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钢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30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16
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钢架由上导轨、顶撑杆、柱顶板、后梁、侧顶梁、衬焊板、斜撑、搁车梁、后短柱、下导轨、齿条、前梁、前柱、柱底板、连接板、前短柱、侧层梁、筋板、后柱、后顶梁组成。前柱和后柱等高,底部设柱底板,顶端设柱顶板,柱顶板上搁水平框架,在二、三层高度处设侧层梁,拼接处设连接板;在前梁和后顶梁的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二上导轨,底层地平面对应上导轨平行设置二下导轨,下导轨中间铺设一齿条。搁车梁直角布置,设在侧层梁的上方,前方一交会点不设立柱,呈悬臂结构,前搁车梁与侧层梁的交会处设前短柱,后搁车梁的延伸处设后短柱,后短柱竖立在下导轨的后端;在上导轨与侧顶梁间水平设置了顶撑杆,车库两侧及后背设有斜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钢架
技术介绍
立体汽车库种类繁多,通常有升降横移式、巷道堆垛式、垂直提升式等等。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单元可设计成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半地下等多种形式,车位数从几个到上百个,此立体车库适用于地面及地下停车场,配置灵活,造价较低。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采用堆垛机作为存取车辆的工具,所有车辆均由堆垛机进行存取,因此 对堆垛机的技术要求较高,单台堆垛机成本较高,所以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适用于车位数需求较多的客户使用。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类似于电梯的工作原理,在提升机的两侧布置车位,一般地面需一个汽车旋转台,可省去司机调头。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一般高度较高,对设备的安全性,加工安装精度等要求都很高,因此造价较高。对于相对狭隘的小区域、小区块无论从经济角度或从行业现有技术考虑,上述车库形式都难以涉足。目前,有一款旋转升降平移类型的车库问世,它是以上下二层作为一个最小单元体的车库,下层车位由驾驶员进出停放,上层车位停车板与车库的旋转升降装置融为一体,即汽车停入停车板后,停车板开始上升——旋转——平移致停车位,这是一种一机一车位一一对应的车库类型,独立的操作系统,停车时只要将车辆驶入置于库前通道的停车板,进库出库的工作均由系统自行完成;通常停车板只是临时占用通道,车辆无需倒车掉头,故被冠以无避让汽车库之美誉。此类车库的通道利用率较高,操作简便,布局机动灵活,可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单台或多台组合使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一机仅管第二层的一个车位,机械成本较高,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弥补这些缺陷,实现无避让汽车库多层化意义重大。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钢架,它是准对多层无避让汽车库而设计的,借鉴了现有立体车库的结构形式,在综合运用现有车库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应用本技术的多层无避让汽车库突破了现有无避让汽车库一机一车位一一对应的停车模式,在功能上作了较大的提升,一机可以兼管左右两侧车位,并且增加层次拓展了向上的空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上导轨、顶撑杆、柱顶板、后梁、侧顶梁、衬焊板、斜撑、搁车梁、后短柱、下导轨、齿条、前梁、前柱、柱底板、连接板、前短柱、侧层梁、筋板、后柱、后顶梁组成。下面以三层结构汽车库钢架作为实施例来进行描述,两前柱和两后柱等高,材料为矩形钢管或H型钢,底部设柱底板,顶端设有柱顶板,柱顶板的上面搁置由前梁、后顶梁、侧顶梁组成的水平框架,拼接处敷设连接板以增加焊缝长度,提高拼接头处的机械强度。在二层、三层高度处设与侧顶梁平行的侧层梁,在拼接处同样设连接板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在顶部前梁和后顶梁的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二支由H型钢制成的上导轨,上导轨是车库行走部件中上车体的运行路线和基准。在车库底层地平面的中间位置,对应上导轨平行设置二支H型钢制成的下导轨,下导轨是车库行走部件中下车体的运行路线和基准。在下导轨的中间平行于下导轨铺设一支与下车体行走齿轮啮合的齿条,下导轨和齿条均与地基固结。搁车梁成直角布置,设置在侧层梁的上方,相互间用筋板加以固定,由于多层无避让汽车库停车板运行的模式特殊,本专利技术搁车梁的前方一交会点没有设置立柱,呈悬臂结构,考虑到受力因素,在前面横的搁车梁与侧层梁的交会处设置了前短柱,在后面横的搁车梁的延伸处设置了后短柱。