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091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电路单元设于壳体内,在壳体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的电源模块,其中: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离合器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整机电器形成有效保护且避免电磁干扰的用于装载机变速箱的电控换档控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变速箱的电控换档控制器。
技术介绍
国内多数轮式装载机使用齿轮式动力换档变速箱,基本上配装二进一退或三进三退动力换档变速箱,这种变速箱普遍采用软轴或者空间铰接机构的机械-液压控制方式。国内新开发四进三退、四进四退这种多档位的变速箱,由于档位多,如再采用机械-液压控制方式,则不仅换档机构过于复杂,操纵力大,造成司机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而且难于实现空档启动保护、空档锁定、倒车报警和动力切断等功能。而目前国产的电控换档装载机使用的控制器在电路保护方面有缺陷,由于整机电器比较多,瞬间电压有时候能达到很高的峰值,造成控制器烧毁,使用单片机的控制器中对电磁干扰的保护有缺陷,造成档位时有时无及档位紊乱等故障,且这些控制器普遍重量较大、外观笨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整机电器形成有效保护且避免电磁干扰的用于装载机变速箱的电控换档控制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电路单元设于壳体内,在壳体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的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管,稳压管通过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与装载机自身电源相连,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装载机自身电源,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单元,由开关电源单元向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第六输入端、第七输入端及第八输入端,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变速箱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其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八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八十五二极管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三十二极管的阳极,第三十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九非门及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九非门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第三十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三十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二极管与第十九非门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九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另一路连接至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四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十四二极管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相连;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十七二极管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第三十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出端;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两路,一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的阴极,另一路通过第五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十八二极管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非门、第四非门及第五非门的输出端,第三非门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出端,第二非门的输入端通过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在第五非门与第二非门之间跨接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与门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第二十非门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八非门的输入端,第八非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输入端分别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第七非门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的输出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第七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六电磁阀、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及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七二极管的阳极及第十非门的输入端,第十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四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二极管及第十五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输入端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第二十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八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三十二极管的阳极;第八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第三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及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七输入端引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第三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一个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及第五十八二极管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及第一电磁阀相连;第十七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十七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第七非门的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与第七输入端相连的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五非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所述第六输入端经由第五十二二极管连接空档信号;第七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的输入端,第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连接倒车信号,第二十四非门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非门的输入端及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出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3),电路单元(4)设于壳体(3)内,在壳体(3)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4)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的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管,稳压管通过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与装载机自身电源相连,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装载机自身电源,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单元,由开关电源单元向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INPUT4)、第五输入端(INPUT5)、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输入端(INPUT7)及第八输入端(INPUT8),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变速箱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包括壳体(3),电路单兀(4)设于壳体(3)内,在壳体(3)上设有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电路单元(4)包括逻辑控制模块和为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的电源模块,其中 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管,稳压管通过三个并联的二极管与装载机自身电源相连,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关芯片单元的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装载机自身电源,开关芯片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单元,由开关电源单元向逻辑控制模块提供直流电压(VCC); 逻辑控制模块采用逻辑电路实现,其具有8个输入端,分别为第一输入端(INPUTl)、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INPUT4)、第五输入端(INPUT5)、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输入端(INPUT7)及第八输入端(INPUT8),每个输入端与换档手柄的输出端相对应,由逻辑控制模块根据换档手柄的输出控制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相应电磁阀导通从而使变速箱的相应档位结合,实现换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l),其输出端分为三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至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经由第八十五二极管(D85)连接至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阳极,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 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还连接至第九非门(9)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的阳极,第三十三二极管(D33)的阴极通过二极管与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阴极,第十九非门(D19)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十五二极管(D8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另一路连接至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通过第六十四二极管(D64)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相连;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三十七二极管(D37)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三十七二极管(D37)的阳极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二极管(D70)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l);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分别两路,一路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另一路通过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l);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非门(3)、第四非门⑷及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在第五非门(5)与第二非门(2)之间跨接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与门及通过二极管连接至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 