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所述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包括填充或可填充有流体的壳体组件(30)、可与所述壳体组件(30)一起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可与从动构件(44)一起绕所述旋转轴线(A)旋转且可通过离合器活塞(118)与所述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106)引入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114),其中,在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从动构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旋转减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旋转减振组件包括输入区域(52)和输出区域(82),其中,在所述输入区域(52)和所述输出区域(82)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和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并联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48)以及用于使通过所述扭矩传递路径(46,48)引导的扭矩叠加的联接组件(50),其中,所述旋转减振组件至少在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中还包括移相组件(56)以用于产生通过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6)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的相位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例如可应用在车辆的传动系中。
技术介绍
首先在构造有内燃机的传动系中,由于在内燃机中周期性地出现点火以及在此释放的能量被转化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基本上不会有恒定的扭矩被引入传动系中。不仅由曲轴给出的扭矩、而且其转速经受波动或振动、总地来说经受旋转不均匀性。由于这种类型的旋转不均匀性在行驶中能够被察觉,通常存在尽可能消除该旋转不均匀性的目标。例如已知的是,通过应用力或能量储存器、即例如弹簧或运动的质量或其组合,暂时地储存在这种类型的旋转不均匀性中出现的能量并且之后将其输送到传动系中,从而可实现平稳的转速或扭矩变化。作为转速适应的减振器已知的质量摆锤将在行驶状态中出现 的旋转不均匀性转化成振动质量的振荡偏移,其中,可与离心力相反地进行该偏移并且通过预定偏移轨道或同样待偏移的质量实现与一定的激励转速或激励频率的协调。这种类型的减振器显然可与通过应用弹簧或类似部件而振动的质量系统组合。由于在现代车辆结构中越来越窄的空间情况,在解耦质量方面(即在减小出现的旋转不均匀性方面)具有相应损失的较小结构空间可供用于减振的系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特别是用于带有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系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其实现更好地减小被引入传动系中的旋转不均匀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实现,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包括填充或可填充有流体的壳体组件、可与该壳体组件一起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ReibfMchenformation)、可与从动构件一起绕该旋转轴线旋转且可通过离合器活塞与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进入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其中,在壳体组件和从动构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旋转减振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该旋转减振组件包括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其中,在该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和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联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以及用于使通过这些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扭矩叠加的联接组件,其中,该旋转减振组件还至少在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中包括移相组件以用于产生通过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的相位偏移。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中,通过应用该移相组件确保,首先通过分配传递的扭矩并且之后通过在此引入的相位偏移再次结合传递的扭矩,出现在待传递的扭矩中的振动分量的抵消的叠加。在理想情况中,至少在特别临界的频率范围中实现几乎完全消除旋转不均匀性。通过将至少一个联接组件集成到填充或可填充有流体的壳体组件中实现这样的可能性,即,通过该流体和由该流体引入的润滑效应(特别是当该流体为油时)特别是在联接组件的区域中减小磨损。同样可对振动性能产生影响,因为运动的组件需与流体的阻力相反地运动并且在此消耗能量。在此可规定,该壳体组件包围移相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备选的变型方案中,该移相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壳体组件之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中,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可设置在壳体组件和旋转减振组件之间或旋转减振组件和从动构件之间的扭矩流中。在备选的设计变型方案中可规定,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设置在移相组件和联接组件之间的扭矩流中。如果通过取消在摩擦面层状结构之间的摩擦接合中断在移相组件和联接组件之间的连接,则通过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基本上不可传递扭矩。在另一备选的变型方案中提出,该第一摩擦面层状结构和第二摩擦面层状结构设置在壳体组件和联接组件之间的扭矩流中。在此,例如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可固定地联接 到壳体组件处。之后,通过选择性地取消和建立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中的两个摩擦面层状结构的摩擦接合可相应地中断或建立通过该湿式运转的离合器组件的扭矩流。 摩擦面层状结构中的每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元件,通过离合器活塞可将该至少一个摩擦元件与另一摩擦面层状结构的环盘形的摩擦元件压入摩擦接合中。为了可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有效地实现该相位偏移,提出,该移相组件包括带有初级侧和可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该初级侧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次级侧的振动系统。由此,基本上根据双质量振荡器的功能原理构造该移相组件,在该双质量振荡器中通过一方面选择弹簧刚度且另一方面选择在初级侧和次级侧的质量比例或惯性给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彼此振动的两个质量、即主要是初级侧和次级侧提供期望的振动特性。特征为,这种类型的振动系统具有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之下的频率范围中,这种类型的振动系统在临界以下振动,也就是说系统的激励和反应基本上同时出现。在超过共振频率时出现相位突变,从而系统的激励和反应基本上以彼此相位偏移的方式出现,即,该系统超临界地工作。本专利技术利用了这种在理想情况中最大值为180°的相位突变,以用于通过使如此相位偏移的扭矩振动分量与未相位偏移的扭矩振动分量叠加实现期望的旋转不均勻性的减小。为了可实现在到从动构件的扭矩传递路径中进一步改进的减振性能提出,该输出区域包括另一振动系统,其具有初级侧和可克服弹簧组件的作用相对于该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该从动构件例如可与从动轴、优选地变速器输入轴相联接或可联接以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从动轮毂。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保证壳体组件的流体供给,即,该壳体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流体泵以将流体输送到壳体组件中的驱动层状结构(Antriebsformation)。那么当为了绕旋转轴线旋转而驱动壳体组件时,始终也可通过这种方式激活流体泵并且由此保证在运行中充分地利用流体填充壳体组件。在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可紧凑地实现的设计变型方案中提出,联接组件包括行星齿轮传动组件。为此例如可规定,该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处的行星齿轮架,该行星齿轮架带有多个可旋转地支撑在该处的行星齿轮。在此应指出的是,该行星齿轮可基本上构造成圆形、即构造成带有完全地环绕的齿部的齿轮,或者备选地也可构造成分段齿轮(SegmentrSder)。为了可以简单的方式利用该行星齿轮传动组件或其行星齿轮以用于共同引导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引导的扭矩或扭矩分量,提出,该行星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处的与行星齿轮啮合接合的第一联接轮组件和连接到输出区域处的与行星齿轮啮合接合的第二联接轮组件。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待通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传递的扭矩或扭矩分量的影响,即,与行星齿轮相连接的第一联接轮组件和与行星齿轮相连接的第二联接轮组件提供彼此不同的传动比。该第一联接轮组件和该第二联接轮组件可分别构造成齿圈组件,S卩,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与行星齿轮共同作用。备选地可规定,该第一联接轮组件和第二联接轮组件分别包括太阳轮组件。为了进一步影响减振性能,可规定,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至少两 个彼此串联地布置的分别带有初级侧和可相对于该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的减振器。备选地或附加地可规定,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并联地作用的分别带有初级侧和可相对于该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的减振器。当该振动系统和/或另一振动系统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在周向上可从基础位置偏移且在此改变其相对于旋转轴线的间距的偏移质量(Auslenkungsmasse)的转速适应的减振组件时,进一步实现,使减振性能与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德格尔,M·屈纳,I·霍费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