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2303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2:11
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它包括左右支架、第一和第二中支架、至少一个用来缠绕所有储气罐的束缚圈,左右支架左右布置,第一和第二中支架前后间隔布置,第一和第二中支架的左侧与左支架相接,第一和第二中支架的右侧与右支架相接,束缚圈处于左右支架之间,束缚圈的中心延长线与第一或第二中支架垂直;第一中支架的上下侧均有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的上下侧均有两个第二弧形凹槽,第一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第一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本布置结构具有易于检修、制动效果较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汽车起重机的行驶制动系统包括干燥器、再生储气罐、四回路保护阀、四个储气罐、若干连接管路。所述的干燥器、再生储气罐、四回路保护阀、四个储气罐在底盘上散落布置,连接管路较长且走向杂乱无章,加之底盘上的相应布置空间狭小,这样,一则,维修人员不易分辨各连接管路的走向,导致所述行驶制动系统检修困难、维修效率低,二则,汽车起重机的制动时间得以延迟,制动效果较差,对汽车起重机的行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检修、制动效果较佳的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它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至少一个用来缠绕所有储气罐的束缚圈,左支架、右支架左右布置,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前后间隔布置,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的左侧与左支架相接,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的右侧与右支架相接,束缚圈处于左支架、右支架之间,束缚圈的中心延长线与第一中支架或第二中支架垂直;第一中支架的上侧、下侧均有两个与储气罐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的上侧、下侧均有两个与储气罐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第一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均简称为本布置结构。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后,将左支架和右支架设置在底盘上。这样,在布置汽车行驶制动系统时,将该系统内的干燥器、再生储气罐、四回路保护阀设置在左支架或右支架上;第一中支架上侧的每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上侧在位置上与该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之间均卡装该系统内的一个储气罐,第一中支架下侧的每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下侧在位置上与该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之间均卡装该系统内的一个储气罐,束缚圈同时缠绕在所述的四个储气罐上,束缚圈的上侧对上侧的两个储气罐施加向下的压迫力,束缚圈的下侧对下侧的两个储气罐施加向上的提拉力,束缚圈的剩余两侧对四个储气罐施加向内的聚拢力,这些力共同发挥作用,使四个储气罐在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上得到定位。可见,所述的干燥器、再生储气罐、四回路保护阀、四个储气罐通过本布置结构在底盘上集中布置,连接管路较短且走向整齐有序、井井有条、简洁合理,这样,一则,维修人员易于分辨各连接管路的走向,导致所述行驶制动系统检修容易、维修效率高,二则,汽车起重机的制动时间得以提前,制动效果较佳,提高了汽车起重机的行驶安全性。因此,本布置结构具有易于检修、制动效果较佳的优点。本布置结构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左支架或右支架上。这样,将干燥器设置在安装板上,使得干燥器安装地较为稳定。所述束缚圈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束缚圈前后间隔布置,一个束缚圈处于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之间,另一束缚圈处于第二中支架的后侧,每个束缚圈的形状大体为正方形;每个束缚圈包括两个第一紧固螺栓、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箍条,第一箍条的一端开有通孔、另一端开有螺纹孔,一个第一箍条的通孔端、螺纹孔端分别与另一第一箍条的螺纹孔端、通孔端一一靠近后,两个第一箍条借助两个第一紧固螺栓对接,以至活络地围合而成每个束缚圈,每个第一箍条的中部有与另一第一箍条相远离且与储气罐相适配的圆弧形折弯段。上述两个束缚圈的布置方式及两个第一箍条上的圆弧形折弯段,使两个第一箍条能与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上的相应储气罐的外侧圆柱面较为服帖地贴靠,以致相应储气罐在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上得到更为稳固地定位,不会发生偏移;通过两个第一紧固螺栓连接两个第一箍条,这样,既可调节每个束缚圈的松紧程度,又可方便地拆卸每个束缚圈。所述束缚圈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束缚圈前后间隔布置,一个束缚圈处于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之间,另一束缚圈处于第二中支架的后侧,每个束缚圈的形状大体为正方形;每个束缚圈包括一个第二紧固螺栓、一个第二箍条,第二箍条上有三个外凸且与储气罐相适配的圆弧形折弯段,第二箍条的一端开有通孔、另一端开有螺纹孔,第二箍条的通孔端与该第二箍条的螺纹孔端靠近后,该第二箍条借助第二紧固螺栓对接,以至活络地围合而成每个束缚圈。上述两个束缚圈的布置方式及两个第二箍条上的三个外凸圆弧形折弯段,使两个第二箍条能与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上的相应储气罐的外侧圆柱面较为服帖地贴靠,以致相应储气罐在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上得到更为稳固地定位,不会发生偏移;通过一个第一紧固螺栓连接一个第二箍条,这样,同样地,既可调节每个束缚圈的松紧程度,又可方便地拆卸每个束缚圈。