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56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端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所述保险杠主体为双层结构,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通过螺栓与所述保险杠主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均匀分立设置的聚氨酯缓冲层。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端还进一步设有一防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端保险杠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用性强,撞击变形量大,保险作用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具体是一种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吸收和缓和冲击力的后端保险杠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在人民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的汽车涌入,给交通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使得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对可乘人员带来的伤害,汽车保险杠作为最简单有效的防护用具,受到了人民的欢迎,汽车保险杠一般是安装于汽车车身前后部位的一种防护装置,现有的汽车保险杠以金属,玻璃钢等材料为主,金属材料一般使用3毫米以上的铜板冲压呈U型槽钢,但是以上金属构件制作的各种保险杠在发生碰撞时,耐冲击性能较差,仅能吸收和缓和部分外界冲击力,因而对人的伤害,车辆的损害程度仍然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用性强,撞击变形量大,保险作用强的后端保险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后端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所述保险杠主体为双层结构,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通过螺栓与所述保险杠主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均匀分立设置的聚氨酯缓冲层。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端还进一步设有一防滑层。本技术后端保险杠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用性强,撞击变形量大,保险作用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后端保险杠结构不意图;本技术后端保险杠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I-保险杠本体 2-支撑臂 3-螺栓4-聚氨酯缓冲层 5-防滑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后端保险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后端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1,保险杠主体I为双层结构,在保险杠主体I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支撑臂2,支撑臂2通过螺栓3与保险杠主体I连接。缓冲装置为均匀分立设置的聚氨酯缓冲层4。在保险杠主体I的前端还进一步设有一防滑层5。本技术后端保险杠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用性强,撞击变形量大,保险作用强。 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后端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险杠主体,所述保险杠主体为双层结构,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通过螺栓与所述保险杠主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均匀分立设置的聚氨酯缓冲层; 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端还进一步设有一防滑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后端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主体,所述保险杠主体为双层结构,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通过螺栓与所述保险杠主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均匀分立设置的聚氨酯缓冲层。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端还进一步设有一防滑层。本技术后端保险杠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用性强,撞击变形量大,保险作用强。文档编号B60R19/18GK202703473SQ2012202611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董安奎, 王涛, 林晓平, 张秀峰, 杨长忠 申请人:烟台名岳模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后端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主体,所述保险杠主体为双层结构,在所述保险杠主体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通过螺栓与所述保险杠主体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为均匀分立设置的聚氨酯缓冲层;在所述保险杠主体的前端还进一步设有一防滑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安奎王涛林晓平张秀峰杨长忠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名岳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