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离合功能的谐波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933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6:37
一种具有离合功能的谐波减速器,包括有刚轮、柔轮与波发生器,该柔轮固定于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则设有一单向离合器;刚轮则连接一输出轴,藉由动力源驱动波发生器往第一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得以咬合而让固定座锁定,同时柔轮产生形变而能带动刚轮往第一方向转动,再由刚轮带动输出轴同向旋转;当输出轴受到第一方向外力作用,致使输出轴的转速比刚轮的转速更快时,则输出轴将带动刚轮,再由刚轮带动柔轮,柔轮则带动固定座,使得设于固定座的单向离合器受到相反的第二方向的作用力而脱离,此时波发生器相对于柔轮而言无转速,得以和柔轮一起被刚轮带动旋转,进而使波发生器及连接波发生器的中心轴被带动旋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谐波减速器,特别是一种在一方向受力时可以产生固定作用,而另一方向受力时则可以自由旋转的谐波减速器结构。
技术介绍
谐波减速器是一种利用柔性组件产生弹性机械波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齿轮传动,亦称为“谐波齿轮传动(简称谐波传动)”。图1为显示现有的谐波减速器结构,主要包含有三个组件一个具有内齿轮的刚轮A、一个具有外齿轮的柔轮B,以及一个波发生器C。做为减速器使用时,一般都是采用刚轮A固定、波发生器C主动运转、柔轮B输出动力的形式。 柔轮B则是一种可产生较大弹性变形的薄壁齿轮,其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波发生器的总外径。波发生器C是使柔轮B产生可控弹性变形的构件;波发生器C具有一中心轴,该中心轴装有可形变滚动轴承而构成滚轮,波发生器C组合于柔轮B内部,使其外径与柔轮B的内壁相互压紧,且波发生器C连接动力源(一般为马达)。当波发生器C装入柔轮B后,迫使柔轮的端面由原先的圆形变成椭圆形,进而使其椭圆形的长轴两端附近的外齿轮与刚轮A的内齿轮完全啮合,而短轴两端附近的外齿轮则与刚轮的内齿轮完全脱开;而周长上其它区段的外齿轮则处于和刚轮的内齿轮啮合和脱离的过渡状态。当波发生器连续转动时,柔轮的变形会不断改变,使柔轮B与刚轮A的啮合状态也不断改变,产生啮入、啮合、啮出、脱开、再啮入......,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实现柔轮相对刚轮沿波发生器C相反方向的缓慢旋转。在传动过程中,波发生器C旋转一周,柔轮B上某点变形的循环次数称为波数,以η表示。常用的是双波传动,其柔轮应力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易于获得大的传动比,故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谐波齿轮传动的柔轮和刚轮的周节相同,但齿数不等。当刚轮固定、波发生器主动旋转、柔轮从动旋转时,谐波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BI/(Al-Bl)式中A1、B1分别为刚轮A与柔轮B的齿数。由于柔轮齿数很多,因此,谐波减速器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谐波减速器在谐波传动中,由于齿与齿的哨合是面接触,加上同时哨合齿数较多,因而单位面积的负荷小,使得承载能力较其它传动形式高,且传动比大,单级谐波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可达i = 70 500 ;再加上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寿命长、传动平稳、无冲击、低噪音、运动精度高等特点,因此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减速器。由于柔轮在减速传动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交变负荷,致使柔轮较容易损坏,因而对柔轮材料的抗疲劳强度、加工和热处理技术要求较高,制程技术也较复杂;另外,传统谐波减速器的刚轮与柔轮啮合位置与输出轴的距离较远,因而容易产生因为不同轴而晃动的状况,增加了摩擦发热及噪音等问题。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本案申请人所提出的第101210934号的谐波减速器台湾专利申请案,则是将波发生器组合于柔轮与一动力源,使柔轮产生变形而局部啮合刚轮;该柔轮被固定,刚轮则连接一输出轴;藉由动力源驱动波发生器旋转时,经由柔轮带动该刚轮与输出轴同步旋转。但是,所述谐波减速器中的柔轮直接被固定在减速器的机壳或其它组件,以致于柔轮在运转中产生形变时容易产生受力不均的内应力,柔轮破裂损坏的机率较高;此外,柔轮的形变量受到较大限制,无法进一步调整刚轮与柔轮的齿差,亦即无法达成不同的减速比来满足更大范围的输出需求。