后短柱竖立在下导轨的后端,避开停车板运行位置,因为当停车板就位的时候停车板的尾部将逾越后短柱的位置。为了保证整个钢架结构的稳定性,在上导轨与侧顶梁间水平设置了顶撑杆,顶撑杆可用角钢、槽钢或矩形钢管制造;车库两侧及后背的矩形框架中设有斜撑,斜撑可用角钢或槽钢制造,中间交叉处设衬焊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图中I、车库钢架;2、行走部件;3、旋转部件;4、提升部件;5、停车不板;6、定位机构;7、电气控制部分;1_1、上导轨;1-2、顶撑杆;1_3、柱顶板;1_4、后梁;1_5、侧顶梁;1_6、衬焊板;1_7、斜撑;1_8、搁车梁;1_9、后短柱;1_10、下导轨;1-11、齿条;1_12、前梁;1_13、ill柱;1_14、柱底板;1-15、连接板;1_16、iu短柱;1-17、侧层梁;1-18、筋板;1-19、后柱;1-20、后顶梁。具体实施方式两前柱(1-13)和两后柱(1-19)等高,材料为矩形钢管或H型钢,底部设柱底板(1-14),顶端设有柱顶板(1-3),柱顶板(1-3)的上面搁置由前梁(1-12)、后顶梁(1_20)、侧顶梁(1-5)组成的水平框架,梁的材料可选用矩形钢管或H型钢,拼接处敷设连接板(1-15)以增加焊缝长度,提高拼接头处的机械强度。在二层、三层高度处设与侧顶梁(1-5)平行的侧层梁(1-17),在拼接处同样设连接板(1-15)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在顶部前梁(1-12)和后顶梁(1-20)的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二支由H型钢制成的上导轨(1-1),上导轨(1-1)是车库行走部件中上车体的运行路线和基准。在车库底层地平面的中间位置,对应上导轨(1-1)平行设置二支H型钢制成的下导轨(1-10),下导轨(1-10)是车库行走部件中下车体的运行路线和基准。在下导轨(1-10)的中间平行于下导轨铺设一支与下车体行走齿轮啮合的齿条(1-11),下导轨(1-10)和齿条(1-11)均与地基固结。搁车梁(1-8)成直角布置,设置在侧层梁(1-17)的上方,相互间用筋板(1-18)加以固定,由于多层无避让汽车库停车板运行的模式特殊,本专利技术搁车梁(1-8)的前方一交会点没有设置立柱,呈悬臂结构,考虑到受力因素,故在前面横的搁车梁(1-8)与侧层梁(1-17)的交会处设置了前短柱(1-16),在后面横的搁车梁(1-8)的延伸处设置了后短柱(1-9)。后短柱(1-9)竖立在下导轨(1-10)的后端,避开停车板运行位置。在上导轨(1-1)与侧顶梁(1-5)间水平设置了顶撑杆(1-2),顶撑杆(1-2)可用角钢、槽钢或矩形钢管制造;车库两侧及后背的矩形框架中设有斜撑(1-7),斜撑(1-7)可用角钢或槽钢制造,中间交叉处设衬焊板(1-6)。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钢架,其特征在于它由上导轨、顶撑杆、柱顶板、后梁、侧顶梁 、衬焊板、斜撑、搁车梁、后短柱、下导轨、齿条、前梁、前柱、柱底板、连接板、前短柱、侧层梁、筋板、后柱、后顶梁组成,两前柱和两后柱等高,材料为矩形钢管或H型钢,底部设柱底板,顶端设有柱顶板,柱顶板的上面搁置由前梁、后顶梁、侧顶梁组成的水平框架,拼接处敷设连接板;在二层、三层高度处设与侧顶梁平行的侧层梁,在拼接处设连接板;在顶部前梁和后顶梁的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二支由H型钢制成的上导轨,在车库底层地平面的中间位置,对应上导轨平行设置二支H型钢制成的下导轨,在下导轨的中间平行于下导轨铺设一支与下车体行走齿轮啮合的齿条;搁车梁成直角布置,设置在侧层梁的上方,相互间用筋板加以固定,搁车梁的前方一交会点不设置立柱,呈悬臂结构,在前面横的搁车梁与侧层梁的交会处设置了前短柱,在后面横的搁车梁的延伸处设置了后短柱,后短柱竖立在下导轨的后端;在上导轨与侧顶梁间水平设置了顶撑杆,顶撑杆用角钢、槽钢或矩形钢管制造;车库两侧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无避让汽车库钢架,其特征在于它由上导轨、顶撑杆、柱顶板、后梁、侧顶梁、衬焊板、斜撑、搁车梁、后短柱、下导轨、齿条、前梁、前柱、柱底板、连接板、前短柱、侧层梁、筋板、后柱、后顶梁组成,两前柱和两后柱等高,材料为矩形钢管或H型钢,底部设柱底板,顶端设有柱顶板,柱顶板的上面搁置由前梁、后顶梁、侧顶梁组成的水平框架,拼接处敷设连接板;在二层、三层高度处设与侧顶梁平行的侧层梁,在拼接处设连接板;在顶部前梁和后顶梁的中间位置,平行设置二支由H型钢制成的上导轨,在车库底层地平面的中间位置,对应上导轨平行设置二支H型钢制成的下导轨,在下导轨的中间平行于下导轨铺设一支与下车体行走齿轮啮合的齿条;搁车梁成直角布置,设置在侧层梁的上方,相互间用筋板加以固定,搁车梁的前方一交会点不设置立柱,呈悬臂结构,在前面横的搁车梁与侧层梁的交会处设置了前短柱,在后面横的搁车梁的延伸处设置了后短柱,后短柱竖立在下导轨的后端;在上导轨与侧顶梁间水平设置了顶撑杆,顶撑杆用角钢、槽钢或矩形钢管制造;车库两侧及后背的矩形框架中设有斜撑,斜撑用角钢或槽钢制造,中间交叉处设衬焊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法黄幼华郭乐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镭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