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电子离合器中储油室的阀门的开合,所述电控系统位于所述电子离合器的前端,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一电控壳体,所述电控壳体内设有一磁轴,所述磁轴的外部套设有一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和磁轴之间通过一轴承连接,所述线圈架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磁轴上还套设有一磁环,所述磁轴的前端设置有一保护盖,所述磁轴的后端正对所述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控系统设置在电子离合器的最前端,结构简化,尺寸减小,重量减少,工作可靠,并且损坏后能方便地进行更换,提高了维修性能、降低维修成本,既节约能源,又节约材料,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工艺加工难度也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技术背景电子硅油风扇离合器是用于汽车、拖拉机、发电机组、工程机械等发动机的风扇冷 却系统中,如图1所示,它由盖体101、主动盘102、壳体103、主动轴104、电控系统105等零 部件构成。电控系统105位于整个离合器的后面部分,这部分由于要承受整个离合器的重 量,对支承件的强度要求很高,因此,零件的尺寸大,材料消耗多,重量大,成本高。而且,电 控系统102损坏之后就无法更换,只有整个离合器一起报废。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储 油室106、出油孔107和阀片108均设置在主动盘102上,使得整个主动盘102以及阀片108 的结构复杂,材料耗费多,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 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电子离合器中储油室的阀门的开合,所述 电控系统位于所述电子离合器的前端,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一电控壳体,所述电控壳体内设 有一磁轴,所述磁轴的外部套设有一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和磁轴之间通过一轴承连接,所述 线圈架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磁轴上还套设有一磁环,所述磁轴的前端设置有一保护盖,所 述磁轴的后端正对所述阀门。优选的,上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中所述电控壳体上设有一电控插座。优选的,上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中所述磁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磁轴的前 端和所述线圈架之间,或者所述线圈架和所述磁轴的后端之间。优选的,上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中所述保护盖上正对所述磁轴的内表 面上设置有一惰球头,所述磁轴的前端对应地设置有一惰球孔,所述保护盖通过所述惰球 头和惰球孔的过盈配合与所述磁轴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装配、拆卸方便。优选的,上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中所述电子离合器包括盖体和壳体, 所述盖体和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密闭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一主动盘,一主 动轴插设入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主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一存放有硅油的储油 室,所述主动盘与所述储油室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一控制储油室与主动盘之 间硅油流通的阀门,所述盖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电控系统,所述磁轴的后端穿入并固定 在所述盖体上。优选的,上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中所述阀门包括一开设在所述隔板上 的出油孔和一阀片,所述阀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另一端为配合所述出油孔开启和 关闭的自由端,所述阀片上设有铁板。优选的,上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中所述隔板上还设有一用于限制所述阀片位置的挡块。本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本技术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由传统的放在电子离合器的后端,改为设置在电子离合器的最前端,结构简化,尺寸减小,重量减少,工作可靠,并且损坏后能方便地进行更换,提高了维修性能、降低维修成本,既节约能源,又节约材料,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工艺加工难度也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成本。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电子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电子硅油风扇离合器的阀门剖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电子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磁路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阀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磁路系统不意图;图 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磁环结构示意图;图 8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保护盖结构示意图;图 9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磁轴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磁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如图4 图9所示,用于控制电子离合器中储油室的阀门的开合,电控系统位于电子离合器的前端,电控系统包括电控壳体1,电控壳体I上设有电控插座8。电控壳体I内设有磁轴2,磁轴2的外部套设有线圈架3,线圈架 3和磁轴2之间通过轴承4连接,线圈架3内部设置有线圈5 ;磁轴2上还套设有磁环6,磁环6固定设置在磁轴2的前端和线圈架3之间。磁轴2的前端设置有保护盖7,磁轴2的后端正对阀门。保护盖7上正对磁轴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惰球头71,磁轴2的前端对应地设置有惰球孔21,保护盖7通过惰球头71和惰球孔21的过盈配合与磁轴2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使装配、拆卸方便。电子离合器包括盖体11和壳体12,盖体11和壳体12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密闭的工作腔,工作腔内设有主动盘13,主动轴14插设入壳体中,并与主动盘13固定连接,盖体 11上设有存放有硅油的储油室15,主动盘13与储油室15之间设有隔板16,隔板16上设有控制储油室15与主动盘13之间硅油流通的阀门,盖体11的外侧面上设有电控系统,磁轴 2的后端穿入并固定在盖体11上。阀门包括开设在隔板16上的出油孔17和阀片18,阀片 18的一端固定在隔板16上,另一端为配合出油孔17开启和关闭的自由端,阀片18上设有铁板19。隔板16上还设有用于限制阀片18位置的挡块20。本实施例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放在后面部分时,这部分由于要承受整个电子离 合器的重量,对支承件的强度要求很高。因此,零件的尺寸大、材料要求高,尺寸就变得很 大,因此材料消耗多,重量大,成本高。电控系统设置在离合器的最前端之后,由于前面基本 上不承受任何负载,对零部件的尺寸、材料和结构,要求就比较低,因此,可以减小零部件的 尺寸,材料采用最普通的通用材料等等,使得结构大大的简化,体积、重量和成本大幅度下 降。电控系统结构大大的简化,在线度上相差一倍多,在体积上相差5-6倍以上,因此,加工 和制造难度以及重量和成本将下降很多倍。电控系统安装在前面的另一个好处是损坏后 可以方便的更换。电控系统装在电子离合器后面,电控系统损坏之后就无法更换,只有整个 电子离合器报废。电控系统设置在离合器的最前端之后,电控系统损坏之后就可以在电子 离合器前面方便地进行更换,下降了其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实施例的磁路系统如图 6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磁路系统如图3所示,两者比较后可以发现现有技术的磁路系统极端 复杂,而本实施例得到了简化。由于电控系统设置于整个离合器的前端,因此阀门就相应的 发生变化,改为设置在隔板上,同时,结构大大的简化,体积、重量和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 阀片的结构也大大的简化,其体积、重量和成本也随之下降。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磁环6固定设置线圈架3和磁轴2的后端之间,磁环6的结构和在整个结构中所处位置如 图10 图11所示。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 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电子离合器中储油室的阀门的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位于所述电子离合器的前端,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一电控壳体,所述电控壳体内设有一磁轴,所述磁轴的外部套设有一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和磁轴之间通过一轴承连接,所述线圈架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磁轴上还套设有一磁环,所述磁轴的前端设置有一保护盖,所述磁轴的后端正对所述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电子离合器中储油室的阀门的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位于所述电子离合器的前端,所述电控系统包括一电控壳体,所述电控壳体内设有一磁轴,所述磁轴的外部套设有一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和磁轴之间通过一轴承连接,所述线圈架内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磁轴上还套设有一磁环,所述磁轴的前端设置有一保护盖,所述磁轴的后端正对所述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壳体上设有一电控插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磁轴的前端和所述线圈架之间,或者所述线圈架和所述磁轴的后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离合器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上正对所述磁轴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惰球头,所述磁轴的前端对应地设置有一惰球孔,所述保护盖通过所述惰球头和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宿佳敏,张奠忠,宋峰,田永义,邓小波,郑福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