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478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1:47
凹进部分(22)形成在配置于保险杠加强件(16)的车辆外侧上的保险杠吸收器(20)的中央处,以便面向前方,并且位于凹进部分(22)的上侧的上吸收器部(24)的上凹进壁面(22A)向下倾斜。如果对象车辆在高度上较小并且在保险杠吸收器(20)与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在IIHS的狭窄竖直重叠壁障测试中使用的壁障(18))之间的竖直重叠量较小,则在初始碰撞阶段,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被倾斜的上凹进壁面(22A)引导以相对向下移动,而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相对向上移动,防止下钻,增加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与保险杠吸收器(20)之间的竖直重叠量,于是获得可靠的冲击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保险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收与物体碰撞时的冲击的保险杠吸收器的保险杠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吸收碰撞时的冲击的保险杠吸收器(冲击吸收构件)配置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的各个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纵向外侧上。由美国的公路安全保险研究所(IIHS)进行的碰撞安全测试包括狭窄竖直重叠壁障测试。在这个测试中,使用弧形壁障,该弧形壁障的中央部分朝向沿车辆纵向的外侧凸起。壁障竖直偏离以与车辆的保险杠部分重叠,并且使车辆的前侧和后侧与壁障以10km/h碰撞。 在车辆高度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各个保险杠的竖直高度与壁障的竖直高度相比较低,并且因此竖直重叠量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竖直重叠量不够,所以车辆可能进入壁障的下侧,也就是说,可能发生所谓的下钻,这会减小车辆的冲击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在车辆高度相对较高时,各个保险杠的竖直高度与壁障的竖直高度相比较高,并且因此竖直重叠量不够。当竖直重叠量不够时,车辆可能冲到壁障上,也就是说,可能发生所谓的上骑,这会减小车辆的冲击吸收能力。例如,公开号为2007-261525和2007-196827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7-261525和JP-A-2007-196827)各描述了用于防止车辆下钻和上骑的保险杠结构。然而,JP-A-2007-261525中描述的技术除非在彼此相撞的车辆的保险杠结构完全相同时才有效。此外,JP-A-2007-196827中描述的技术要求使用用于保险杠加强件(保险杠梁)的单独构件以增加竖直重叠量,于是其具有增加部件数量、增加组装时间和增加成本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竖直重叠量但是结构简单的保险杠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保险杠结构包括保险杠加强件;以及保险杠吸收器,其配置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纵向外侧上,所述保险杠吸收器具有第一吸收器部,其配置在形成于所述保险杠吸收器的竖直中间部处并且面对车辆纵向外侧的凹进部分的一个竖直侧上;以及第二吸收器部,其配置在所述凹进部分的另一竖直侧上,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器部的面对所述第二吸收器部的凹进壁面倾斜为使得所述凹进壁面在更靠近所述凹进部分的底部的一侧的部分比所述凹进壁面在更靠近所述凹进部分的开口的一侧的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二吸收器部,并且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纵向外侧面的车辆纵向外侧的区域中,所述第二吸收器部朝向与所述第一吸收器部侧相反的一侧突出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在所述第二吸收器部侧上的车辆上下方向端部之外。接下来,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此方案的上述保险杠结构的操作。例如,在车辆与物体(以下在必要或者适当处将称之为“碰撞物体”)的完全竖直重叠正面碰撞时,碰撞物体撞击对应于第一吸收器部和第二吸收器部两者的车辆部分,于是碰撞负荷被第一吸收器部和第二吸收器部有效地吸收。另一方面,在与内装本专利技术的此方案的保险杠结构的车辆(以下在必要或者适当处将称之为“对象车辆”)碰撞的碰撞物体是与对象车辆高度不同的其他车辆,并且因此其他车辆的保险杠面对从保险杠吸收器的第一吸收器部与第二吸收器部之间的中央偏离到第一吸收器部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碰撞的初始阶段,其他车辆的保险杠(对应于在IIHS的狭窄竖直重叠壁障测试中使用的壁障)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凹进壁面)引导而相对于保险杠吸收器朝向第二吸收器部侧移动,导致其他车辆的保险杠与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吸收器之间的竖直重叠量增加。