所述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相互平行且两者的结构相同,它们均为一长条形竖直板体,板体的左、右两侧均有一个竖直第一折边,两个第一折边呈同向弯折状,每个第一折边上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左支架和右支架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左支架、右支架均为一大体梯形的竖直板体,板体上有若干装配孔,板体高度方向的下侧和长度方向的任一侧均有一个第二折边,两个第二折边相连且呈同向的外弯折状,每个第二折边上有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的左侧第一折边通过螺栓与左支架连接,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的右侧第一折边通过螺栓与右支架连接。通过装配孔,可方便地将安装板、再生储气罐、四回路保护阀设置在左支架或右支架上;通过第二连接孔,可方便地将左支架和右支架设置在底盘上。所述左支架、右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上均开有减重孔。这样,本布置结构的重量得以有效减轻。附图说明图1是本布置结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布置结构实施例一布置有汽车行驶制动系统的立体图(汽车行驶制动系统中的连接管路未示出)。图3是本布置结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布置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本布置结构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第一中支架3、第二中支架4、两个束缚圈5、安装板6。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左支架I为一大体梯形的竖直板体,板体上有若干装配孔11,板体高度方向的下侧和长度方向的后侧均有一个第二折边12,两个第二折边12相连且呈同向的外弯折状。每个第二折边12上有若干第二连接孔13。左支架I上开有减重孔14。右支架2为一大体梯形的竖直板体,板体上有若干装配孔21,板体高度方向的下侧和长度方向的后侧均有一个第二折边22,两个第二折边22相连且呈同向的外弯折状。每个第二折边22上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3。右支架2上开有减重孔24。左支架I上的第二折边12远离右支架2,右支架2上的第二折边22远离左支架I。安装板6大体为两折的板体且设置在右支架2上。第一中支架3、第二中支架4前后间隔布置,第一中支架3和第二中支架4相互平行且两者的结构相同。第一中支架3为一长条形竖直板体,板体的左、右两侧均有一个竖直第一折边31,两个第一折边31呈同向弯折状,每个第一折边31上有若干沿第一折边31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接孔(附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一连接孔),第一中支架3上开有减重孔32。第二中支架4为一长条形竖直板体,板体的左、右两侧均有一个竖直第一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至少一个用来缠绕所有储气罐的束缚圈,左支架、右支架左右布置,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前后间隔布置,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的左侧与左支架相接,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的右侧与右支架相接,束缚圈处于左支架、右支架之间,束缚圈的中心延长线与第一中支架或第二中支架垂直;第一中支架的上侧、下侧均有两个与储气罐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的上侧、下侧均有两个与储气罐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第一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其特征是 它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至少一个用来缠绕所有储气罐的束缚圈,左支架、右支架左右布置,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前后间隔布置,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的左侧与左支架相接,第一中支架、第二中支架的右侧与右支架相接,束缚圈处于左支架、右支架之间,束缚圈的中心延长线与第一中支架或第二中支架垂直; 第一中支架的上侧、下侧均有两个与储气罐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的上侦U、下侧均有两个与储气罐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上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第一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第二中支架下侧的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其特征是 本布置结构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左支架或右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束缚圈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束缚圈前后间隔布置,一个束缚圈处于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之间,另一束缚圈处于第二中支架的后侧,每个束缚圈的形状大体为正方形; 每个束缚圈包括两个第一紧固螺栓、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箍条,第一箍条的一端开有通孔、另一端开有螺纹孔,一个第一箍条的通孔端、螺纹孔端分别与另一第一箍条的螺纹孔端、通孔端一一靠近后,两个第一箍条借助两个第一紧固螺栓对接,以至活络地围合而成每个束缚圈,每个第一箍条的中部有与另一第一箍条相远离且与储气罐相适配的圆弧形折弯段。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行驶制动系统集成布置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束缚圈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束缚圈前后间隔布置,一个束缚圈处于第一中支架和第二中支架之间,另一束缚圈处于第二中支架的后侧,每个束缚圈的形状大体为正方形; 每个束缚圈包括一个第二紧固螺栓、一个第二箍条,第二箍条上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杰鲍时超季运涛李成莫思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