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杠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384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6:13
一种缓冲杠总成,它包括前端盖(1)、后端板(2)和横截面为U字型的外板(3),所述的前端盖(1)和后端板(2)分别固定在外板(3)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的外板(3)上设有波浪形的条纹(4),所述的前端盖(1)设有至少二个固定孔(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撞击过程中,使得外板受到撞击力后沿着条纹多段折叠变形,故折叠变形可吸收较多的撞击能量,从而大幅减少最终传递到车架上的冲击力,进而使得车架及车辆内部的驾乘人员所受的冲击力较小,而不易出现较严重的伤害;同时至少二个固定孔使得前端盖与车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和牢固,受到撞击时,前端盖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保证外板的吸能缓冲作用,减轻冲击力对车架及车辆内部的驾乘人员的伤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杠总成
本技术属于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时吸震用的缓冲杠。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缓冲杠总成包括后端板、前端盖和截面为U字型的外板,前端盖 和后端板分别固定在外板的前端和后端。但是由于外板仅为铁板或钢板折叠而成,且表面 较光滑,则在实际的碰撞过程中,外板在碰撞时不易出现变形,故对撞击力吸收较少,容易 将较大的撞击力传递到车架上,进而对车辆及车辆内部的驾乘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再者 前端盖上只设置了一个连接用的固定孔,故前端盖与车架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且在撞击时 前端盖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因受到的应力较大而出现断裂的情况,进而使得外板失去 了应有的缓冲作用,使得车辆及车辆内部的驾乘人员承受较大的撞击力而造成较大的伤 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稳定性较好及可吸收较多撞击能量的缓 冲杠总成。本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缓冲杠总 成,它包括前端盖、后端板和横截面为U字型的外板,所述的前端盖和后端板分别固定在外 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的外板上设有波浪形的条纹,所述的前端盖设有至少二个固定孔。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外板上设有波浪形的条纹,则 波浪形的条纹在撞击过程中,使得外板受到撞击力后沿着条纹多段折叠变形,故折叠变形 可吸收较多的撞击能量,从而大幅减少最终传递到车架上的冲击力,进而使得车架及车辆 内部的驾乘人员所受的冲击力较小,而不易出现较严重的伤害;同时前端盖设有至少二个 固定孔,则至少二个固定孔使得前端盖与车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和牢固,使得在受到撞击力 时,前端盖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使用稳定性较好,从而保证外板的吸 能缓冲作用,减轻冲击力对车架及车辆内部的驾乘人员的伤害。因此本技术具有使用 稳定性较好及可吸收较多撞击能量的特点。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孔为三个,且呈品字形分布在前端盖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缓冲杠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前端盖,2、后端板,3、外板,4、条纹,5、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缓冲杠总成,它包括前端盖1、后端板2和横截面为U字型的外 板3,所述的前端盖I和后端板2分别固定在外板3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的外板3上设有波 浪形的条纹4,所述的前端盖I设有至少二个固定孔5。所述的固定孔5为三个,且呈品字形分布在前端盖I上。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允 许有其它结构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要求范围内变化的,均属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杠总成,它包括前端盖(1)、后端板(2)和横截面为U字型的外板(3),所述的前端盖(1)和后端板(2)分别固定在外板(3)的前端和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3)上设有波浪形的条纹(4),所述的前端盖(1)设有至少二个固定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杠总成,它包括前端盖(I)、后端板(2)和横截面为U字型的外板(3),所述的前端盖(I)和后端板(2)分别固定在外板(3)的前端和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成汇邦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