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i 二极管(Dll)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七十五二极管(D7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 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的另一路连接至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第十五非门(15)的输出端经由第六十九二极管(D69)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分别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及通过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六电磁阀(M6)、连接二极管的阳极及连接第六非门出)的输入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及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四十四二极管(D4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五电磁阀(M5)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ll)、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ll)、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l),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八非门 (8)的输入端及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阳极; 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四二极管(D54)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l);第三十二极管(D30)的阴极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阴极; 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连接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二极管(D29)的阳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 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二二极管(D72)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引出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二极管的阴极;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一与门的另一个一个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及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第五十九二极管(D59)及第五十八二极管(D58)与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及第一电磁阀(Ml)相连; 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i 二极管(Dll)的阴极,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经由第七十六二极管(D76)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 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分别经由二极管与第七输入端(INPUT7)相连的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经由第五十二二极管(D52)连接空档信号; 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经由第四十五二极管(D45)连接倒车信号,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入端及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六非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ll)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连接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十非门(10)的输出端,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一二极管(Dll)的阳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非门(20),第二十非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INPUTl),第二十非门(20)的输出端分为三路 第二十非门(20)的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经由二极管同时连接第四非门⑷的输入端,第四非门⑷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与门的输入端及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阳极相连,第一与门的该输入端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输出端,第三非门(3)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三非门(3)的该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及通过二极管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还连接第三非门(3)的另一个输入端及第五十九二极管(D59)的阳极,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经由第五十八二极管(D58)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l); 第五十九二极管(D59)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六十三二极管(D63)及第七十九二极管(D79)的阴极,第六十三二极管(D63)的阳极与第六十二二极管(D62)、第六十四二极管(D64)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出端,第六十二二极管(D62)的阴极连接第五十四二极管(D54)的阴极,第五十四二极管(D54)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第十八二极管(D18)的阴极及第十二非门(12)的输出端还连接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阳极,第五十六二极管(D56)的阴极连接第八十二极管(D80)的阴极,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出端及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还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四非门(4)的输入端、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及连接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 第十六非门(16)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六非门(1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十二二极管(D72)及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阳极,第七十二二极管(D72)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二电磁阀(M2),第七十三二极管(D73)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七十七二极管(D77)的阴极及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第七十七二极管(D77)及第七十五二极管(D75)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七非门(17)的输出端,第七十五二极管(D75)的阴极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三电磁阀(M3),第十七非门(17)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ll)的阴极,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四电磁阀(M4)还连接第八十一二极管(D81)的阴极,第八十二极管(D80)、第七十九二极管(D79)及第八十一二极管(D81)的阳极共同连接第十八非门(18)的输出端;第六十四二极管(D64)的阴极分别连接电控变速操纵阀中的第一电磁阀(Ml)及第二电磁阀(M2); 第二十非门(20)的另一路输出连接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 第二十非门(20)的另一路输出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及经由第十四二极管(D14)连接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还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及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第十八非门(18)的输入端还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 所述直流电压(VCC)经由电阻连接第二非门(2)的输入端,第二非门(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非门(5)的输入端,第五非门(5)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与门与第三非门(3)相连的输入端,在第二非门(2)与第五非门(5)上跨接二极管; 第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INPUT4),另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连接第七非门(7)的输出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二十一非门(21)的输出端,第二^ 非门(21)的输入端连接刹车信号,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输入端(INPUT6),第二十五非门(2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空档信号及经由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七输入端(INPUT7),第七非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连接第六非门(6)的输入端,第六非门(6)的输出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ll)、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输入端(INPUT5),第二十四非门(24)的输出端还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第二与门的输出端分别经由二极管连接第九二极管(D9)、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五二极管(D15)的阳极及经由第十非门(10)连接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5)及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 所述第三输入端(INPUT3)经由发光二极管及电阻连接所述直流电压(VCC)。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换档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二非门(2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二十二非门(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九非门(9)的输入端、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及经由经由二极管分别连接第四非门(4)及第八非门(8)的输入端; 第九非门(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十四非门(14)的输入端、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五非门(15)的输入端及经由二极管连接第十二非门(1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永红梅宇清刘霞王孙濂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龙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