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把手的装配设备,其包括治具、能移动且装配弹簧的弹簧座以及设置在治具两侧相对的导向装置和装配转轴的输送装置,导向装置上设有能移动伸入治具中的导向销,转轴安装在输送装置中,所述装配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治具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且与转轴对应的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弹簧座上的第一金属传感器、设置在导向装置侧面的第二金属传感器、设置在治具一侧且与橡胶垫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治具另一侧的第二光电传感器,这样可以检查各个零部件的是否组装到位或者是否有漏装,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把手的装配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车门把手的装配设备只是简单的将汽车把手的各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对于各个零部件是否全部组装或者是否组装到位均没有设置相应的检测部件,这样会导致不良产品产生,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目前的装配设备只能针对一种型号的产品进行组装,该设备的柔性不足,生产类型单一,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产品不良率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用于汽车把手的装配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把手的装配设备,该汽车把手包括底座、把手、转轴、橡胶垫以及弹簧,该装配设备包括治具、能移动且装配弹簧的弹簧座以及设置在治具两侧相对的导向装置和装配转轴的输送装置,底座、把手与橡胶垫组装后安装治具内,弹簧安装弹簧座上,导向装置上设有能移动伸入治具中的导向销,转轴安装在输送装置中,所述装配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治具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且与转轴对应的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弹簧座上的第一金属传感器、设置在导向装置侧面的第二金属传感器、设置在治具一侧且与橡胶垫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治具另一侧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治具上设有与橡胶垫对应的第一开孔、与第一开孔相对的一侧的且与底座对应的第二开孔以及贯通治具两侧且与底座和把手对应的第三开孔,第一光电传感器对应该第一开孔,第二光电传感器对应该第二开孔,导向销和转轴均对应该第三开孔。所述导向装置设有控制导向销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输送装置设有第二气缸和与第二气缸连接的输送管,转轴安装在输送管中,第二金属传感器设置导向销的侧面,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输送管两侧。所述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治具的斜向方向上。所述弹簧座上设有收容弹簧的弹簧插孔,第一金属传感器与弹簧插孔相对。所述装配设备还设有工作台和固定工作台的活动手柄,治具活动安装在工作台的上方,弹簧座移动安装在工作台的下方。所述装配设备还设有位于工作台两侧的红外装置、控制装配设备工作的电源按钮、启动灯以及显示器。本技术通过设置在治具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且与转轴对应的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弹簧座上的第一金属传感器、设置在导向装置侧面的第二金属传感器、设置在治具一侧且与橡胶垫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治具另一侧的第二光电传感器,用来检查各个零部件的是否组装到位或者是否有漏装,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不良率;治具和工作台均是活动安装,即可拆卸,因此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便于装配不同型号的产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备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装备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装备设备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弹簧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机1、工作台2、红外装置3、电源按钮4、启动灯5、显示器6、活动手柄7、治具8、弹簧座9、活动装置10、收容腔11、长侧壁12、弹簧插孔13、导向销14、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输送管17、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18、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19、第一金属传感器20、第二金属传感器21、第一光电传感器22、第二光电传感器23、第一开孔24、第二开孔25、第三开孔26、底座a、把手b、转轴C、橡胶垫d、弹簧e。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把手的装配设备,其包括主机1、设置在主机I内部的工作台2、设置在工作台2两侧的红外装置3,以及设置在主机I外侧的电源按钮4、启动灯5和显示器6。电源按钮4可以控制装配设备的工作;红外装置3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当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区,红外装置检测到,便停止装配设备工作。启动灯5分为三个指示灯,分别表示启动状态、运行状态、完成状态。显示器6是用来显示各个零部件是否组装到位或是否漏装的检测结果。本技术用来装配的汽车把手包括塑料底座a、电镀把手b、聚甲醛转轴C、橡胶垫d以及弹簧e。本技术的装配设备还包括固定工作台2两端的活动手柄7、活动安装在工作台2上方的治具8、移动安装在工作台2下方的弹簧座9以及固定在工作台2上方且位于治具8两侧相对的导向装置和输送装置。只要扳动活动手柄7即可拆卸工作台2,便于维修和更换。治具8也是通过活动装置10固定在工作台2上,其原理与活动手柄7的原理一样,这样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治具,组装多种汽车把手,提高了装配设备的柔性,进而提供生产效率。治具8包括收容汽车把手的收容腔11和位于收容腔11两侧的长侧壁12,底座a、把手b和橡胶垫d组装后安装到该治具8的收容腔11中。弹簧座9设有收容弹簧e的弹簧插孔13,该弹簧座9在工作台2下方能滑行移动且将弹簧e装配到治具8中。导向装置包括能移动伸入治具8中的导向销14和控制导向销14运动的第一气缸15。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气缸16和与第二气缸16连接的输送管17,转轴自上向下安装在该输送管17中。导向销14和输送管17中的转轴是对中的。本技术的装备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治具8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18、设置在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且与转轴c对应的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19、设置在弹簧座9上的第一金属传感器20、设置在导向装置侧面的第二金属传感器21、设置在治具8 一侧且与橡胶垫d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22以及设置在治具8另一侧的第二光电传感器23。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18设置在治具8的斜向方向上,即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18分布在治具8的两个长侧壁12的外侧且斜向对应。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19设置在输送管17的两侧,即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19的布置方向垂直于输送管17的输送方向。第一金属传感器20与弹簧插孔13相对,呈斜向布置。第二金属传感器21设置导向销14的侧面,其可以用来检测第一气缸15的运行位置。治具8的两个长侧壁12分别设有与橡胶垫d对应的第一开孔24以及与底座a对应的第二开孔25,治具8还设有贯通两长侧壁12且与底座a和把手b对应的第三开孔26。第一光电传感器22对应第一开孔24 ;第二光电传感器23对应第二开孔25 ;导向销14和转轴c均对应该第三开孔26。本技术的装备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打开电源按钮4后,启动灯的启动状态的指示灯变亮,红外装置的安全光栅功能启动;把底座a、把手b和橡胶垫d组装后放入治具8中,若放得不到位,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18会检测出,并把结果在显示器6上显示,然后人工调整它们的安装位置直到显示的结果合格;第一光电传感器22会对橡胶垫d进行检测其是否组装到位;第二光电传感器23对底座的特定位置进行检测是否有无孔,进而来识别汽车把手的种类,以免误装;第一金属传感器20用来检测弹簧插孔13是否插入弹簧e ;启动灯的运行状态指示灯变亮,装配设备开始装配动作,即第一气缸15开始工作将导向销14先插入第三开孔26,且插入底座和把手上用来装配转轴的转孔中(图未示),导向销14将转孔对中;然后将聚甲醛转轴安装到输送装置中,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19可以检测转轴c是否安装到输送管17中;安装完毕后,第二气缸16将转轴送入第三开孔26中,进而打入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把手的装配设备,该汽车把手包括底座、把手、转轴、橡胶垫以及弹簧,该装配设备包括治具、能移动且装配弹簧的弹簧座以及设置在治具两侧相对的导向装置和装配转轴的输送装置,底座、把手与橡胶垫组装后安装治具内,弹簧安装弹簧座上,导向装置上设有能移动伸入治具中的导向销,转轴安装在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治具相对的两端的第一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输送装置相对的两端且与转轴对应的第二红外对射传感器、设置在弹簧座上的第一金属传感器、设置在导向装置侧面的第二金属传感器、设置在治具一侧且与橡胶垫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治具另一侧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建邦精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