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行驶
,尤其涉及一种能尽量避免汽车被追尾及最大 限度地减小追尾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雷达探测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汽车电子智能化水平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汽车主动安全方面, 不断有新的技术推出,如车道偏离报警技术、车道保持技术、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碰撞预 防系统、防爆胎控制系统等等。但是目前这些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主要考虑了在驾驶员出 现错误操作或者车辆出现危险时,采取合适力度的制动及报警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行驶。 如中国专利文献200810094275. O公开了 一种“汽车防撞控制方法及汽车防撞警示装置”, 汽车防撞控制方法为测距器采集汽车与其它物体之间的距离信息,并输送至控制器;测 速器采集汽车与其它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信息,并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对距离信息和相 对速度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至警示装置,警示装置进行提示或报警。这种方法只 是在检测出有可能发生碰撞时进行报警,以提醒驾驶员作出应变处理。但是其实碰撞发生 在一瞬间,等系统检测出有可能发生碰撞后驾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发动机管理系统(1)、雷达系统(2)、防追尾控制单元(3)、方向盘转角传感器(4)、轮速传感器(5)、横摆角速度传感器(6)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7),发动机管理系统(1)、雷达系统(2)、方向盘转角传感器(4)、轮速传感器(5)、横摆角速度传感器(6)及安全气囊控制单元(7)分别和防追尾控制单元(3)相连,所述的发动机管理系统(1)又和汽车上的电子油门踏板(8)相连,所述的雷达系统(2)包括前向雷达和后向雷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发动机管理系统 (I)、雷达系统(2)、防追尾控制单元(3)、方向盘转角传感器(4)、轮速传感器(5)、横摆角速度传感器(6)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7),发动机管理系统(I)、雷达系统(2)、方向盘转角传感器(4)、轮速传感器(5)、横摆角速度传感器(6)及安全气囊控制单元(7)分别和防追尾控制单元(3)相连,所述的发动机管理系统(I)又和汽车上的电子油门踏板(8)相连,所述的雷达系统(2)包括如向雷达和后向雷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检测单元 (10)和安全带预紧控制单元(9),安全带检测单元(10)和安全带预紧控制单元(9)分别和所述的防追尾控制单元(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预紧控制单元(9)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导轨(91)、预紧电机(92)和设于导轨(91)上的滑架(93), 预紧电机(92)的转轴上连接有丝杆(94),丝杆(94)和滑架(93)相连,汽车座椅上安全带 (95 )的安装端连接有一个固定环(96 ),固定环(96 )和所述的滑架(93 )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自动落锁控制单元(11)和车窗自动控制单元(12),所述的车门自动落锁控制单元(11)及车窗自动控制单元(12 )分别和所述的防追尾控制单元(3)相连。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所述的防追尾控制单元(3)接收所述的雷达系统(2)中的后向雷达测得的本车后方车辆的车速及和本车之间的距离,经过分析和计算,判断后方车辆是否有可能追尾本车,如果有可能发生追尾,进入下一步骤,反之则仍正常行驶;b.如果后方车辆有可能追尾本车,则接着考虑能不能通过对本车加速来避免追尾发生;防追尾控制单元(3)接收所述的雷达系统(2)中的前向雷达测得的本车前方车辆的车速及和本车之间的距离,结合本车车速,经过分析和计算,作出判断,如果本车前方没有可加速的安全距离,则防追尾控制单元(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超,江振伟,周大永,刘卫国,马芳武,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