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步装置(3)具有:锁止离合器机构(70)、流体接头(30、40)、弹簧式减震器(220)、摆式减震器(247),弹簧式减震器(220)具有弹簧、将来自锁止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部的动力传递至弹簧的动力传递部(223)、用于将弹簧的动力传递至输入轴的动力输出部(142、143、145),摆式减震器(247)具有摆动件(248)、将来自弹簧式减震器的动力输出部的动力传递至摆动件的摆动件动力传递部(250);从原动机开始在轴向上依次配置有锁止离合器的输出部、摆式减震器、弹簧式减震器、流体接头;锁止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部和弹簧式减震器的动力传递部之间的连接在摆式减震器的外周侧进行;弹簧式减震器的动力输出部和摆动件动力传递部之间的连接在摆动件的内周侧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置在原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起步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用于缓冲及吸收冲击扭矩等的减震装置相比起步装置的涡轮在轴向上配置在原动机侧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然而,在该机构中,涡轮的外周侧的空间成为死角空间(dead space),从而存在不能有效利用该空间的问题。相对于此,已知有如下结构,即,为了有效利用该死角空间,在涡轮的外周侧的空间内,以与涡轮在轴向上局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了新的减震器构成要素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43536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国际专利公开第2010/000220号(图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中,新的减震器构成要素以与离心摆式减震器在轴向上相邻的方式设置在涡轮侧,从锁止离合器至该新的减震器构成要素的动力传递路径通过离心摆式减震器的内周侧。在该结构中,需要在支撑离心摆式减震器的摆动件的构件(减震板)上,形成用于确保该新的减震器构成要素的可移动范围的空间,因而成为在强度方面不利的结构。另外,在从防止摆动件和形成从锁止离合器至该新的减震器构成要素的动力传递路径的连接构件之间的干涉的角度考虑,离心摆式减震器的摆动件的可移动范围受到制约。因此,还存在离心摆式减震器的摆动件的设计自由度(例如质量及配置)下降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涡轮的外周侧的空间并且能够实现减震板等的强度的提高以及离心摆式减震器的摆动件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的起步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起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起步装置具有锁止离合器机构,其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以机械方式传递至变速器的输入轴,流体接头,其具有涡轮及泵轮,用于将来自所述原动机的动力经由流体传递至所述输入轴,弹簧式减震器,其具有弹簧、将来自所述锁止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弹簧的动力传递部、将所述弹簧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输出部,摆式减震器,其具有摆动件、将来自所述弹簧式减震器的动力输出部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摆动件的摆动件动力传递部;从原动机开始在轴向上依次配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输出部、所述摆式减震器、所述弹簧式减震器、所述流体接头;所述锁止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部和所述弹簧式减震器的动力传递部之间的连接在摆式减震器的外周侧进行,并且,所述弹簧式减震器的动力输出部和摆动件动力传递部之间的连接在摆动件的内周侧进行。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可有效利用涡轮的外周侧的空间并且能够实现减震板等的强度的提高以及离心摆式减震器的摆动件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的起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参考例I)的起步装置I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活塞71和第一减震器120之间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参考例2)的起步装置2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3)的起步装置3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的方式。