接着,在碰撞的中间阶段到后期阶段的期间中,其他车辆的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引导而进一步朝向第二吸收器部侧移动,并且接着其撞击第二吸收器部并且最终被第二吸收器部接收。这样,内装本专利技术的此方案的保险杠结构的车辆的保险·杠吸收器能够可靠地防止车辆的保险杠吸收器被其他车辆的保险杠错过。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此方案的保险杠结构增加了竖直重叠量,但是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此方案的上述保险杠结构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吸收器部的上侧。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上侧的这个保险杠结构被应用到例如诸如赛车的如下车辆在高度上与碰撞物体相比相对较小,于是在对象车辆的保险杠吸收器和与对象车辆碰撞的其他车辆的保险杠(对应于在IIHS的狭窄竖直重叠壁障测试中使用的壁障)之间仅具有少量的竖直重叠量。将描述当具有内装如上所述的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上侧的保险杠结构的前保险杠的低高度车辆(对象车辆)从后方与前方的其他车辆碰撞时的操作。在碰撞的初始阶段,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对应于在IIHS的狭窄竖直重叠壁障测试中使用的壁障)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凹进壁面)引导而相对地向下移动同时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相对地向上移动,由此防止对象车辆进入其他车辆的下侧,也就是说,防止对象车辆的所谓下钻,导致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与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吸收器之间的竖直重叠量的增加。接着,在碰撞的中间阶段到后期阶段的期间中,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引导而进一步向下移动,并且接着其撞击位于第一吸收器部下侧的第二吸收器部,并且最终被第二吸收器部接收。接下来,将描述当后方的另一车辆从后面与具有内装其中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上侧的保险杠结构的后保险杠的低高度车辆(对象车辆)碰撞时的操作。在碰撞的初始阶段,从后面与对象车辆碰撞的其他车辆的前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凹进壁面)引导而相对地向下移动同时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相对地向上移动,导致其他车辆的前保险杠与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吸收器之间的竖直重叠量增加。接着,在碰撞的中间阶段到后期阶段的期间中,其他车辆的前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引导而进一步向下移动,并且接着其撞击位于第一吸收器部下侧的第二吸收器部,并且最终被第二吸收器部接收。这样,将第一吸收器部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上侧有效地防止了在高度上与碰撞物体相比相对较小的车辆的下钻。本专利技术的此方案的上述保险杠结构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吸收器部的下侧。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下侧的这个保险杠结构被应用到例如诸如休闲车(RV)的如下车辆在高度上与碰撞物体相比相对较高,于是在对象车辆的保险杠吸收器和与对象车辆碰撞的其他车辆的保险杠之间仅具有少量的竖直重叠量。下面,将描述当具有内装其中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下侧的保险杠结构的前保险杠的大高度车辆(对象车辆)从后方与前方的其他车辆碰撞时的操作。在碰撞的初始阶段,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凹进壁面)引导而相对地向上移动同时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相对地向下移动,由此防止对象车辆冲到其他车辆上,也就是说,防止对象车辆的所谓上骑,导致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与对象车辆的保险杠结构的保险杠吸收器之间的竖直重叠量增加。 接着,在碰撞的中间阶段到后期阶段的期间中,其他车辆的后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引导而进一步向上移动,并且接着其撞击位于第一吸收器部上侧的第二吸收器部,并且最终被第二吸收器部接收。接下来,将描述当后方的另一车辆从后面与具有内装其中第一吸收器部被布置在第二吸收器部的下侧的保险杠结构的后保险杠的大高度车辆(对象车辆)碰撞时的操作。在碰撞的初始阶段,从后面与对象车辆碰撞的其他车辆的前保险杠被第一吸收器部的倾斜面(凹进壁面)引导而相对地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千叶健二末广仁嗣石岛崇弘中岛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