,车把和前轮设在前叉上,前叉通过前叉固定套与车架中的斜梁连接,斜梁是由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构成,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之间通过双向铰接组件连接,所述后梁折叠段是由梁前部、连杆和梁后部构成。折叠后的自行车在没有人扶的情况下是可以站立的,故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对自行车的存放;由于折叠后前后轮平行且相对应,形成小型拖车的形状,不仅可以拉着走,给携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还可兼作小型的拖车使用,外出时,可将行李放在载物架板上,用手拉着拉手环可轻松前行;拉着该车还可以任意出入饭店和商场,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一般可以简单的划分成如下的五个部分1.车架主体;2.传动系统;3.刹车系统;4.车轮;5.变速系统。其中,车架主体、传动系统、刹车系统和车轮四个系统就可以组成一辆通常意义的自行车。变速系统的引进,通过链条调节牙盘和飞轮的对应关系,得到不同齿比,让骑乘者有了更多档位选择,更容易找到自己适合的齿比,提供不同的蹬踏力度,事骑乘者获得更高的骑行速度或者更好的骑行舒适性。传统的折叠式自行车,不管是普通的自行车,还是变速车或是山地车,都只考虑如何将体积缩小,没有考虑如何携带的问题。自行车被折叠后,折叠的体积不管有多么小,但其重量是不变的,由于在携带时,需要手提肩扛,故相当费力;还有的折叠后的自行车不能站立,只能平放,故过多的占用了空间,不便自行车的存放;另外,更不可能携带折叠后的自行车出入商场,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拉着走并兼作拖车使用的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主要有车把、前叉、前轮、车架、后轮和载物架板构成,车把和前轮设在前叉上,前叉通过前叉固定套与车架中的斜梁连接,后轮设在车架的后端部,载物架板设在车架上且位于后轮的上方,所述斜梁是由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构成,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之间通过铰接组件连接;所述后梁折叠段主要由梁前部、连杆和梁后部构成,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梁前部和梁后部铰接,后梁折叠段,用以拉近前轮和后轮的距离,前轮和后轮错开,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所述铰接组件为双向铰接组件,用以使前梁段相对后梁折叠段翻转,再相对后梁折叠段侧向倾斜,使前轮移动到与后轮对应的位置,并使前轮和后轮平行。所述载物架板是由相互叠合的上载物架板和下载物架板构成,上载物架板和下载物架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上载物架板翻转与下载物架板形成一个平面。所述前轮上设有泥瓦,所述泥瓦上设有用以使前轮定位,将泥瓦固定在上载物架板上的固定扣。所述连杆设有两个,两个连杆、梁后部和梁前部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车把为可折叠式车把,包括把横和把竖,其中把横是由左把横和右把横构成,把竖的下端与前叉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把竖的上端设有连接头,左把横和右把横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头铰接并用锁扣固定。所述连接头上还连接有拉手环。所述上载物架板的一端部和下载物架板的一端部分别设有支撑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利用前后轮和上下载物架板上的支撑脚,折叠后的自行车在没有人扶的情况下是可以站立的,故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对自行车的存放;由于折叠后前后轮平行且相对应,形成小型拖车的形状,不仅可以拉着走,解决了传统的折叠后自行车需要人提着走的缺陷,给携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还可兼作小型的拖车使用,外出时,可将行李放在载物架板上,用手拉着拉手环可轻松前行;拉着该车还可以任意出入饭店和商场,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斜梁折叠过程中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侧视图;图5为图4所示载物行进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单连杆结构的折叠后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把横;2、把竖;3、泥瓦;4、前轮;5、车架;6、后轮;7、载物架板;8、后梁折叠段;9、斜梁;10、前梁段;11、前叉固定套;12、铰接组件;13、梁后部;14、梁前部;15、连杆;16、合页;17、上载物架板;18、下载物架板;19、左把横;20、右把横;21、连接头;22、拉手环;23、支撑脚;24、固定扣;25、前叉;26、锁扣;27、货物。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主要有车把、前叉25、前轮4、车架5、后轮6和载物架板7构成,所述车把为可折叠式车把,包括把横I和把竖2,其中把横I是由左把横19和右把横20构成,把竖2的下端与前叉25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把竖2的上端设有连接头21,左把横19和右把横20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头21铰接并用锁扣26固定,连接头21上还连接有拉手环22。