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铜矿选矿废水回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8597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含有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铜矿选矿废水回用方法。将尾矿库的溢流水导流浅塘中,使废水中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光解4-6h,而后利用水位差将光解后废水跌水方式导入二级塘,增加废水的溶解氧含量,待塘内溶解氧达到1.5-4mg/L,将其导入沉淀过滤区,分离水中悬浮性颗粒物及油状污染物,分离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降解及氧化产物,实现COD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承接尾矿库溢流出水的基础上,有效去除了水中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类选矿药剂,深度削减水中COD及悬浮性胶体,实现废水的有效回用。具有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减少尾矿水污染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铜矿山开采及分选排放的污水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部分矿区在江河湖泊的上游,尾矿库的选矿废水经过简单沉淀之后,排入到地表水体中,造成了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染。铜选矿废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属离子和选矿药剂(如黄药、黑药、脂肪酸等捕收剂、松醇油和醇类等起泡剂),这些不达标含选矿药剂的废水直接外排对地表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国家对含选矿药剂的矿山废水的排放制定了严格标准,要求排污企业加快治理污染步伐,实现用水内部循环零排放或达标排放,这就要求企业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工艺操作水平,达到资源回收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国内对含选矿药剂的铜矿选矿废水,一般采取泵入尾矿库沉淀,靠自然降解减少废水中有机物,这些废水直接回用的话,在一个循环过程后就会出现COD数值偏高、烃基二硫代碳酸盐含量高的状况,不利于废水的反复利用,无法达到多次循环利用。目前对于这些废水处理开展的研究多是强氧化法,包括芬顿试剂氧化、臭氧氧化和氯酸盐氧化。这些方法尚无法广泛推广的原因在于处理成本过高、操控难度大及处理设施复杂等原因,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削减C0D、经济高效的铜矿选矿废水回用方法。生态塘是将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设施,它具有基建投资省、年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利用尾矿的坡地围筑而成的生态浅塘,可以实现有机物的光解和跌水富氧功能。废水中的选矿有机污染物在塘氧化分解,溢流水循环使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达到回用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含有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铜矿选矿废水回用方法将尾矿库的溢流水导流浅塘中,使废水中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光解4_6h,而后利用水位差将光解后废水跌水方式导入二级塘,增加废水的溶解氧含量,待塘内溶解氧达到1. 5_4mg/L,将其导入沉淀过滤区,分离水中悬浮性颗粒物及油状污染物,分离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降解及氧化产物,实现COD降低。所述浅塘深度低于0. 6m,废水中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光解水力停留时间4_6h。所述浅塘与二级塘水位差0. 5-1. 2m,水力停留时间4-6h。所述沉淀过滤区水力停留时间2_4h,而后再投加石灰回调pH至8-9,进而达到选矿要求。所述生态浅塘以太阳能为初始能 源,在其推动下,通过塘系统内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渐传递、转化,将水中有机物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一般意义上讲,塘体越浅越有利于光能的摄入和有机物的降解,如村镇污水治理所采用的跌水曝气沟渠等,但考虑到大规模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及建筑成本,塘一般不宜过浅,所以在矿山废水处理过程中维持在0. 5m水深为宜,即可达到浅塘光解效果,又可降低构筑物建造成本。本专利技术作用原理选矿废水中含很多种药剂,其中的烃基二硫代碳酸盐(俗称黄药)具有难降解性和毒性作用,但其在光解及氧存在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R0CS2>H20 <- R0CS2H+0r (水解反应)ROCS2H <- R0H+CS22R0CS2>l/202+H20 <- (ROCS2) 2+20FR0CS2>C02+H20 <- CS2+R0H+HC03_R0CS2_+HC1 <- R0H+CS2+Cr原理为首先采用人工生态浅塘,增加了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光解作用;其次利用自然坡度,修建两级浅塘,形成自然跌水,增加了废水中溶解氧含量,并提高了氧化反应时间;最后,采用在塘末端采取沉淀方式,分离转化成油状的双黄药及悬浮性胶体,保障回用水的有机药剂削减率。与现有处理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方法不另外增加富氧曝气设施,不添加COD处理药剂,节省运行成本,易于管理。2、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仅实现了污水中浮选有机药剂的去除,同时污水回用后,尾矿水的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某铜矿选矿废水,废水每天排放量3000m3,COD为263mg/L,SS为774mg/L。废水在经过尾矿库后,溢流水导流至0. 6m深的生态浅塘内,水力停留时间4h,使废水中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光解,而后利用浅塘与二级塘0. Sm的水位差将光解后废水跌水方式导入二级塘,增加废水的溶解氧含量,测得塘内溶解氧为2. 7mg/L,将其导入沉淀过滤区,在沉淀过滤区停留2h,分离水中悬浮性颗粒物及油状污染物,分离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降解及氧化产物,实现COD降低,而后再投加石灰回调pH至8. 5,处理后出水COD为127mg/L,出水SS为63mg/L,进而达到表I该铜矿厂内选矿生产要求。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铜矿选矿废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尾矿库的溢流水导流浅塘中,使废水中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光解4?6h,而后利用水位差将光解后废水跌水方式导入二级塘,增加废水的溶解氧含量,待塘内溶解氧达到1.5?4mg/L,将其导入沉淀过滤区,分离水中悬浮性颗粒物及油状污染物,分离烃基二硫代碳酸盐的降解及氧化产物,实现COD降低。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含有烃基ニ硫代碳酸盐的铜矿选矿废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尾矿库的溢流水导流浅塘中,使废水中烃基ニ硫代碳酸盐的光解4-6h,而后利用水位差将光解后废水跌水方式导入ニ级塘,増加废水的溶解氧含量,待塘内溶解氧达到1. 5-4mg/L,将其导入沉淀过滤区,分离水中悬浮性颗粒物及油状污染物,分离烃基ニ硫代碳酸盐的降解及氧化产物,实现COD降低。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烃基ニ硫代碳酸盐的铜矿选矿废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李凤梅吴波杨东张玲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