图1是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参考例I)的起步装置I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中示出了起步装置I的剖面的上半部分(从输入轴10起的上半部分)。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轴向是指变速器的输入轴10的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径向是指沿着变速器的输入轴10观察时以变速器的输入轴10为中心的径向(与输入轴10垂直的方向,例如是图1的上下方向)。因此,径向外侧或外周侧是指在与输入轴10垂直的方向上离开输入轴10的一侧,径向内侧是指在与输入轴10垂直的方向上靠近输入轴10的一侧。起步装置I还称为液力变矩器,配置在车辆的原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原动机通常是任意类型的发动机。起步装置I将由原动机输入的动力输出至变速器的输入轴10。另夕卜,向变速器的输入轴10输入的动力例如经由行星齿轮单元传递至传动轴。另外,变速器也可以是自动变速器(AT )、无级变速器(CVT )等的任意类型的变速器。起步装置I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前盖20、泵轮30、涡轮40、涡轮毂(turbine hub)50、导轮60、锁止离合器机构70及减震装置(damper device) 100。前盖20是起步装置I的输入构件,与位于图1的右侧的未图示的原动机相连接。SP,前盖20从传动板(drive plate)(未图示)接受来自原动机的动力。前盖20以能够向泵轮30传递旋转扭矩的方式与泵轮30相连接。具体地讲,如图1所示,前盖20的外周壁的端部固定在泵轮30的径向外侧的缘部。泵轮30具有多个叶片30a。涡轮毂50是起步装置I的输出构件,与变速器的输入轴10相连接(例如,花键嵌合)。涡轮毂50与涡轮40相连接。更具体地讲,涡轮40的涡轮外壳(runner she 11)42的径向内侧端部经由第二减震板142与涡轮毂50相连接,以能够向涡轮毂50传递旋转扭矩。涡轮40具有与泵轮30的多个叶片30a在轴向相互对向的多个叶片40a。在涡轮40和泵轮30之间配置有具有多个叶片60a的导轮60。导轮60被单向离合器64以能够围绕输入轴10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撑。锁止离合器机构70包括活塞(离合器片)71,其径向内侧端部被涡轮毂50支撑;锁止离合器74,其设置在活塞71的径向外侧。活塞7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在涡轮毂50上,并能够围绕输入轴10旋转。另外,活塞71能够沿着轴向移动。锁止离合器74在锁止离合器机构70进行动作时,在与前盖20之间产生摩擦力。锁止离合器机构70可以借助流体的流动来进行动作。具体地讲,在锁止离合器机构70不进行动作时,活塞71借助流体的流动来与前盖20分离,从而不产生由锁止离合器74带来的摩擦力。在锁止离合器机构70进行动作时,通过切换控制阀(未图示)来使流体的流动反转,从而活塞71及锁止离合器74向前盖20按压。由此,通过由锁止离合器74带来的摩擦力,来使活塞71与前盖20以一体方式围绕输入轴10旋转。减震装置100配置在锁止离合器机构70和涡轮毂50之间。减震装置100在锁止离合器机构70进行动作时,缓冲及吸收从锁止离合器74向涡轮毂50传递的冲击性的输入扭矩及扭矩变动。在后面详细说明减震装置100的结构。说明起步装置I的动作的概要。在发动机进行动作时,伴随于此,前盖20及泵轮30旋转。在泵轮30旋转时,泵轮30的中心附近的流体沿着叶片30a及壁向涡轮40侧挤出,从而使涡轮40开始旋转。导轮60在泵轮30和涡轮40之间的转速差大时停止。由此,因导轮60而使流体的方向发生变化,泵轮30的旋转被加速,由此旋转扭矩增大(变矩范围)。另一方面,导轮60在涡轮40的旋转变快时,借助单向离合器64的作用来进行空转(耦合范围),以不妨碍流体的流动。由此,在泵轮30和涡轮40之间的转速差小时,由导轮60将旋转扭矩直接传递至涡轮40。在涡轮40的旋转变快,并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例如,车速达到了规定速度的情况,或者,形成了导轮60进行空转的状态(耦合范围)的情况)下,锁止离合器机构70进行动作。在锁止离合器机构70进行动作时,如上所述,从原动机向前盖20传递的动力以机械方式传递至涡轮毂50。即,从原动机向前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30 JP 2010-2210241.一种起步装置,其特征在干, 具有: 锁止离合器机构,其将来自原动机的动カ以机械方式传递至变速器的输入轴, 流体接头,其具有涡轮及泵轮,用于将来自所述原动机的动カ经由流体传递至所述输入轴, 弹簧式减震器,其具有弹簧、将来自所述锁止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部的动カ传递至所述弹簧的动カ传递部、将所述弹簧的动カ传递至所述输入轴的动カ输出部, 摆式减震器,其具有摆动件、将来自所述弹簧式减震器的动カ输出部的动カ传递至所述摆动件的摆动件动カ传递部; 从原动机起在轴向上依次配置有所述锁止离合器的输出部、所述摆式减震器、所述弹簧式减震器、所述流体接头; 所述锁止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部和所述弹簧式减震器的动カ传递部之间的连接在摆式减震器的外周侧进行,并且,所述弹簧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一能,长江章裕,森义英,荒木敬造,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