前叉25通过前叉固定套11与车架5中的斜梁9连接,后轮6设在车架5的后端部,载物架板7设在车架5上且位于后轮6的上方。所述斜梁9是由前梁段10和后梁折叠段8构成,前梁段10和后梁折叠段8之间通过铰接组件9连接;所述后梁折叠段8是由梁前部14、两个连杆15、梁后部13和锁扣(图中未显示)构成,两个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梁前部14和梁后部13铰接,两个连杆15、梁后部13和梁前部14构成四连杆机构,折叠前,后梁折叠段各部件由锁扣固定。打开锁扣,使后梁折叠段8打开后,不仅拉近了前轮4和后轮6的距离,而且可使前轮4和后轮6错开,使两个轮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所述铰接组件12为双向铰接组件,用以前梁段10相对后梁折叠段8翻转,再相对后梁段侧向倾斜,使相互平行的前轮4和后轮6相对应,前轮4和后轮6基本上处于同轴的位置,四连杆机构位于前轮4和后轮6之间。如图1、4所示,所述载物架板7是由相互叠合的上载物架板17和下载物架板18构成,上载物架板17和下载物架板18之间通过合页16连接,上载物架板17翻转后与下载物架板18形成一个平面。所述前轮4上设有泥瓦3,所述泥瓦3上设有将泥瓦3固定在上载物架板17上从而将前轮4定位的固定扣24。所述上载物架板17的一端部和下载物架板18的一端部分别设有支撑脚23,其作用在于两个支撑脚23与前轮4、后轮6 —起将整个车子支撑在地面上。当然,上述的实施例是最佳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双连杆的结构外,还可以使用单连杆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斜梁9是由前梁段10和后梁折叠段8构成,前梁段10和后梁折叠段8之间通过铰接组件9连接;所述后梁折叠段8是由梁前部14、一个连杆15、梁后部13和锁扣构成,一个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梁前部14和梁后部13铰接,折叠前,后梁折叠段各部件由锁扣固定。该后梁折叠段8的单连杆的结构形式,其功能与上述的双连杆构成的四杆机构相同,都是为了前轮4和后轮6能够错开,使两个轮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不过单连杆的结构形式不如双连杆构成的四杆机构稳固。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的折叠形式,可用于各种类形的自行车,如可以用于单飞轮的普通自行车,还可以用于多飞轮的变速自行车。本技术的折叠过程1、先折叠中轴两边的脚踏板,按下车座,该步骤传统的可折叠自行车都有,故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该相应结构不再详述;2、将上载物架板17翻转后与下载物架板18形成一个平面;3、提起前轮向车后部翻转,使整个车竖向放置;4、从车架中部即车架的斜梁上打开四连杆机构的锁扣,使后梁折叠段中的梁前部向外向下移动,将四连杆机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从而不仅缩小了前轮和后轮的距离,而且还可使前轮4和后轮6相错开,使前轮和后轮位于同一平面(前轮和后轮在同一条线上)改为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5、打开双向的铰接组件12,首先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主要有车把、前叉、前轮、车架、后轮和载物架板构成,车把和前轮设在前叉上,前叉通过前叉固定套与车架中的斜梁连接,后轮设在车架的后端部,载物架板设在车架上且位于后轮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是由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构成,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之间通过铰接组件连接;所述后梁折叠段主要由梁前部、连杆和梁后部构成,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梁前部和梁后部铰接;后梁折叠段,用以拉近前轮和后轮的距离,且使前轮和后轮错开,前轮和后轮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主要有车把、前叉、前轮、车架、后轮和载物架板构成,车把和前轮设在前叉上,前叉通过前叉固定套与车架中的斜梁连接,后轮设在车架的后端部,载物架板设在车架上且位于后轮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是由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构成,前梁段和后梁折叠段之间通过铰接组件连接;所述后梁折叠段主要由梁前部、连杆和梁后部构成,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梁前部和梁后部铰接;后梁折叠段,用以拉近前轮和后轮的距离,且使前轮和后轮错开,前轮和后轮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为双向铰接组件,用以使前梁段相对后梁折叠段翻转,再相对后梁折叠段侧向倾斜,使前轮移动到与后轮对应的位置,并使前轮和后轮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缩成行李拖车的多功能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板是由相互叠合的上载物架板和下载物架板构成,上载物架板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发森
申请(专利权)人:周发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