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具备其的减速机构、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695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轴承装置、具备该轴承装置的减速机构、以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分别配置于马达轴的偏心部的外周周围的球轴承的各自的保持架具有:圆环状的基部,该圆环状的基部夹装在内圈与外圈之间;以及多个间隔壁部,多个间隔壁部用于与基部一起形成兜孔,在一方的球轴承中,基部由油承接部形成,油承接部使基部的一部分突出至相比内圈的端面靠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且油承接部在另一方的球轴承的轴线方向外侧、且是旋转轴线的周围从另一方的球轴承侧承接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装置、具备其的减速机构、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例如具有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的轴承装置、具备该轴承装置的减速机构、以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如下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该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动马达及减速传递机构、且搭载于汽车(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218407号公报)。所述电动马达产生马达旋转力。所述减速传递机构在对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旋转力进行减速后向差速机构传递该驱动力。电动马达具有利用车载电池的电力而进行旋转的马达轴,并配置于减速传递机构的轴线上。在马达轴的外周面一体地设置有偏心部,该偏心部以相对于该马达轴的轴线按照规定的偏心量进行偏心的轴线作为中心轴线。减速传递机构在其轴线的周围具有一对减速传递部、以及收纳一对减速传递部的壳体,并夹装配置于电动马达与差动机构之间,且与马达轴以及差动机构(差速器壳体)连结。一方的减速传递部与马达轴连结,并且另一方的减速传递部与差速器壳体连结。根据以上的结构,电动马达的马达轴利用车载电池的电力而进行旋转,伴随于此,马达旋转力从电动马达经由减速传递机构传递到差动机构,利用该差动机构分配到左右的车轮。这种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传递部具有圆板状的一对公转部件、多个外销以及多个内销。上述一对公转部件利用电动马达的马达轴的旋转而进行公转运动。上述多个外销向这些公转部件赋予自转力。上述多个内销在上述外销的内侧将公转部件的自转力作为驱动力(旋转力)而向差动机构输出。一对输入部件具有中心孔以及多个销插通孔,经由轴承(凸轮侧的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马达轴的偏心部。上述中心孔的中心轴线设为马达轴的偏心部的轴线。上述销插通孔绕该中心孔的中心轴线以等间隔排列。多个外销绕马达轴的轴线以等间隔配置,并且安装于减速传递机构的壳体。多个内销插通公转部件中的多个销插通孔,绕马达轴的轴线以等间隔配置,并且安装于差速器壳体。在多个内销安装有用于减少一对输入部件中的与多个销插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阻力的轴承(销侧的轴承)。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07-218407号公报所示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借助伴随于公转部件的公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润滑油偏向马达轴的径向外侧。结果,存在如下问题:马达轴附近的润滑油量减少,从而无法充分地向马达轴的径向内侧的轴承供给润滑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轴承装置、具备该轴承装置的减速机构、以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在该轴承装置中,能够增大对旋转轴线的径向内侧供给的润滑油量,从而能够充分地向旋转轴线附近的轴承供给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轴承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至少两个偏心部,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在旋转轴线的周围隔开相等间隔排列、且以从所述旋转轴线朝放射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分离的轴线作为中心轴线;以及至少两个滚动轴承,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分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的外周周围,具有: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在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滚动;以及保持架,该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使所述多个滚动体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能够隔开相等间隔滚动,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的所述保持架分别具有:圆环状的基部,该圆环状的基部夹装在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以及多个间隔壁部,所述多个间隔壁部用于与所述基部一起形成兜孔,在一方的滚动轴承中,所述基部由油承接部形成,所述油承接部使所述基部的一部分突出至相比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中的内侧的滚道部靠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且所述油承接部在另一方的滚动轴承的轴线方向外侧、且是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从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侧承接润滑油。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能够进一步明确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的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是为了说明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车辆的概要而示出的俯视图。图2是为了说明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而示出的剖视图。图3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减速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剖视图。图4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轴承部而示出的剖视图。图5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轴承部的变形例(1)而示出的剖视图。图6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轴承部的变形例(2)而示出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四轮驱动车的概要。如图1所示,四轮驱动车101使用将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前轮侧的动力系统以及将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后轮侧的动力系统,并具备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1、发动机102、变速驱动桥103、一对前轮104以及一对后轮105。