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716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4:06
一种停车设备,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所述的立体车架包括有前立柱、前横梁、纵梁和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的前立柱,所述前立柱的顶端高于所述前横梁的顶面向上伸出,所述前横梁与设置在该前横梁两端的所述前立柱的伸出部位之间形成一“凹”字形结构,所述的“凹”字形结构内设置有广告位,所述的广告位包括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广告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立体停车设备的车架上设置广告位,使得立体车库在具有停车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广告媒介功能,显著提升停车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并且可有效地优化立体车架的受力条件,从而延长立体停车设备的运行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停车设备多采用立体车库的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1010226911.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立体停车库》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停车设备,其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载车盘包括由左边梁、右边梁和设置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立体车架包括有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其中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分别两两垂直,并且,在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头,后立柱和纵梁之间也设置有固定连接头,多个载车盘在架体中可以分别作升降运动与横移运动。现有的立体车库结构,其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组成了 一个框架式构件的架体,但是,这种框架式构件结构的架体只是作为停车设备的受力部件,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美化城市的效果和提升停车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且美化环境的停车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停车设备,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所述的立体车架包括有前立柱、前横梁、纵梁和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的前立柱,所述前立柱的顶端高于所述前横梁的顶面向上伸出,所述前横梁与设置在该前横梁两端的所述前立柱的伸出部位之间形成一“凹”字形结构,所述的“凹”字形结构内设置有广告位,所述的广告位包括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广告单元。为了保证广告位的整体刚性和强度,防止变形,作为优选,所述的广告单元为一框式结构,该框式结构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水平边,每组所述水平边之间连接有短边,所述框式结构的底部和顶部之间则通过分别垂直于所述水平边和短边的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竖边相连,并且,所述水平边、短边和竖边之间形成一矩形框腔,所述矩形框腔的正面设置有透明框盖。为了方便拆装,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边、短边和竖边分别由螺钉相互固定连接于一体,并且,所述水平边和立体车架的前横梁之间还设置有弹性隔离垫。弹性隔离垫可以减少因车辆进出而对广告位产生的冲击力。为了实现广告单元的快速安装和拆换,作为优选,所述的框腔和框盖之间通过一连接装置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框腔顶部的第一挂构件和设置于所述框盖上的第二挂构件,其中,所述的第一挂构件包括有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垂直导向柱和第二垂直导向柱,所述第一垂直导向柱和第二垂直导向柱的轴线分别垂直于所述框腔的顶面;所述第二挂构件为一呈T形的滑移杆,该滑移杆的T形竖杆插设于所述第一垂直导向柱和第二垂直导向柱之间形成的卡槽中,该滑移杆的T形水平杆的两侧母线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垂直导向柱的侧母线和第二垂直导向柱的侧母线上。于是,只要将框腔和框盖对准配合后,将第二挂构件插配限位于第一挂构件中,就可以实现框腔和框盖的固定连接,操作十分方便。为了更加方便第二挂构件和第一挂钩件的装配,使得第二挂构件的插配安装更加快捷到位,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垂直导向柱的顶部还成型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垂直导向柱上方且与该第一垂直导向柱的顶端间隔设置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和所述第二垂直导向柱之间呈倒置的L形,该倒置L形与所述第一垂直导向柱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垂直导向柱的顶端和所述引导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滑移杆的断面高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告位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同时优化立体车架的受力条件,以提高车架的运行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广告位在分别紧挨所述前立柱设置的两个广告单元的背面设置有斜向布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前立柱伸出部位的顶端一侧,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在与所述前立柱伸出部位的顶端相对而设的该广告单元的底侧。为了能够对加强筋的拉紧力进行灵活的调节,作为另一优选,所述的广告位在分别紧挨所述前立柱设置的两个广告单元的背面设置有斜向布置的可调式拉杆装置,所述的拉杆装置包括有斜拉杆和分别设置在该斜拉杆两端的可调器,所述可调器包括有右向螺杆、左向螺杆和调节螺母,其中,所述调节螺母分别螺纹连接所述右螺纹杆与所述左螺纹杆的其中一端;所述右螺纹杆的另一端和所述广告单元位于靠近所述前立柱顶端的一角固定相连,所述左向螺纹杆的另一端和所述广告单元位于靠近所述竖边与底边相交的一角固定相连。为了方便调节加强筋的拉力大小,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广告位的安装要求,作为再一优选,所述的广告位在每个广告单元的背面设置有相互交叉设置的两条加强筋,其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广告单兀的其中一条加强筋在伸向所述前横梁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加强支撑,该加强筋在靠近所述前立柱顶角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加强支撑,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支撑和水平布置的拉紧螺杆一端相连,该拉紧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前立柱并由一拉紧螺母锁紧于所述前立柱的外侧壁上。为了丰富广告的表现方式,增强广告效应,作为优选,所述的广告位可以为平面静态广告或者电子显示屏广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在立体停车设备的车架上设置广告位,可以根据立体车库的具体规模及其运行工况,生成多种布局与构思丰富的广告效应,使得立体车库在具有停车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广告媒介功能,显著提升停车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其次,广告位的背部设置有可以施加预应力的拉杆装置或加强筋,优化了结构设计改善了前横梁的受力条件,大大提高了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可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其三,考虑到立体停车设备多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设置,广告位和车架的有效结合能够美化周边环境,从而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广告位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背面)。图2为图1所示的I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加强筋的调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在广告位背面)。图5为图4所示的II部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挂钩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挂钩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广告位与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正面)。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广告位在立体车库上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停车设备包括有立体车架5和载车盘6,其中,立体车架5包括有前立柱51、前横梁52、纵梁53和后立柱54,前横梁5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前立柱51,前立柱51的顶端高出前横梁52的顶面而向上伸出,前横梁52与设置在该前横梁两端的前立柱51的伸出部位之间形成一“凹”字形结构,该“凹”字形结构内设置有广告位1,广告位I包括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广告单元11。广告位I的展示方式可以采用平面静态广告或者电子显示屏广告,为了提高美观性,增强广告位的装饰作用,广告位I整体则可以呈矩形或圆弧形或曲面形或三角形,为了增强广告位I的强度和刚性,广告位I的每个广告单元采用框式结构,该框式结构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水平边12,每组水平边之间连接有短边13,框式结构的底部和顶部之间则通过分别垂直于水平边12和短边13的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竖边14相连,并且,水平边12、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停车设备,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所述的立体车架包括有前立柱、前横梁、纵梁和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的前立柱,所述前立柱的顶端高于所述前横梁的顶面向上伸出,所述前横梁与设置在该前横梁两端的所述前立柱的伸出部位之间形成一“凹”字形结构,所述的“凹”字形结构内设置有广告位,所述的广告位包括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广告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邦达智能停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