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双管或单管折叠自行车上的自动锁紧的平管折叠器,由折叠器前本体、折叠器后本体、锁紧机构和自动活动机构组成,折叠器前本体和后本体的一端分别螺纹链接在双管折叠自行车上管上,折叠器前本体另一端和后本体另一端以锥面相对配合,自动活动机构轴向安装在折叠器后本体的孔径内,锁紧机构叠套在折叠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折叠器后本体的圆锥孔径上设有镶嵌锁紧钢珠的圆孔,折叠器前本体的圆锥面上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捷地达到将整个车体锁紧的效果,改善折叠处车管受力状况不良的缺陷,并且外观更为简洁美观,可承受自行车使用过程中对折叠器或折叠器本体产生的更多方向的作用力,使折叠车的安全可靠性大为提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器,特别是一种用在双管或 单管折叠自行车上的自动锁紧的平管折叠器。技术背景现有的折叠自行车有单管折叠和双管折叠两种,其中单管折叠 车的受力情况对折叠器的考验及冲击过于严酷,对采用单管双折叠器 则要求的更高,损坏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几近淘汰。而双管折叠车是 在考虑了折叠自行车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因此,相对市场 上现有的单管折叠车和双管折叠车两种产品来说,双管折叠车的结构 具有强度和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和潜力。双管折叠车通过分散自行车在 使用过程中对折叠器产生的作用力和破坏力,使得自行车的结构更为 稳固扎实,更为安全可靠。但现有双管折叠自行车的平管折叠器,只 是简单的由前后两折叠体的锥面接触在一起,只能承受向上的单向应 力,功能单一,存在安全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缺陷而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自行车平 管折叠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平管折叠器由折叠器 前本体.折叠器后本体.锁紧机构和自动活动机构组成。折叠器前本 体和后本体的一端分别螺纹链接在双管折叠自行车上管上,折叠器前本体另一端和后本体另一端以锥面相对配合,自动活动机构轴向安装 在折叠器后本体的孔径内,锁紧机构叠套在折叠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折叠器前本体的圆锥面上设有卡槽,折叠器后本体的圆锥孔 径上镶嵌的锁紧钢珠,在锁紧套的推动下,落入折叠器前本体的圆锥 面上的卡槽并锁紧,实现双管折叠自行车上管的可靠连接。锁紧机构由锁紧套.回复弹簧和锁紧钢珠及卡簧构成。它是将回 复弹簧和镶有锁紧钢珠的折叠器后本体塞入锁紧套后,用卡簧锁在一 起。其中用于镶嵌锁紧钢珠的圆孔,在折叠器后本体外表面处孔径略 大于钢珠直径,在内表面处孔径略小于钢珠直径。所述自动活动机构由螺纹顶杆、内置螺母、弹力爪勾、压縮弹簧 构成。它是将内置螺母固定连接在弹力爪勾内,螺纹顶杆与内置螺母 螺纹连接并将压縮弹簧紧压在折叠器后本体的孔径内,弹力爪勾的爪 勾可通过折叠器后本体孔径上的槽孔勾在锁紧套的卡槽上,该螺纹连 接可以调节弹力爪勾的相对位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若在双管折叠自 行车下管折叠器处于打开状态时,推动锁紧套便可方便地让折叠器前 本体和后本体脱离,使上管随下管折叠器转动,实现折叠;而在锁紧 双管折叠自行车下管折叠器时,只须同时将折叠器前本体的锥面顶入 折叠器后本体的锥孔,回复弹簧的预应力就会推动锁紧套将锁紧钢珠向内压紧在折叠器前本体锥面上的卡槽内,从多个方向把上管由折叠 状态时的两部分可靠地联为一根平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除了可快捷地达到将整个车体锁紧 的效果,还弥补了采用上下管双折叠器时于折叠处车管受力状况不良 的缺陷,并且外观更为简洁美观,自动锁紧功更是简捷方便,可承受 自行车使用过程中对折叠器或折叠器本体产生的更多方向的作用力, 使折叠车的安全可靠性大为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零件组装爆炸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中标识说明折叠器前本体l、卡簧2、锁紧套3、螺纹顶杆4、 内置螺母5、弹力爪勾6、压縮弹簧7、锁紧钢珠8、折叠器后本体9 和回复弹簧10。具体实施例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折叠器前本体1和后本体9及锁紧套 3可由刚性材料加工制作而成,锁紧钢珠8径向镶嵌于钻在折叠器后 本体9的锥孔上的圆孔内,圆孔内端口直径小于钢珠直径,所以钢珠 能在孔内端到锁紧套3前端的内面之间的距离范围内作径向活动或 自由旋转而不会脱落出来。