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1配置于四轮驱动车101中的后轮侧的动力系统,并且被支承于四轮驱动车101的车体(未图示)。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1构成为能够将基于电动马达4(后述)的马达旋转力的驱动力传递到一对后轮105。由此,电动马达4的马达旋转力经由减速传递机构5以及后差速器3(一并后述)而向后驱动轴(rearaxleshaft)106输出,从而驱动一对后轮105。对于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1等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发动机102配置于四轮驱动车101中的前轮侧的动力系统。由此,发动机102的驱动力经由变速驱动桥103向前驱动轴107输出,从而驱动一对前轮104。图2示出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的整体。如图2所示,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1大致构成为包括壳体2、后差速器3、电动马达4以及减速传递机构5。上述壳体2将后驱动轴106(在图1中示出)的轴线作为旋转轴线O。上述后差速器3是将基于马达旋转力的驱动力分配到后轮105(在图1中示出)的驱动力传递对象。上述电动马达4产生用于使后差速器3工作的马达旋转力。上述减速传递机构5对电动马达4的马达旋转力进行减速并将驱动力传递到后差速器3。壳体2除了具有后述的自转力赋予部件52之外,还具有第一壳体元件20、第二壳体元件21以及第三壳体元件22,并配置于车体。上述第一壳体元件20收纳后差速器3。上述第二壳体元件21收纳电动马达4。上述第三壳体元件22闭塞第二壳体元件21的单侧开口部(与第一壳体元件20侧的开口部相反侧的开口部)。第一壳体元件20配置于壳体2的一方侧(图2的左侧),整体由在第二壳体元件21侧开口的阶梯状的有底圆筒部件形成。在第一壳体元件20的底部设置有供后驱动轴106(在图1中示出)插通的轴插通孔20a。在第一壳体元件20的开口端面一体地设置有朝第二壳体元件21侧突出的圆环状的凸部23。凸部23的外周面具有比第一壳体元件20的最大外径小的外径,并且由以旋转轴线O为中心轴线的圆周面形成。在第一壳体元件20的内周面与后驱动轴106的外周面之间夹装配置有对轴插通孔20a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24。第二壳体元件21配置于壳体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整体由在旋转轴线O的两个方向开口的无底圆筒部件形成。在第二壳体元件21的单侧开口部(第一壳体元件20侧的开口部)一体地设置有夹装于电动马达4与减速传递机构5之间的阶梯状的内凸缘21a。在内凸缘21a的内周面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轴承装置、具备其的减速机构、及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至少两个偏心部,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在旋转轴线的周围隔开相等间隔排列、且以从所述旋转轴线朝放射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分离的轴线作为中心轴线;以及至少两个滚动轴承,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分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的外周周围,具有: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在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滚动;以及保持架,该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使所述多个滚动体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能够隔开相等间隔滚动,所述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的所述保持架分别具有:圆环状的基部,该圆环状的基部夹装在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以及多个间隔壁部,所述多个间隔壁部用于与所述基部一起形成兜孔,在一方的滚动轴承中,所述基部由第一油承接部形成,所述第一油承接部使所述基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突出至相比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中的内侧的滚道部靠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油承接部在另一方的滚动轴承的轴线方向外侧、且是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从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侧承接润滑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8 JP 2011-1957621.一种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具备: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至少两个偏心部,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在旋转轴线的周围隔开相等间隔排列、且以从所述旋转轴线朝放射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分离的轴线作为中心轴线;以及至少两个滚动轴承,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分别相邻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至少两个偏心部的外周周围,具有: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在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滚动;以及保持架,该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使所述多个滚动体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能够隔开相等间隔滚动,所述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的所述保持架均为冠形保持架,且分别具有:圆环状的基部,该圆环状的基部夹装在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之间;以及多个间隔壁部,所述多个间隔壁部用于与所述基部一起形成兜孔,在一方的滚动轴承中,所述基部由第一油承接部形成,所述第一油承接部使所述基部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突出至相比所述内外两个滚道部中的内侧的滚道部在轴线方向上靠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侧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油承接部借助伴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在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的轴线方向外侧、且是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从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侧承接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由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内外周面开口的油供给路的空心的轴部件形成,对于所述至少两个滚动轴承,在所述另一方的滚动轴承中,所述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启太宅野博山本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