另一方面,现有或前述第101210934号的申请案的谐波减速器柔轮均为固定地设置,亦即连带地使设于刚轮的输出轴始终受到阻力限制,因而限制了谐波减速器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一般谐波减速器的柔轮均始终被固定,以致于配合柔轮的刚轮及设于刚轮的输出轴始终均受到阻力,因而限制了谐波减速器的应用范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有离合功能的谐波减速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一固定座将单向离合器设于柔轮,柔轮则被波发生器驱动;藉此,当动力源驱动波发生器往第一方向旋转时,使单向离合器咬合而锁定固定座,同时柔轮产生形变而能带动刚轮转动,再由刚轮带动输出轴旋转;当输出轴受到外力作用而使其转速快于刚轮的转速时,则输出轴将经由刚轮连动单向离合器往相反的第二方向脱离,使得波发生器相对于柔轮而言无转速,因而使波发生器得以和柔轮一起被刚轮带动旋转。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刚轮、一固定座、一单向离合器、一柔轮与一波发生器;其中,刚轮具有内空间,该内空间的内壁面圆周形成有由多个内轮齿构成的内齿轮,该刚轮连接一输出轴;该固定座为一环状体,固定座被设于柔轮的外径;所述单向离合器被设于固定座的外径,该单向离合器受到作用力往第一方向旋转时会产生咬合作用,往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则会解除咬合;该柔轮为一薄壁圆筒,其外表面圆周形成有由多个外轮齿构成的外齿轮,柔轮的外径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径;波发生器组合于柔轮的内径,藉以使柔轮产生变形而使部分所述外齿轮啮合该内齿轮,该波发生器连接一动力源以被驱动往第一方向旋转时,经由单向离合器产生咬合令柔轮无法转动,从而驱动刚轮与输出轴旋转;当输出轴受到外力作用致使其转速高于波发生器的转速时,则输出轴将带动刚轮,再由刚轮带动柔轮,柔轮则带动固定座,使得设于固定座的单向离合器往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脱离咬合,此时波发生器相对于柔轮而言无转速,得以和柔轮一起被刚轮带动旋转,进而使连接波发生器的动力源的中心轴被带动旋转。本技术可以在固定座的内径设置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弹性壁,并将柔轮的外径固定于各弹性壁所围的内径,让柔轮在运转过程中具有弹性。本技术藉由将柔轮外径固定于固定座的弹性壁,再使柔轮啮合于刚轮的结构,使得柔轮被波发生器驱动旋转时,与固定座不产生相对速度差,藉此提供柔轮额外稳定的支撑,使柔轮虽形变却不转动,同时柔轮与刚轮啮合产生相对速度差,藉此提供刚轮减速旋转作用,使得设于刚轮的输出轴减速输出。本技术的单向离合器可以是一种超越离合器,此超越离合器具有一外圈体、一外径设有多个棘齿的内圈体、多个滚柱、多个弹簧与多个顶梢,弹簧作用于顶梢而推动滚柱进入该棘齿与外圈体内径之间所形成的楔形槽,使得内圈体往第一方向旋转时,得以让滚柱嵌紧于该楔形槽而带动外圈体旋转,当外圈体的转速快于内圈体的转速时,则内圈体相对于外圈体往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滚柱和楔形槽松脱而解除咬合。本技术可以采用单向轴承取代所述单向离合器,以达到相同于前述的功能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现有谐波减速器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谐波减速器的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谐波减速器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4为显示本技术谐波减速器结构的端面平面示意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单向离合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谐波减速器11刚轮111内齿轮112输出轴12柔轮121外齿轮122洞孔13波发生器131中心轴132外环体14固定座141弹性壁1411 穿孔5单向离合器51外圈体52内圈体521 棘齿53 滚柱54 顶梢55 弹黃A 刚轮B 柔轮C波发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考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谐波减速器1,包括有一刚轮11、一柔轮12、一波发生器13与一固定座14 ;其中,刚轮11具有内空间,该内空间的内壁面圆周形成有由多个内轮齿构成的内齿轮1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离合功能的谐波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刚轮,具有内空间,该内空间的内壁面圆周形成有由多个内轮齿构成的内齿轮,该刚轮连接一输出轴;一固定座,为一环状体;一单向离合器,设于该固定座的外径;一柔轮,为一薄壁圆筒,其外表面圆周形成有由多个外轮齿构成的外齿轮,该柔轮的外径被固定于该固定座的内径;一波发生器,组合于该柔轮的内径,使该柔轮产生变形而使所述外齿轮的部分外轮齿啮合该内齿轮,该波发生器连接一动力源以被驱动旋转,进而经由该柔轮驱动该刚轮与输出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骏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悍猛谐波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