结合图l所示,上述圆孔在本体9上径向排列,数量根据具体设 计而定,但至少为三个。弹力爪勾6是用弹性材料加工处理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良 好的弹性。当折叠器前本体1推动螺纹顶杆4时,通过与螺纹顶杆4 固定折叠的弹力爪勾6带动锁紧套3轴向运动以达到折叠器自动锁紧 的功能。内置螺母5固定连接在弹力爪勾6内,螺纹顶杆4与内置螺 母5螺纹连接并将压缩弹簧7紧压在折叠器后本体9的孔径内,弹力 爪勾6的爪勾可通过折叠器后本体9孔径上的槽孔勾在锁紧套3的卡 槽上,该螺纹连接可以调节弹力爪勾6的相对位置。使用时,首先松开双管折叠自行车下管上的平管折叠器,然后只 需要将平管折叠器的锁紧套3往后一拉,平管折叠器的前、后本体便 可脱离,方便地对自行车进行折叠。反之亦然,在锁紧双管折叠自行 车下管折叠器同时,只须将折叠器前本体的锥面顶入折叠器后本体的 锥孔,弹力爪勾6的爪勾径向内縮,脱开锁紧套3,回复弹簧10的 预应力就会推动锁紧套3将锁紧钢珠8向内压紧在折叠器前本体1锥 面上的卡槽内,从多个方向把上管由折叠状态时的两部分可靠地联为 一根平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已经对了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 述,但是就本领域工作人员来说,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类似和相似的 修改都应该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平管折叠器由折叠器前本体(1)、折叠器后本体(9)、锁紧机构和自动活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折叠器前本体(1)和后本体(9)的一端分别螺纹链接在双管折叠自行车上管上,折叠器前本体(1)另一端和后本体(9)另一端以锥面相对配合,自动活动机构轴向安装在折叠器后本体(9)的孔径内,锁紧机构叠套在折叠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折叠器后本体(9)的圆锥孔径上设有镶嵌锁紧钢珠(8)的圆孔,折叠器前本体(1)的圆锥面上设有卡槽。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机构由锁紧套(3)、回复弹簧(10)和锁紧钢珠(8)及卡簧(2) 构成,回复弹簧(10)和卡簧(2)安装在锁紧套(3)内,锁紧钢珠(8)镶 嵌在折叠器后本体(9)的圆锥孔径上的圆孔内。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套(3)的一端与卡簧(2)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孔径上的圆孔径向排列,数量多于等于三个,在折叠器后本 体(9)外表面处孔径略大于锁紧钢珠(8)直径,在内表面处孔径略小于 锁紧钢珠(8)直径。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动活动机构由螺纹顶杆(4)、内置螺母(5)、弹力爪勾(6)、 压縮弹簧(7)构成,弹力爪勾(6)和内置螺母(5)固定链接,螺纹顶杆 (4)和内置螺母(5)螺纹连接,与压縮弹簧(7) —道安装在折叠器后本体(9)的孔径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力爪勾(6)通过折叠器后本体(9)孔径上的槽孔勾在锁紧套 (3)的卡槽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在双管或单管折叠自行车上的自动锁紧的平管折叠器,由折叠器前本体、折叠器后本体、锁紧机构和自动活动机构组成,折叠器前本体和后本体的一端分别螺纹链接在双管折叠自行车上管上,折叠器前本体另一端和后本体另一端以锥面相对配合,自动活动机构轴向安装在折叠器后本体的孔径内,锁紧机构叠套在折叠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折叠器后本体的圆锥孔径上设有镶嵌锁紧钢珠的圆孔,折叠器前本体的圆锥面上设有卡槽。本技术可快捷地达到将整个车体锁紧的效果,改善折叠处车管受力状况不良的缺陷,并且外观更为简洁美观,可承受自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平管折叠器,平管折叠器由折叠器前本体(1)、折叠器后本体(9)、锁紧机构和自动活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折叠器前本体(1)和后本体(9)的一端分别螺纹链接在双管折叠自行车上管上,折叠器前本体(1)另一端和后本体(9)另一端以锥面相对配合,自动活动机构轴向安装在折叠器后本体(9)的孔径内,锁紧机构叠套在折叠器本体的外表面上;折叠器后本体(9)的圆锥孔径上设有镶嵌锁紧钢珠(8)的圆孔,折叠器前本体(1)的圆锥面上设有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龙,张宏勇,庾伯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